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外星人与UFO.是无稽之谈还是另有玄机

2011年4月下旬,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首次解密的一份备忘录,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可能与痴迷UFO(不明飞行物)有关。这份备忘录包括肯尼迪所写的两封信,其中一封写给中情局局长,时间为1963年11月12日。肯尼迪在信中要求查阅有关UFO的高度机密文件。10天之后,肯尼迪遇刺身亡。

作家威廉·莱斯特表示,在为新作《自由的庆典:肯尼迪与新疆域》进行调查研究时,他根据《自由信息法》要求中情局公布这些文件,中情局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美国在线”报道称,肯尼迪在遇刺身亡前对UFO产生浓厚兴趣可能滋生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外星人研究员表示,中情局向莱斯特公开的文件让一个有关肯尼迪遇刺原因的推测变得更为可信,即刺杀肯尼迪就是为了防止他发现UFO的真相。

这里所说的“UFO”,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首字母的英文缩写,翻译成中文是不明飞行物,又称飞碟、幽浮。具体说来,UFO指的是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

对于不明飞行物。20世纪以前较完整的目击报告有350件以上。据目击者报告,其外形多呈圆盘状(碟状)、球状和雪茄状,也有呈棍棒状、纺锤状或射线状的。1947年,美国爱达荷州商人肯尼思·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穿越华盛顿州的喀斯开山脉(Cascade Mountains)时,看见9个不明飞行物,称其为像从水面飞过的盘子,飞碟由此得名。几天之后的7月4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罗斯威尔发现坠毁的外星飞船,当事者发现了神秘的金属残片。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全面的UFO报告,世界由此掀开了对不明飞行物研究的新篇章。

自发生阿诺德UFO事件之后,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多。截至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共有目击报告约10万件。研究者指出,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与目击报告可大致分为4类:白天目击事件,夜晚目击事件,雷达显像,近距离接触和有关物证。部分目击事件还被拍成静态照片或被录制成动态视频。那么,影像资料上的神奇飞行器“UFO”究竟从何而来?是否客观存在?地球人类是浩瀚宇宙的“唯一独苗”吗?是否存在外星人?UFO果真是由地外智慧生物——“外星人”驾驶抵达地球的星际交通工具吗?

上述话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争论。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认为很多关于U—FO的目击报告不可信,不明飞行物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人们的幻觉,或是目击者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曲解,或是人们的恐惧心理造成的闹剧;肯定者则认为不明飞行物是一种真实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实。归纳起来,人们对UFO作出的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

某种还未被充分认识的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

对已知物体、现象或生命物质的误认:

特定环境下一些社会群体或个人的幻觉、心理现象及弄虚作假:

地外高度文明的产物:

在外星人的操纵下造成的:

人们不能自己制造、不能完全认识的智能飞行物或飞行器:

鬼怪操纵前来人间索命的交通工具。

不过,迄今为止,人们对UFO现象和外星人存在与否仍然众说纷纭。尽管如此,世界各国学者们仍在不遗余力地尝试解开UFO谜团,以及探索、寻找地外空间中的智慧生命。从截获5万年前外星球发射的求救电波到地球人送出的名片与电报;从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到登月第六人的亲身披露:从突遇爆炸的UFO到监测太空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它的观测距离可达120亿至140亿光年),等等。

毋庸置疑,人类正在踏着科技文明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而今,站在新的高度上审视地球、仰望星空时,赫然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蔚蓝星球竞与遥远的太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埃及金字塔内发现有彩色电视机、心脏起搏器;厄瓜多尔境内的大隧道里居然挖出了史前黄金飞机模型和人兽模型图与日月星辰图;生活在非洲山洞里过着原始生活的多贡人早就知晓天狼伴星的秘密,而且他们的飞船绘画,准确再现了月球风貌……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地球或许只是外星人用于研究的实验室。”为了驳斥“无地外生命”一说,还有人这样追问:如果没有外星人,那么幽灵般频频出现于人们视野的UFO和屡屡曝光于新闻媒体的外星人事件又怎么解释呢?很多民族的神话为什么不约而同地与星星有关?世界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死亡三角区”,这是特殊的地磁作用,还是另有玄机?为什么玛雅人在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之后,又在一夜之间将它抛弃?为什么法国17世纪的古币上会出现U—FO图案……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星际迷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书全方位地集揽世界各地关于UFO的重要事件,以及尘封的UFO档案资料,引用有关权威专家的著述和言论,将探索的触角指向地球文明之外的浩瀚苍穹,多角度地探秘外星生命与迷雾般的飞行工具—UFO。故事体的叙述方式结合颇具冲啬力的配图,将让星际迷们享受到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此刻,你还等什么?赶紧打开本书,一睹为快吧!

天外来客:外星人与UFO大全集 - 前言
目录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扫一扫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

不知道如何扫描?

×

正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