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
智能时代的评论 全部393条
我来说两句
i3****526 2020-10-16
彭罗斯与哈默洛夫提出的协同客观崩现Orch-OR理论人类大脑中的微管会精密编排、操纵这些有意识的瞬间,而正是这样的瞬间给了人脑处理信息并存储记忆的能力。所谓“客观崩现”的概念即叠加态如何应用于不同的多个时空几何结构——方面的观点。这个不可能被验证的、野心勃勃的假说借鉴了彭罗斯在量子力学领域和相对论领域对宇宙深层结构的思考。相互勾连的扭量理论。大脑内部的环境并不理想,不利于量子态对神经元活动产生作用,因为大脑太温暖、太潮湿,而量子相干性似乎只会在那些受精密保护的极寒环境中才有可能发生。意识是一个谜,而量子引力也是一个谜,因此这两个谜题之间必然是有所联系的。意识的协同客观崩现理论,无论我们的认知世界里发生了什么,那都是无法被计算的。薛定谔对此感到极为懊恼,狄拉克与爱因斯坦也对此感到心烦意乱。人类大脑中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利用了量子力学能带来的那些益处,更重要的是利用了量子力学出现偏差的那些地方,想象力实现一次飞跃,这也是量子力学需要被新的理论取代的地方。面对意识问题,我们目前需要一门还不存在的全新的科学吗?明斯基:人类大脑只不过是“一台用肉做的计算机”。
i3****526 2020-10-16
意识无法被计算吗?理论架构认知观念彻底解构意识的本质是一种量子过程。想要解释、认清人类丰富多彩的意识世界,我们必须跳出神经科学的范畴,拥抱量子力学的神秘世界。特立独行的意识理论,一个缺乏事实根据的理论。人类大脑运行机制与量子力学,人工智能专家们一直预测未来会出现某种类似人类大脑的计算机,然而他们已经预测了几十年,目前这种计算机仍然未见端倪。神经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的所有成就,如今的人类在面对意识与大脑的谜题时,并不比一个世纪以前的人类有更多解开这一难题的把握。即使我们可以把人类大脑中的所有神经元、突触和神经递质都定位并绘制在一张图里——这很可能称得上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我们也无法更进一步理解这一坨3磅左右(约合1.36千克)的湿乎乎的人体组织究竟是如何创建人类思想感情的非物质世界的。意识也许是存在于已知物理法则以外的某种自然的基本属性。科学根本不可能解释人类的主观体验吗?要理解和认识意识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开量子物理的谜题?
i3****526 2020-10-15
类脑计算:神经形态完备性系统层次结构POG 由统一的描述方法和事件驱动的并行程序执行模型组成,该模型集成了存储和处理,描述了什么是类脑程序,并定义了如何执行。由于 POG 是图灵完备的,它最大程度地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编程语言和框架。硬件层,则包括所有类脑芯片和架构模型。团队设计了抽象神经形态体系结构(ANA)作为硬件抽象,包括一个 EPG 图,作为上层的接口来描述它可以执行的程序。EPG 具有控制、流、数据流的混合表示,满足它对不同硬件的适应性。编译层,是将程序转换为硬件支持的等效形式的中间层。为实现可行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套被主流类脑芯片广泛支持的基本硬件执行原语。近年来,随着摩尔定律逐渐失效,冯·诺依曼结构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存储墙、功耗墙、智能提升等问题,让当前计算机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从人类大脑中汲取灵感的类脑计算或神经形态计算,是一种有潜力打破冯·诺伊曼瓶颈并推动下一波计算机工程的计算模型和架构。比较实现相同算法的等效版本的不同硬件平台,以及在同一硬件上实现的不同算法的比较。这些都是类脑结构的有效基准测试的关键。新结构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可以将类脑算法和相应的硬件开发分流。
i3****526 2020-10-15
类脑计算定义新计算机结构类脑计算、新计算机系统框架、通用人工智能(AGI)打破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对人工智能的普遍限制,完全发挥类脑算法的潜力,使AGI更具可行性。类脑芯片实现高度灵敏,能听懂自然语言指令,解决类脑计算系统的基础设施架构问题。全新的、突破性的类脑计算通用系统层次结构,类脑计算神经形态完备性概念的定义更具适应性、更广泛。降低系统对神经形态硬件的完备性要求,提高不同硬件和软件设计之间的兼容性。专门为类脑计算任务设计的计算机结构,具备了和我们熟知的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相同的能力。避免系统中软件和硬件之间的紧密关联,实现高效、兼容和独立的进程。不同的编程语言可通过编译器处理变为可供机器执行的指令。在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上,类脑计算缺乏合适的系统层次结构来支持整体开发,神经形态软件和硬件之间没有合适的接口。特定的算法或类脑芯片,需要借助一系列特定的软件工具才能运行,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类脑计算系统(包括应用程序模型、系统软件和神经形态设备)的各个层被紧密绑定在了一起,影响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降低类脑计算系统的编程灵活性和开发效率。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神经形态完备性。
凯鲁雅克的路 2020-07-03
记忆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恒定表征是怎么存储的?所谓理解。就是前馈与反馈结合的结果,那么结合后发生了什么,让人有了理解的感受?
凯鲁雅克的路
2020-07-01
启发开悟的好书。一本书就能让人明白智能是怎么通过大脑的生理结构产生和运行的。这本书,顶上好几本神经和大脑研究的著作。
用户已被禁用
2020-05-13
******
nwx32nm82 2019-12-08
那这种不在原本区域执行功能的现象存在什么缺点之类的吗。
nwx32nm82 2019-12-07
就是大脑很强调保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然后这是否就需要如此复杂呢?
梦想没有失败者 2019-12-01
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人类的学习能力就是不停地反馈反馈再反馈。
393 条记录 26/40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26 27 28 29 30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