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棠棣文学社
成员 674 帖子 87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i10****5847

i10****5847

LV1 2016-11-23

【像橡树一样】

作者:i10****5847

作品简介:像橡树一样

南国的冬天是最会和你开玩笑的,乍寒还暖。在那么一瞬,你竟就这样想不起夏天了。其实真的忘得了吗?
闹钟响了,是delacey的dreanm it possible 。新的一天,新的挑战,新的心情。现在的一切都那么励志,充满斗志。闹钟是提前的,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西芒像往常一样起床,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必是叠被子,她觉得现在的自己依旧是个好女孩,就应该整齐点,特别不喜欢生活上的一些细节羁绊着她。然后化妆穿衣服,其实所谓化妆也不就是涂口红,抹润肤霜。但是穿衣是有讲究的。一般的风格都是清新路线的,绝不娇艳。约莫过了半个钟,西芒捣实好自己了就背上书包上课去了。
骑在自行车上,迎面而来的空气是那么清新,这让西芒感觉这一天真的很美好。虽已入冬,但阳光还是很宜人的。这样的温度不会像夏天那样炙热,也不会像秋天那样干燥,一切都是刚刚好。这样快乐的女孩,谁曾回想到她曾有的过往。

一再地相遇是冥冥中的缘分了吧

西芒在高三的毕业旅行中认识了廖宁。
那时刚结束高考折磨的西芒,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差强人意,没有太好也不算太坏。但在外人面前,西芒坚决地表现她挺满意这样的结果。不管怎么说,这是她寒窗苦读十年的收获,怎会轻易否定自己。一毕业她就去旅行了。和着她的两个小伙伴,意气风发,就这样踏上了去往厦门的高铁。满脑海都是对厦门的想象。鼓浪屿的浪漫吸引着每一位青春少女。西芒还记得她第一次听到舒婷的《致橡树》是在初三。那时语文老师在班上朗读过这首诗。西芒第一次听就爱上它了。直到多年以后她还是会时不时翻出来读。海风就这样热情地送来清凉的慰藉。无论过路的人无论驻足的人。
来到厦门的第二天她们出发去了鼓浪屿。登上岛,这里比想象中还美。小岛风情,浪漫满屋,文艺气息,爱情在路上。西芒走进了一间画室,那里有画家帮着游人画自画像。画师正在帮一位俊秀的男生画画。那男生端坐在那,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前卫的,性子野的男生。发型是时下男生中热门的,手里握着一台时薪手机。这怎么会让一个文静的女孩爱上呢?其实这男孩看到西芒是,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细微的腼腆。他就是廖宁。此时的他们怎么会知道,后来发生了那么多的故事。西芒站在画师身旁端详着画。那画是漫画,所以些许有些滑稽。西芒忍不住嘴角上扬。她看到了那男孩也在注视她,两人在眼神相视的那一瞬间彼此都笑了。西芒走出了画室。走进了茫茫的人流中。她在人群中曾留下了一个微笑,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微笑。