第一辑:平静淡定,从容面对人生1

摔碎的瓷瓶

一位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买下来。

有一天,他在一个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个他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他跟商店老板磨了好久,老板还是坚持原价,可是他实在太喜爱那个瓷瓶了,不得已还是花高价买了下来。老人把瓷瓶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然后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道由于瓷瓶被绑得不太牢固,半途中从后座上溜了下来,“咣当”一声摔了个粉碎。

可是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居然头也不回地依然骑车向前。路边有热心人向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

老人仍然是头也不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的身影就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读故事,悟道理:

在人生中会有很多无法挽回的错误和一些难以承受的挫折,处之泰然,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

万圣节与天气

万圣节快要到了,妈妈给伯特买了一个漂亮的面具和一身漂亮的服装,准备在那天晚上到邻居家去要糖。看着各家各户都忙着为万圣节做准备,伯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兴奋极了。

万圣节早晨,妈妈把糖果准备好,放在门边,准备在孩子们上门讨吃时送给他们,同时也给伯特准备好了晚上要用的面具和服装。

然而天公不作美,到了傍晚,忽然下起了大雨。伯特盯着窗外看了好一阵子,然后跑过来问妈妈:“妈妈,雨什么时候停呀?”

妈妈知道,要是今晚雨不停的话,伯特一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便对他说:“耐心等一下,也许会停的。”

但是,吃过晚饭,雨下得更大了,根本就不可能停了。伯特看到这样的情况,难过得哭了起来。

妈妈悄悄地走到他跟前,摸着他的头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过,但是雨不停也没有办法呀。好在万圣节每年都有,我们再等一年,怎么样?”

儿子显得很失望:“明年?那还要等很长时间呢。”

“是的,我明白,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很不巧,今天下雨了。”

“不行,我等不了那么久。”伯特哭着喊了起来。

妈妈抱起他,向他保证:“伯特,妈妈明天带你出去玩,去什么地方都可以,你看怎么样?”

尽管这样,伯特仍然大哭大叫。

看到他这样,妈妈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伯特,你应该明白,今天下雨是个事实,我也没有办法。我知道你很失望,我同样也很失望。你要明白,失望并不能改变事实。”

听到妈妈这样说,伯特停止了哭喊,低着头跑进了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会儿,他高兴地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在家过万圣节,你看怎么样?”

妈妈笑着点了点头。

读故事,悟道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加以应对。

父亲的烦恼

从前,有一个犹太人,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创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家产。他的辛苦和操劳使他赚了很多钱,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但他却发现自己20岁的儿子不喜欢工作。

当父亲向儿子讲述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时,儿子却回答说,既然父母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那他也就没必要再做任何事了。父亲十分爱自己的儿子,一心想让他做一个努力上进的人。于是,他卖掉了全部的家产,并把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送给了穷人。然后,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说,由于做生意赔了,他们现在已经很穷了。

父亲满以为儿子现在会努力工作了,但是,他又失望了。儿子又幻想着与一位富人的女儿结婚,这样他可以获得20万元的订婚礼物。父亲在盛怒之下把儿子赶出了家门,但他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有开始创业时的那份激情与动力了。满怀着自己剥夺了妻子和儿子的舒适生活的愧疚感,他决定从一座桥上跳下投河自尽。

当他跨过桥的栏杆准备跳下时,一个无家可归、衣衫破烂的乞丐来到了他的面前。乞丐说既然他已经决定自杀,那么他身上的钱和他的手表对他就没有用了,不如给她算了。

这个人停下来想了一下,他都到了想一死了之的时候,还有人要算计他仅有的一点儿财产。这时,他突然醒悟过来,放弃了死的念头。后来,他和那乞丐成了朋友,开始向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读故事,悟道理:

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要有轻生的念头,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就不能再来。要相信,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经历逆境之后

一个冒险家驾驶着他的小帆船穿越大西洋,在一次风暴中,风帆被撕得稀烂,彻底失去了作用。冒险家的小帆船没有马达,也没有带上备用的风帆,他不得不望洋兴叹。

冒险家独自在海上漂泊,等待着过往船只的出现。十几天过去了,食物也没了,他忍受着烈日和风雨的肆虐以及饥渴的煎熬,利用破损的帆布自制成渔具,捕捞掠过小船的鱼度日。最难受的是干渴,他一滴一滴地省着喝水,最后壶还是见底了。两天过去了,唇角没有沾一滴水,仅剩下一丝呼吸的气力,他似乎看到自己的生命正像空气一样被蒸发……一阵雷声轰隆,天很快暗了下来,乌云密布,暴雨哗哗啦啦下起来,探险家被冰凉的雨水浇醒了,他看到了希望,一下子有了力气,爬起身来开始找东西接水。

