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中央积极探索 第1章 财经委组织经济调查研究

习仲勋说:“最近中央为即将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拟定了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重要文件。”

李先念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体现价值规律。我们对这个问题还在学习,而且要好好地学习。”

李先念强调说:“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蒋一苇在《经济管理》月刊第六期上发表《“企业本位论”刍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8月14日,《人民日报》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选载了此文。文章说: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存在着许多不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情况,已经到了非从根本上改革不可的时候了。但是改革涉及的问题面极广,而且一环套一环,牵一发则动全身。最基本的环节应当抓什么呢?我认为应当从确定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入手,以此为基准,进而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与管理,这样,才能由此及彼,顺理成章,使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一个牢靠的基础和依据。

作者在文中说,基于上述思想,试就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性质、特征,以及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等问题作一些探讨。同时指出,实际上所涉及的问题和原则,大部分对其他企业,包括商业企业、农业企业等也是适用的。

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的登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开启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话题和探索。

很快,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和领导的大规模的关于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就逐步展开了。对经济问题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是为了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全面实现经济改革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

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召集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财经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经济理论界的同志开会。李先念、薄一波、姚依林同志到会。

李先念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这次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调查研究,党中央和国务院寄予很大的希望。请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重视起来,大力支持。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做实际工作的同志,要密切配合,认真把这项工作抓好。特别是做实际工作的各经济部门的领导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下决心抓它几个月,抓它一年、两年,一定能够抓出成绩来。

这项调查工作,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直接领导下,分四个小组进行。

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小组,首先从企业入手,摸清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及其联系的情况,进而研究什么样的企业管理体制妨碍生产的发展,什么样的企业管理体制促进生产的发展,并且围绕企业管理体制问题,调查研究了计划体制、物资体制、商业体制、物价体制、劳动工资体制等问题。

1980年4月4日,经济学家林子力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四川、安徽、浙江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考察》一文。他在文中写道: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正在成功的尝试中起步,它预示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获得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经济形式而磅礴向前。

去年十月至十二月,我们到四川、安徽、浙江三省对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尽管目前试点的范围还不是宽广的,对旧体制的变更也远不是彻底的,但仍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林子力在文中列举了一个事例。

四川宁江机床厂是一个生产仪表机床的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价格较低。但是1979年国家压缩了下达的生产计划,企业的生产任务严重不足。

然而,宁江厂的同志认为,那些年机床生产量虽然很大,象他们生产的这类中小型精密机床,特别是质优价低的,还是供不应求,弊病在于现行的产品计划调拨体制。

为了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增加盈利,他们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登出了“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定货”的广告。

这么一来,订户盈门,销路大开,相继签订国内外合同1000多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4家企业,在宁江厂生产高涨的同时,受到了巨大压力。

宁江厂生产的7毫米的自动车床具有高生产率、高精度和加工稳定、操作简便的特点,每台出厂价9500元,上海、辽宁、杭州、西安等地生产的同类自动车床,为了争取订户,就不得不降价,甚至考虑关停并转。

林子力在文中还列举了一个事例。

1979年10月,在四川省温江地区举行了机电产品定货会。此次定货会曾被形容为四川的小“广交会”。

在这个生产资料的市场上,各家产品都摆出来,任凭用户去评判、选择。愿买愿卖即可成交,没有任何经济外的强制。有的产品或因质量不高,或由于价格不合理,没人愿买,只能把价格调低,其结果自然形成了价格的浮动,这种浮动是不可能人为地去阻止的。

这次会上展出的玻璃纤维,泸州和自贡产的每吨5800元,而重庆产的只要3800元。人们都争着买重庆的,迫使前两家也把价格降到3800元。尽管价格持平了,但因为质量比不上,还是无人光顾,到底连一个合同也没订成,而这两家派来参加定货会的人员都急哭了。

有的企业因为自己产品质次价高,不敢拿出来较量,便悄悄退出会议,连夜回厂研究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了。

作者接着在文中写道:

所有这一切,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它表明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正在开始形成。这就是既非资本主义的又非小商品生产的新型的商品经济。

林子力在调查中,组织了几次座谈会。

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厂长一见面就说,我有好多心里话想讲,半天谈不完,谈一天行不行?他以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改革的阻力和动力:石头埋在土里,当然冲不出地面,而如果是种子,那一定会破土而出。自己就是要做改革的“种子”。

合肥无线电一厂的党委书记,年富力强,精明干练。他在座谈中,大胆提出希望能获准搞个“自负盈亏加一长制”的试点,厂长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如果自己当选,就由自己“组阁”,配置生产指挥班子。他手拍胸膛说,若这样搞,相信全厂能够大上。万一失败了,那他本人承担经济以至法律责任,即使坐班房也心甘情愿。

安徽省经委一位副主任,已年近7旬。他说自己打从一建国就在工交战线,30年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眼见得一清二楚,而且现在越加看出这里面的症结,沿袭旧的从苏联搬来的模式,封闭在自然经济的圈子里,是无出路的。当问到如果展开竞争,安徽的产品不能与上海相抗衡怎么办?他朗声答道,这有什么关系,市场是广阔的嘛!比如半导体收音机,你上海的高档货可以在城市畅销,我安徽产的却有价格低、经济实惠的长处,能占领农村市场。况且,即便是同类产品竞争败了,也不是坏事,非如此就没有拚命向上的压力。

通过调查,大家获得了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四川当时的做法是想通过试点在这方面走出一条路子来。

不久,合肥无线电一厂的试点也正式开始了。

林子力写道,经济改革的伟大实践,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壮的一幕,它的开场锣鼓已敲响了。不难看到,试点为有的人松开了束缚多年的绳索,为之开拓了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新天地。试点也把一些人的思想和行为甩出原先的轨道,迫使他们思考新的问题,追循历史的宏伟步伐。

作者最后写道: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端了。这将是一条开创我们现代化未来的艰辛而又壮丽的道路,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要做的事情都很多很多。

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第一卷 中央积极探索 第1章 财经委组织经济调查研究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