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院岱蕾文学社
成员 150 帖子 72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刘超

刘超

LV1 2016-11-21

【黄浦江的浮萍】

作者:刘超

作品简介:几年前,小杂的停车场为盈利在边角上搭建了一排简易棚户房。而今,这里暂歇的城市“麻雀”将被驱散。矮矮的冰箱被扔在停车场里,臭水沟迎着繁华上海的午日阳光,缕缕昂贵的阳光散发着这个城市的摩登。残片瓦砾楞楞的在灰尘中挺立着,留恋着这块驻了三四年的上海土地。虽然是简易棚户房,它却是打工仔的驻足港湾。

0 票
  • 刘超

    刘超

    楼主 LV1 2016-11-21
    今天,是搬家的日子。女人打电话说,大院里一片狼藉,木屋被拆了。天水路的日子在今时今刻画上了记号……几年前,小杂的停车场为盈利在边角上搭建了一排简易棚户房。而今,这里暂歇的城市“麻雀”将被驱散。矮矮的冰箱被扔在停车场里,臭水沟迎着繁华上海的午日阳光,缕缕昂贵的阳光散发着这个城市的摩登。残片瓦砾楞楞的在灰尘中挺立着,留恋着这块驻了三四年的上海土地。虽然是简易棚户房,它却是打工仔的驻足港湾。停车场里异常空荡。大门已经被拆迁办控制。偌大的院子没有一个车影。空空的如此刻他们的心。打工仔一群群的聚在大院里,急急匆匆,毫无头绪的七嘴八舌的抱怨着突如其来的拆迁。看着满院杂乱无章的锅碗瓢盆,横七竖八的凳子,和跟在屁股后面捣乱的孩子,他们发愁该何去何从?漂泊在东方明珠的他们,看似是坚固的钉子,钉在环卫、工地、保安、垃圾站、买菜口、邮递员、送奶员的各个基层岗位上,用他们自身的方式贡献对大上海的力量。实际上,他们是黄浦江上的浮萍,无根无依,随黄浦江水四处流着。哪里有棚户区,哪里便有他们的满足,却从来不敢把满足变成依恋。一座座新起的高楼大厦覆盖了依恋着的棚户“家”,不敢把暂住房当家,因为他们承受不了“家”一次次被拆之痛。他们就这样随着黄浦江水颠簸,找寻着廉价的容身之所。一个个高大魁梧的肩章扛戴者,不带有一丝南方男子的文弱,倒有十分北方男子的粗犷。戾气一声吼道,“快搬,这可是马上要动工的,明天房子一律拆除。”油润白胖的脸上的眉毛稍皱,傲气凌视前脚跟不上后脚的打工仔们。农民工在心里默默反抗,嘴上却低三下四的许诺马上搬。简陋的家具凌乱一堆。他们像一只只井底蛙,不敢露出对繁华都市的幻想。他们像老鼠畏手畏脚,怕碰着了主人家名贵的家具。一群农村打工仔在时髦摩登的上海跟前,自觉的垂下了头,红了眼眶。夜上海,华灯初上。拆迁瓦砾旁,孩子熟睡在车声喧嚣的露天里,女人轻轻地给可爱的孩子盖了毯子。她看向霓虹装饰下的摩天大厦,长叹了一口气。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