靠着雨水又挨了一段时间后,探险家终于被一艘路过的轮船救起。

后来,当人们问起这段经历后他的感受时,他满怀感慨地说道:“在我今后的人生中,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有足够的水来解渴,我就心满意足了。”

读故事,悟道理:

我们很多的感触和体会,是在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的。生活就像一个大炼厂,我们只有经过不断地提炼,才能更加“纯正”。

两粒种子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贫瘠的土壤里,躺着两颗种子。

第一粒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把根深深地扎在地下,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还有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粒种子说:“我可没有那么大的志向。我若向下扎根,说不定会撞到石头;我若用力往上钻,可能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没准会被小虫子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

几天后,一只母鸡在庭院里寻找食物,它在地上啄来啄去,很快,这粒种子就进了母鸡的肚子。

读故事,悟道理:

在逆境中,强者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弱者畏畏缩缩,停滞不前。

兰花

两个好朋友住在共同租来的一间房子里。朋友甲非常喜欢兰花,工作之余,常常到花卉市场上去看看有没有新的品种。他在房间里养了很多兰花,尤其是放在花架上的几盆,更是兰花中的极品。而朋友乙受甲的感染,也钟爱起兰花来。

有一次,甲家里打电话来说有事,让他回家,临行前甲嘱咐乙,要好好帮他照顾那几盆珍贵的兰花。

在甲回家的这段时间里,乙一直很细心地帮甲照看着兰花。可是有一天乙在给兰花浇水时,不小心将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花盆都碎了,兰花撒了满地。

乙十分难过也非常担心,生怕甲不会原谅自己,一时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心想要是等到甲回来后发现失去了心爱的兰花,他一定会大发雷霆的。几天后,甲回来了。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他并没有像乙想象得那样大动肝火,反而笑着安慰乙说:“我种兰花是为了高兴,失去了兰花并不意味着我就会不快。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读故事,悟道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以一种恬淡的心情来面对生活,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从容面对,处之泰然。

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班纳德是一位德国老人,现年50岁,在这风风雨雨的50年间他遭受了150次磨难的洗礼,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但这些也使他成了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在他出生13个月时,他摔伤了后背;之后又从楼梯上掉下来摔残了一只脚;再后来爬树时又摔伤了四肢;一次骑车时,忽地一阵大风,不知从何处而来,把他吹了个人仰车翻,膝盖又受了重伤;14岁时掉进了下水道,差点儿窒息……班纳德与汽车也特别有缘,一次,一辆汽车失控,把他的头撞了一个大洞,血如泉涌;又有一辆垃圾车,倒垃圾时将他埋在了下面;还有一次他在理发屋中坐着,突然一辆飞驰的汽车驶了进来……

他一生倒霉无数,在最倒霉的一年中,竟遇到了17次意外。

但最令人惊奇的是,老人依旧健康地活着,心中充满着自信,因为他历经了150多次生命磨难的洗礼,他还怕什么呢?

我们在埋怨自己生活多磨难的同时,想想这位老人的人生经历。或许还有更多多灾多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算什么呢?

读故事,悟道理:

生活的挫折和磨难本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是如此。没有经受过磨难,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幸运的失恋

少女时代的玛丽亚天真烂漫,好学上进。然而当她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她无钱去巴黎上大学,无奈只得放弃学业,到一个贵族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这家贵族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了,他俩计划结婚,却遭到了卡西密尔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他们觉得一个贫贱的女教师与贵族家庭根本就不门当户对。卡西密尔的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则几乎晕了过去,最后卡西密尔服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她曾有过自杀殉情的念头。不过,玛丽亚毕竟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不仅在乎个人的爱恋,还热爱科学和自己的亲人。由此,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三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在这种情况下,她终于砍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她不但学到了精深的化学知识,还遇到了相爱一生的伴侣。

这一次“幸运的失恋”,就是一次失去,是玛丽亚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经历。然而,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

读故事,悟道理:

