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
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的评论 全部3242条
我来说两句
i3****526 2019-09-09
科学实验是科学获得新生的力量源泉1887年,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从人们跑步的感觉中获得灵感:人在即使无风的环境中跑步,也能感觉到有风一样的感觉,或者人在顺风、逆风或侧风中跑步,身体也都会受到影响。把空气与“以太”进行经验类比:如果宇宙空间充满以太并绝对静止,地球在以太中运行,会造成“以太风”,因此光速也会因地球的运行方向而发生变化。基于以上推理,二人精明地设计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将两束光线相互之间呈直角射出,通过镜片将光线反射回光源。根据以太理论,这两道光应该以不同的速度运动。比如说,一道光线如果是顺着地球运动方向,那么另一道光线是与地球运动所造成的“以太风”呈90度。这样一来,当两束光返回到光源时,其波动必然不会同步。通过这样最精密的测量,实验结果让两位物理学家很兴奋,他们发现所有光线的速度是相同的,无论测量装置指向何方。这意味着,根本不存在“以太风”,而且光速恒定不变。“奥坎姆剃刀”原理的意思是,科学及哲学中的规则,最简单者最可取,未知现象的解释应首先建立在已知的东西上。
i3****526 2019-09-08
费希特《知识论》的第二原理同样地A不是非A,或A不等于非A也不是否定判断的原型因为在我的意识中必然伴随有认识客体,即非我,正是因为这个“障碍物”,自我才能够认识到自我。这好比光线,若是在光线前行的路上没有遇到障碍物,光线就不可能发生反射或者折射。自我与非我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包括经验自我)的关系,如同光线与障碍物关系一样。因此,正是因为在意识里伴随着对客体的认识,因此我才能自我认识。这就是巜知识学》的第二原理:自我设定非我,即我不是非我这个自我否定判断才是知性否定判断的原型
i3****526 2019-09-08
费希特巜知识学》肯定判断的原型是其《知识学》的第一原理;A是A,或A=A,并不是肯定判断的原型因为在上述判断中,仅管只是阐明A的同一性,但是如果没有存在A,或有一个A的意识,那么这个肯定判断也是不可能的。实例:这里有一个杯子,我判断这个杯子与昨天放在这里的那个杯子是同一个杯子,前提就是在我的记忆里之前已经有了这个杯子。现在,通过我的再生想象力,把意识中两个杯子的表象进行联结比较,从而判断出这两个杯子的表象具有同一性。任何表象的杂多都是以我的意识为基础的,正如康德所说“我思总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因此自我(在时间中)的同一性才是“A是A”判断的先天前提条件。自我设定自我,即我是A这才是肯定判断的原型
i3****526 2019-09-08
费希特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为何费希特从康德在发现纯粹知性范畴表时所留下的导线,由此创立知识学能够宣告说已经解决先验哲学所留下的难题?为何康德竟然把解决自己哲学体系完备性的线索留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去完善?人大哲学教授认为:康德已经为解决如何将纯粹知性概念--范畴表应用于经验这个问题,已经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所以无力再去沿着自己所获得的追问先验逻辑综合判断机制线索,去将先验哲学建立成先验哲学的科学体系。其实,康德也自认为他的批判哲学体系,还不是一个完善的先验哲学体系。之所以没有去进一步做这个工作,是因为理性批判的哲学体系,就他短暂的人生而言尤为重要。其实,费希特从绝对自我这个最高先验理念为立足点所建立的知识学体系,将批判精神误入歧途。从时空观念性角度而论,牛顿绝对时空观现在已经被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取代,这是否就可以认为康德先验感性论过时了吗?正如康德所阐明的,时空概念既有先天性也有观念性。但是,作为康德先验感性论粹纯直观形式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更是以时空这两个概念的先天性为基础的。因此,时间和空间观念即使在理性认识进程中,就算弦理论时空观成立,这也不可能动摇时间和空间是直观先天形式
i3****526 2019-09-08
费希特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费希特认为A是A这个判断的逻辑前提必须伴随着“我是我”的观点与康德关于“我思必然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的观点有点类似但是,毕竟费希特是本着解决康德先验哲学问题所做的哲学反思!他的观点高明之处在哪里呢?A是A与我是我,这两个判断有何区别呢?A是A只是形式上的判断,与我是我这个判断是给A是A提供根据的。A是A只是在形式上具有同一性,但是在内容上是否具有同一性还是不确定的。而我是我这个判断的内容一定是确定的。这类似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由此得出知识学第一原理:有我,我在:自我设定自身(自己本身)或自我肯定。自我与自身二者关系:自我是思维的主体,而自身是行动的主体。我是自我与自身的统一。同样地,我们可以推出:非A不是A,或非A不等于A这个判断并不是从A是A,或A=A上述判断推出的,A是A并不蕴涵着非A不是A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心灵还要有另一种活动由此得出知识论的第二原理:自我的反设定,我走向我的反面,就是自我设定非我,也就是自我否定设定这个费希特哲学术语术相对于康德哲学而言,凸显出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反思到这里后,我们发现自我与非我是
i3****526 2019-09-08
费希特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批判费希特《知识学》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概念叫做绝对自我。费希特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了自我的绝对独立性而去牺牲物的独立性,或者说就是用理智去说明物。费希特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结合康德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绝对自我。费希特的绝对自我有一个前提就是哲学就是知识学,从这个意义而论,并不是说如果宇宙中没有人还有一个绝对自我如何如何,这一点对于理解费希特哲学尤其关键。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理念,其意义只是说在人类理智中,在认识活动中,一定有一个作为自我意识一般根据的东西。这个绝对自我不仅仅是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行动。那么,构成所有知识的这个绝对自我不仅只是一个认识的逻辑前提,同时也是一个实在性的根据或前提。从一定意义上突出人类的活动的创造性。至此,假如我们要去寻找哲学的最高原则,可能面临着这样一个走不出去的怪圈。哲学就是认识论,我们只能从哲学中去寻找这个最高原则。这个怪圈的循环在哪儿呢?如果哲学是理智的一个完备体系,那么就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最高原理;换言之,只有这样一个最高原理,哲学才能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个循环始终是在主体范围内,费希特认为既然这个循环是不能解开的,那就只能接受它。
i3****526 2019-09-06
康德与卢梭的回归自然
i3****526 2019-09-06
发展的理念
i3****526 2019-09-06
推论方式1.理性的-宇宙论的2.玄想的-本体论的3.自然的-自然神学的
i3****526 2019-09-06
以本体论方式证明上帝存在 这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的理念 必然形成这个理念的一切知性条件 却完全与心灵的机能相悖 心灵的自然历程在任何时代 都铭刻着这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信仰它是不需要费证明其存在的力气 来理解心灵是如何能够、甚至是哪怕仅仅用思维去触碰这个存在者 科学很好解释这个存在者:这是个不可能不存在一类事物的代名词 但就算将其存在视为绝对不可思议的、不可能的东西的条件,心灵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加聪明 问题的实质是这个存在者是心灵理性机能本质上渴求的东西 本体论关注的是通过这个理念,心灵在思辨思维活动中把握到什么
3242 条记录 236/325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236 237 238 239 240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