走在小巷里,最爱看的是当地的建筑。略带西欧古风的风格,小洋楼,小花园,小巷子,仿佛是花的海洋,连海风都带有花香。西芒多想就这样,在这里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诗意油然而生,恨不得把舒婷海子的诗都找出来读读。晚上回到公寓,西芒真的把舒婷的关于鼓浪屿的诗都找了出来,一首一首地去读,一首一首地去体会。夜在经历过喧嚣之后的宁静是令人感动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
明天的太阳会照常升起,旅途还在继续。这一天西芒她们去了厦门大学,真感慨为什么当初不报厦门呢?在厦门大学里有一条隧道叫芙蓉隧道,隧道很长,里面满满的都是大学生的涂鸦,充满个性与朝气的地方。有一副涂鸦画的是隧道向尽头伸展开去。这让人感慨画中有画,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人中。尽头之处便是出口,就这样走出了厦门大学。走在繁华的街角,月色多么美。你永远猜不准下一秒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你会遇见谁,谁又会遇见你?西芒和伙伴坐在厦门街头,肆意的海风从她们身旁经过,带着咸咸的海味。夜晚的朦胧与路灯的昏暗,给人一种像喝醉的感觉,而他就这样不禁意地再次出现。西芒一眼就认出了他。那天在画室里的腼腆微笑的男孩。他出现在风的吹拂中,俊秀的脸庞,在昏黄的路灯中更显的迷人。很显然他一眼就认出了西芒。他注意到这女孩,那天消失在人群中,目光还不想离开她的视线。直到画师略带调侃的话语说:走远了别看了。
不过这一次他不敢轻易地投掷他的微笑,因为怕得不到回应的尴尬。他西芒的眼神里透着渴望,他多想他跟她打招呼。可是没有。像他这样的男生,热情奔放,不应该这般害羞才对。可为什么遇见西芒就。。。。。。是不是贪玩的男生遇见认真的女孩都会变得认真负责。。。。。。廖宁啊廖宁,大概你心里也渴望能和她再次邂逅吧。可为什么不创造机会呢?仅仅几秒的时间,廖宁的脑海像漩涡一样快速旋转。不,他要抓住这一次机会。走在前面的姐姐却突然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们确有这一场缘分吗?只看见他姐姐竟然就这样轻松地和她聊起了天。难道她们认识,这。。。。。。廖宁骑到姐姐后面,姐姐连忙给他介绍”她叫西芒,是我同学的妹妹,人家可是个学霸。”
西芒忙说“哪里哪里,原来他是你弟弟。我们之前好像见过吧。”
廖宁笑着说“对啊,在鼓浪屿的画室里,原来你们认识,怎么这么巧。”
西芒望着他说:“真的好巧。”。。。。。。
紫和瑕都应声附和着。月色狡黠,映在一群好有缘分的人群上,
这世间原来真有一种东西叫缘分。
在西芒转身离去之后,廖宁以为此生都不会再遇见了。他曾幻想过与她再次邂逅,她会在他经过时像熟人一般跟他打招呼,把原先以为的尴尬烟消云散。虽然欣喜但仍要表现出有点诧异。此时的氛围,在昏黄的灯光里,你哪里知道两个年轻的心在相互吸引着。相遇是一种缘分,那再次相遇呢?他们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这样的开始是不是一种预谋。只不过是彼此都渴望的预谋。
但没想到会这么巧。她注定来到了他的世界,注定他们之间会有故事发生。不管故事是喜或悲,你来过就好。