在我们的一生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不断地接受生命的挑战,才能获得最终的幸福。

被烧的著作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交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进行对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但过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卡莱尔的住处,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了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的几张散页外,已经全部被他家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顺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参考的记录。但是,卡莱尔并没有唉声叹气,他毅然决然地重新振作了起来。他平静地对米尔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本交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于是,他又买了一大批稿纸,重新开始了呕心沥血的写作事业。

读故事,悟道理:

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那么,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在拍卖市场上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基于这艘船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可观收益,劳埃德保险公司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但是,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第一次失败的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道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到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前去辩护时,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让这艘船告诉他们: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读故事,悟道理: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对人来说,在社会上闯荡,是不会不遇到失败和挫折的,只有坚强地百折不挠地挺住,才是成功的秘诀。

激将显才华

苏秦说服赵王,建立了六国合纵联盟之后,却担心强大的秦国攻打诸侯,破坏六国合纵联盟,可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出使秦国。于是就派人向张仪提醒说:“您原来和苏秦是最要好的朋友,现在苏秦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您何不前往拜见,让他助您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于是,张仪来到了赵国,请求拜见苏秦。苏秦告诫手下人不要为张仪通报,同时又让张仪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不能回去。后来苏秦召见张仪,让他坐在下面,给他吃很差的饭食,并趁机责备他说:“你的才能不允许我恭敬地对待你。我不是不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只是你的才能决定我不能这样做。”张仪来到这里,原指望这个好朋友能够帮自己一把,没想到却遭到了他的侮辱,心里十分恼怒,想到东方诸侯国中已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只有秦国可以威胁赵国,于是就只身前往秦国。

事后苏秦对自己身边的人说:“张仪的才能在我之上,我自叹不如。如今我有幸先被重用,但是能操秦国权柄的,只有张仪。只是他家境贫寒,见不到秦王。我担心他只会注重这些小利而丢弃了心中的理想,所以把他叫来羞辱一番,用这个办法来激励他上进。你替我暗地里给他送些东西。”苏秦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赵王,赵王马上派出车马,带上金币,让人偷偷跟随着张仪,然后慢慢靠近张仪,把车马金钱送给他,张仪想用什么,就给他什么,但却不告诉他真实的情况。张仪终于得以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拜张仪为客卿,和张仪商量讨伐诸侯的事。

苏秦派去的手下人见张仪已经得手,就来到张仪那里,向他辞行。张仪说:“没有您的帮助,我也就没有今天的地位。现在我已经功成名就了,正要报答您,您为什么要走呢?”苏秦的手下人说:“其实我并没有帮您,真正帮助您的是苏秦。苏秦担心赵国遭到秦国的攻打,破坏六国纵约,认为除您之外没人能得到秦国的权柄,所以要当面把您激怒,就派我在暗地里帮您渡过难关,所有这些都是苏秦的主意。现在您已经在秦国取得了地位,我就要回国向苏秦报告消息去了。”张仪说:“哎呀,这些都是我学过的招数,我居然没有想到,看来我还是不如苏秦!”

读故事,悟道理:

一个人的发展过于顺利,才能就不易显露出来。逆境能激励人不断前进,激发他的斗志,展现他的才能。

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

有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常年住在山里,他每天都不辞辛苦地劳作,为的就是建一座能为自己挡风遮雨的房子。在他不懈地努力下,房子终于建好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日,他挑着砍好的木柴到城里去卖,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却发现房子着了大火。他急忙赶去灭火,附近的邻居也都来帮忙灭火,但是由于傍晚的风势过于强大,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办法将火扑灭,所有的人只能唉声叹气,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木屋。

等到大火熄灭的时候,人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樵夫身上,满怀着同情与关心。所有的人都以为樵夫会伤心地哭泣,可是他们却发现樵夫手里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停地翻找。围观的人以为他正在翻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

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人纷纷上前探个究竟,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斧头,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只见樵夫兴奋地将木柄嵌进斧头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把斧头,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读故事,悟道理:

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遇到意外事件就悲观,这是懦弱的表现。真正的成功者不会整天忧心忡忡,他们会顽强地冲破前进路上的障碍,心平气和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谎言”的力量

一天,五岁的约翰在大街上玩耍,由于疏忽大意,被飞驰而来的卡车撞倒了。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他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双手和胳膊却都被截掉了。

