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晨露文学社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10****3879

i10****3879

LV1 2016-11-22

【生命何以花落】

作者:i10****3879

作品简介:一直喜欢三毛,她的文字里记录着她的情感,她的世界。遇见之后,只想跟着她的脚步,看一看她的世界。生命何以花落,她的笑靥如花般的活在我的心里。

1 票
  • i10****3879

    i10****3879

    楼主 LV1 2016-11-22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或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三毛  初见她缘于一张照片,衣着简陋,光着脚,随意的坐在一扇木门前的地上,却笑靥如花。她的笑像毒药,吸引我迫不及待的去走进她。  记得最初看《梦里花落知多少》,感受着三毛与荷西之间的至情至爱、凄美不朽。她每一个文字都渗着对荷西深切的怀念,眷恋以及深深的爱意。  三毛说:“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着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地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我震惊,她的善良,她的痴情,她的坚强。我一页页的翻过三毛的生活,点点滴滴都记叙了她热爱生命的旅程。我仿佛看见她穿着长裙,长发飞扬,在阳光下飞舞,以无以伦比的姿态宣告着世界。作家司马中原这么描述三毛:“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漂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她是一朵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能开着荷西和她的“白马”横穿撒哈拉,她能从沙漠中,从萨哈拉威身上发现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不禁让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真的能决定很多事情。要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就能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我向往的不仅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向往的更是三毛对生活的那种态度,我觉得她很幸福。  三毛,她执着,真,追求自然。她从不取悦任何人,看过了美,就是凋零也是情愿的。荷西,她爱了。有荷西的三毛是快乐的。荷西是三毛的归属,一度漂泊的三毛在荷西这里找到了停泊的理由。可惜的是,荷西走了,带走了三毛生命的热量。即使,她最后归于平静。  荷西死后,三毛把她的灵魂倾注在她的文字里。在她的《倾城》里,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一个苦读的留学生、一个没有名字的青年军官,就这样相遇了。而小说也开始急促紧张起来了。惺惺相惜的爱意,又能忽远忽近、欲迎还藏描写愈来愈缠缚的情愫,更能写尽破灭与绝望之苦,道出某种人世的不幸、人生的不幸、和世事的不可能完美。三毛,一个落入凡间的精灵。我喜欢三毛纯朴的文字,喜欢她写的大漠,喜欢她走过的路。墓碑不重要,哀乐不重要,哭泣不重要,欢笑不重要,时间永是流驶。或许有一天我会去追随她的脚步,去感受,去聆听她的世界。
    回复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