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5.1万字

西晋三藏无罗叉共竺叔兰译。本经系统阐述了般若学的要义,其梵本是三国曹魏沙门朱士行西行于阗所得。经中着重强调“性空”,指明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成,本质为空,像五阴、六尘等皆无究竟自性。同时,提出“诸法如幻”,称五阴如同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此外,还涉及方便、二谛、法性等思想。在当时般若学说的传播中,此经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鸠摩罗什译出《摩诃般若经》前的一个多世纪里,它是人们了解般若义理最为全面和清晰的经典,有力推动了般若学与玄学思想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佛教义学的发展。
书圈

快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