两年以后,约翰到了该上学读书的年龄。但是,由于肢体残疾,他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拥有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被学校拒之门外。

每天早晨,约翰看着伙伴们高兴地从他家门前经过去学校,便感到十分伤感,他用一种求助的眼神问妈妈:“我的胳膊和手都没了,怎么办呀?”妈妈拍拍孩子的肩膀,关切地说:“孩子,不要着急,只要你坚持锻炼,你的胳膊和手还会再长出来的。”听完母亲的话,约翰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开始了艰苦的锻炼过程,学着用脚洗脸、吃饭、写字,以及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约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坚信只要努力练习,失去的胳膊和手还会再长出来。他牢牢地记住了妈妈的话。

好几年过去了,约翰发现胳膊和手还是没有长出来,袖口依然是空荡荡的。他感到有些疑惑,禁不住问妈妈:“怎么回事呀,我的胳膊和手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呢?是不是我不够用心?”

这一次,妈妈的眼神充满了希望,温柔地说道:“孩子,你好好想一想,别人用胳膊和手做的事情,你不也都会了吗?”

“是的,我用脚代替了胳膊和手,而且,有的事情比其他小伙伴做得还要好呢!”约翰自豪地说道。

“你自己说,你的胳膊和手有没有长出来?听着,孩子,每个人都有一副坚强的臂膀和一双强有力的手,而这些东西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能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男孩终于明白了,妈妈确实没有骗他,经过不断训练的胳膊和双手是永远也不会断的!从此,男孩更加刻苦学习,那无形的胳膊和双手帮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最终考上了大学,并拥有了美满幸福的人生。

读故事,悟道理:

不幸和厄运只能暂时击倒我们,怀着一颗坚强的心和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很快地站起来。

失败的原因

小塞德兹不到七岁就完成了小学教育,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事。然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在一次由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塞德兹得了倒数第一名。

那一次比赛,是在同年级中举行的比赛,也就是说一年级的孩子们就仅限于一年级,比赛在不同的班之间进行。二、三、四、五年级也是相同的比赛办法。这样一来,小塞德兹首先就在年龄上吃了亏。小塞德兹报名参加了50米短跑,他当然不是别人的对手。

事后,小塞德兹难过极了。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小塞德兹仍然闷闷不乐。见他这样,父亲塞德兹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塞德兹问他。

“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数第一名,太丢脸了。”儿子难过地说。

“是啊!得最后一名是不怎么光彩,可是你想过其中的原因没有?”塞德兹问。

“是什么原因呢?”儿子问。

“因为年龄。你想想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都好,只有体育一样不行,这多丢脸呀。”

“不,你这样说并不正确。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但年龄却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个子高,他们的腿都比你的长许多,如果跑得还没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塞德兹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儿子还是很难过。

塞德兹知道儿子的性格,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又从不服输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固执得往往去钻牛角尖。于是塞德兹进一步对他进行开导:“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是真的。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还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你差。”

小塞德兹似乎在眨眼间得到了一个真理,顿时从失意之中走了出来。

读故事,悟道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如挫折、失败等。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审视自己,从而尽快从失意中走出来。

投河的少妇

有一个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艄公救起。

艄公问她:“你年纪轻轻,为何要自寻短见?”

少妇回答说:“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艄公听了,沉吟了半晌,问道:“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

少妇说:“那时的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艄公继续问道:“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

少妇回答说:“没有。”

艄公于是说道:“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吧。”

听到这番话,少妇仿佛做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上岸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

读故事,悟道理:

在我们遇到苦难与烦恼时,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最终会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

自信的流浪汉

在西方的一个国家,有一个经理,他把多年以来积攒的所有积蓄全部投资在一项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无法取得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只好宣告破产。

金钱的丧失,工厂的倒闭,使他大为沮丧。他认为是他把家人害得没有了这一切,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过去的一幕一幕时常在他的脑海里上演,对于这些损失他无法忘怀,老是徘徊在过去,不肯为今后的日子打算,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后,他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说的全是有关怎样能够把人的信心建立起来,当你在生活、工作上崩溃了以后,如何重新恢复信心的故事。他看完之后,有了勇气和希望,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他便四处打听,终于打听到了。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默默地愣了几分钟,然后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听完这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分儿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他便跟着作者走到里边的卧室,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前,用手指着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你只有靠这个人的帮助才能够东山再起。但是你必须安静地坐下来,好好看清楚他,彻底认识认识他,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没有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长满胡须的脸,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等了一会儿,他就走了,也没对作者说什么。

