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年)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剑桥大学式家庭里。八岁进入小学,不久便崭露头角,数学成绩尤其突出。在伊顿公学就读期间,他在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了发展,伊顿公学所设置的各种数学奖学金都集中到了他的名下。1902年,凯恩斯进入剑桥,那时他已很有名气,并很快在皇家学院占有一席之地。当时他的主要兴趣在于政治方面,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他后来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都力求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他设计的各种经济分析方法,从来都不是为了学术而,而是为了政府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1906年,凯恩斯参加文官考试,名列第二,被分派到印度事务部工作。两年以后,他回到剑桥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这时他成为了一名经济学家,并担任《经济学家》主编和皇家经济学会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凯恩斯在财政部任职,在许多重要活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二十年代,凯恩斯对当代财政、政治领袖在经济政策上过多的失误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

1925年,他同俄国优秀芭蕾舞演员莉迪娅-露波可娃结婚,此时也是他在学术领域的成熟时期,并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恩斯再次进入财政部。作为财政大臣的顾问,凯恩斯参加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活动,在英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1946年,凯恩斯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凯恩斯多才多艺,在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和约的经济后果》、《货币改革论》等。

本书是凯恩斯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36年,正像他本人所希望的那样,该书的出版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震惊。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他说:“如果正统经济学谬误,其错误之处绝不是存在于上层结构,因为正统经济学的上层结构立论严谨,逻辑性很强,而是由于前提含混并且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他必须迫使经济学界的同行们对于正统经济学做出抉择:或是全部接爱,或是全盘否定。他认为,如果他的分析是正确的话,那么正统经济学所作的经济制度自动调节的基本假设便是谬误的。凯恩斯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经济学家正视这些问题。

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凯恩斯倡导并以他为中心提出了一套货币、就业理论,本书则最充分地阐述了他的这种理论。他认为,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理论等重要问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了解这些相关因素的基础之上,才能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凯恩斯是发现各种因素交错相互作用,形成总结构的第一人,他的方法具有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首先,他重新把学术上的经济分析研究和行政上的具体经济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力图发挥和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去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其次,他把经济学上的分析法和统计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第三,他要求找出每个论点所依据的条件,而且要找出得出结论之前的那些先决条件。凯恩斯坚决主张,我们应该有一种“通”论,不仅在充分或近似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有效,同时也要在失业的情况下有效。他创立了一种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要害就是“储蓄和投资”的全部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家现在思考就业不足问题时,大多都采用凯恩斯的这种分析方法。

本书中,凯恩斯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观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和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原序

这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家们而写的,不过我希望别人也能够看懂。本书的目的,在于讨论各种理论上的难题,至于怎样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倒在其次。因为假使正统的经济学有错误的话,那么它的错误之处不在于上层建筑,而在于它的前提不够明白、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具有一致性的。为了说服经济学家用批判的态度来重新思考其若干基本的假设,我只能运用极度抽象的论据,而不可避免地有许多争辩。我希望后者可以少一些。不过我想:我不仅应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应该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与通行的理论相背。我预测:那些与“古典理论”已经结下不解之缘者,或者认为我完全错误,或者认为我毫无新见,在中间态度上摇摆。孰是孰非,或有第三种选择,只能让别人来判断。下面争辩的部分,目的就在于为答案提供一些材料,为了使各种说法迥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难免太过尖锐;如果这样,我必须请求原谅。我现在所抨击的理论,我自己也深信了许多年,我想我不会忽视它们的优点。

我们所争执的事情,它的重要性是无可复加的。但是,假使我的解释是对的,那么我应当首先说服的是我的同行--经济学家们,而不是一般的群众。在现阶段的论争过程中,我们只能欢迎群众旁听,听取参加论争的一方,把经济学家之间的意见分歧之处明白提出。这种意见的分歧,使得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影响力;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影响力便一天不能恢复。

本书的写作在我看来只是多年思考自然演变的地方,在读者看来,或许就会觉得是观点的改变,感到迷惘,无所适从。这种困难,并不会因为我改换了名词而减轻。名词自有非改不可之处,这一点我将在下文中指出。我所谓的“基本公式”,是在给定产量这个假设之下所得到的瞬间图表。那些公式试图表明,在此产量的假定下,为什么会有造成利润失衡的若干力量,使得产量的水平改变。至于动态的发展,与瞬间图有别,反而变得不完全,非常的模糊。本书则相反,它着重从整体上研究何种力量决定了总产量和总就业量的变化;至于货币的技术细节,本书则略而不论,虽然货币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货币经济的特点,是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我们会发现,它随着人们对于未来观点的改变,不但能影响就业的方向,还可以影响就业的数量。目前的经济行为,虽然受人们对于未来变化着的看法的影响。但我们分析目前的经济行为,仍然依赖于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它就与我们的价值基本理论连接起来了。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更具概括性的理论,我们所熟悉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只是这个理论的一个特例。

创作这样一本书的作者必须自辟蹊径,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错误。如果一个人过于独自思考,那么即使是极为可笑的事,也会在短时间内对其深信不疑。各种精神科学都是如此,经济学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往往不能用规范的或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思想做决定性的试验。本书所赖于卡恩先生的一贯建议和建设性的批评,或许比他以往的著作还要多些,书中有相当多的地方都是根据他的建议而定型的。又承蒙罗宾逊(JoanRobinson)夫人,霍特雷先生和哈洛德先生帮助校阅全书,索引则为剑桥皇家学院本苏珊伯特先生所编。

这本书的写作,对作者来说是对传统思想和表达的努力挣脱的长期拼搏的结果。如果作者的努力是成功的,那么大多数读者阅读本书时,就一定会有共鸣。书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虽然艰涩,但其实非常简单,显而易见。困难不在于新说本身,而在于摆脱旧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旧说熏陶下成长的,旧说已充满到我们思想的每个角落。

凯恩斯

第一篇导论

货币论(全二册) - 导读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