几天后,这个人终于出现在了街上,作者在街上碰见这个人时,几乎认不出他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

作者看到后,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过去打了个招呼。当初的流浪汉很兴奋地说道:“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顿了顿,接着他又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使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读故事,悟道理:

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情与活下去的支撑力量,没有了它,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有了这种自信,才能充分认识自己,使自己能够承受各种考验、挫折和失败,敢于争取最后的胜利。

人生如调琴

一位调音师来到罗宾家中,给孩子的钢琴调音。那位调音师是个能手,他很仔细地锁紧了每一根琴弦,使它们都绷得恰到好处,发出正确的音。

当调音师完成整个调音工作后,罗宾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他笑了笑然后答道:“不急,等我下次来的时候再付吧!”

罗宾不解地问道:“下次?为什么还有下次呢?”

调音师说:“明天我还会再来,然后一连四个星期每周来一次,再接下来每三个月来一次,要来四次。”

他的话弄得罗宾一头雾水,不由得问:“为什么呢?钢琴不是已经调好音了吗?难道还有问题?”

调音师看着惊讶的罗宾说道:“我是调好琴弦了,可是那只是暂时的,如果要使琴弦保持在正确的音符上,就必须继续‘调整’,所以我得再来几次,直到这些琴弦能始终维持在适当的绷紧程度。”

听完他的话,罗宾不禁叹道:“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那天罗宾着实是上了重要的一课:调琴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读故事,悟道理:

在遭遇失败后,要敢于面对现实,坦然接受友好的帮助,并主动接触他人,让别人为你指引道路,带你认识新的领域,这是重新崛起所需的重要条件。

盲童的话

从前,越国有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很封闭,信息堵塞,交通也极不方便。

村子里大概住有百十来户人家,其中有个盲童,十岁时父母就已经过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日子,他很聪明,也非常坚强,他从小就很热爱学习,才十多岁就已经会算卦,会弹琴,而且在村中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

有一天,村东头有个读书人觉得盲童这么一点儿就学会了坚强,认为他很了不起,同时又替他感到惋惜,因为他双目失明,所以这个书生想安慰盲童几句。

于是他把盲童招来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盲童回答说:“15岁了。”

读书人又问:“你的眼睛是什么时候瞎的?”

盲童说:“3岁时就瞎啦。”

读书人安慰他说:“这样说来,你已经瞎了12年了。这12年里,你不知天地有多大,日月有多亮,高山大河是什么样子,人的容貌是美是丑,房屋宫殿有多壮观,真是可悲呀!所以我把你叫来,想安慰你一下。”

盲童说:“照你这么说,你只知道盲人是瞎子,而不知道在眼睛好的人里也有瞎子。其实,盲人并不瞎,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可我身上别的器官是正常的。对别人,听见他声音就知道他的姓名,听见他说话,就能辨别出是非曲直;走路时,估计路平就快走,估计路险就慢行,从来不轻举妄动,所以也没摔倒的危险;在家时钻研业务,不去做那些没有益处的事;外出时,靠着我算卦的本领就能吃上饭。我觉得很习惯很自然,并没有感到悲哀。”

盲童停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眼睛虽好,但好做一些非礼无用的事,祸事到来了也看不见,即使看见了也看不远。邪正看不清,贤愚辨不明,不懂治国之道,不懂利害关系,虽然诗书摆在眼前,整天攻读,却没真正理会它的意义。倒行逆施,稀里糊涂,跌倒了自己还不觉悟。他们的眼睛虽然能看得见,但是连盲人还不如。上天给了他们认识事物的器官,可是他们没有领会上天赋予他们这些健康器官的意义。他们稀里糊涂地钻进罗网,掉进陷阱,难道是他们的眼睛不好吗?依我看来,现在社会上的这些人,眼睛虽好,又有谁不说他们是瞎子呢?你今天来抚慰我,替我悲哀,我正要抚慰你,替你悲哀呢!”

读书人听了哑口无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读故事,悟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或者缺陷,不要因为这些就去可怜或讽刺别人,说不定你的可怜、安慰对别人来说是伤害自尊的表现。

青少年最喜爱的逆境故事 - 第一辑:平静淡定,从容面对人生1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