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就那么几次,用完就没有了

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就那么几次,用完就没有了。
我把缘分用来与你相遇,往后的相遇就只能靠自己去争取了。
在厦门的这几天,西芒不仅收获了烂漫的情怀,还收获了一份懵懂的心动。回来后西芒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那个在厦门相遇的男孩,彼此留下的仅是一个电话而已。难道要这样冒昧地打过去吗?打过去了又要说什么呢?就这样西芒纠结了好几天,直到大学开学了,西芒也没有打过那电话。不是不想而是不知道以什么样的理由开头,彼此对于彼此来说,只是一个过路人,有怎么有那么快的故事。
风还是依旧地吹着,只不过开始带有秋天的味道了。南国的树叶是不会轻易凋零,即使秋天也依旧绿装裹身。这种感觉清淡而不热烈,你的记忆还是保留着夏天的感觉。冲不淡,记忆即使不重,但秋天的风也无法将它吹走。感觉还停留在厦门那会,只是没有了那个人在,那种感觉就只能变了些许,只剩一个人的单相思。
如果说你终究还是会从我的瞳仁里离去,那为什么还要我遇见你。既然相遇,为什么不让我们的故事再延长一点。西芒就在这痛苦的挣扎中走进了她的大学。所以当后来回忆的时候,那段时光是苦涩的。
西芒加入了校广播台,她有她独特的优势,她的声音甜美迷人,并且很容易就能打动人。她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开始尝试主持节目。她的节目叫《像橡树一样》,播出时间一般是在晚上。每天西芒都要忙着准备稿件。她从心底里喜欢这个节目,因为《像橡树一样》正是从舒婷的《致橡树》那里来的。她有多喜欢这首诗啊。台里曾搞过一次活动,想竞选出一名可以为节目连载小说的人,每晚有主持人阅读一篇。活动到最后有一位同学胜出,但只见她的小说,却未曾见过她的人,甚至名字。她也只是用笔名:眷恋橡树的人。
”帮我收拾一下,我要赶着去电台。”西芒匆匆忙忙地走出了宿舍,直奔电台方向去。现在的她每天都会很忙碌,好像一刻都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气喘吁吁的西芒跑进播音室,还好,没有迟到。“欢迎收听今天的《像橡树一样》,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西芒。”整个校园都回响着她的声音,虽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认真去品味。熙熙攘攘的人群不断在穿梭,每个人的脚步都不一样,有的轻盈,有的沉重。”好,接下来进入我们的新节目,连载小说环节。今天希望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故事。“
”都说厦门是个浪漫的地方,也许我们都会在那里遇见我们的爱情。。。。。大二暑假那年项沭去了厦门。这是他第一次去那个地方,主要是陪着姐姐一起去。他知道厦门是个浪漫的地方。但他早已不再幻想真会在那里遇见真爱。。。。。。这里风景确实美得让人陶醉。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亲自去领略一番。“
读到这里,西芒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真的好巧。但很幸运,每晚都能和一个仿佛和自己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在隔空相聚。西芒感到很奇妙,这种感觉。
短暂的小说,用声音传播出去,总会有人听到或驻足,然后和西芒一样慢慢地等待下一秒的故事。
又是一晚,寂静,西芒走在路上,想着那个故事接下会如何发展。
”希望你不要走开,一段《告白气球》后,我们将继续为你献上今晚的连载小说。“
塞纳河畔 左岸的咖啡 我手一杯 品尝你的美 留下唇印的嘴 花店玫瑰 名字写错谁 告白气球 风吹到对街 微笑在天上飞 ”好,欢迎回来今天的连载小说。“
”你知道什么叫意外吗?就是我从没想过会认识你,但我认识了,我也从没想过我会喜欢你,但我喜欢了“。。。。。。”项沭遇到了一个女孩,在厦门的街头,没有多一秒也没有少一秒,她就这样出现了。。。。。第一遇见项沭在画自画像,他看见一女孩走了进来,她走到画师身旁,朝着他微笑。然后她走了,消失在人海中。这个背影久久地留在了项沭的脑海里。曾幻想过,但现实还是现实的。他很失望,以为这 一辈子都不会和她相遇了。但就在那个街头,在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又遇见了她。一切都是冥冥中安排好的吗?。。。。。”
读完后,西芒久久不能平静,她就这样走在椅子上,她在想,会不会有点太像了,这作者到底是谁?我要找到他。想到这,部长走了进来,西芒趁机问,“这写小说的是说啊?”部长说“他没有留下其他信息,只知道他是大二的,然后有笔名。”感觉希望如此渺茫,自己如何去寻找呢?只能继续听下去了。
不知又会有多少人像西芒一样在等待着小说的连载,但这些西芒都已无心关心,她想知道故事中的人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就像她期待他和她的故事。
时间过得很快,这也是西芒希望的。因为她太想弄清楚这件事了。
导播把故事转了进来。西芒一边看一边读。“。。。。。。那晚一别后,项沭和那女孩就再也没有联系过。女孩一直处于静静的状态,没有任何表态。项沭不甘心就这样错过,他主动去找那个女孩。女孩其实一直都在等待着,也曾按下号码,想要播出去,但始终没有。。。。。。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学校,异地相恋真的很辛苦。但距离怎么也阻隔不了两个要相爱的人在一起。。。。。。“看到这里,西芒仿佛看到了希望,他和她的故事也会像小说一样发展下去吗?可是她要怎样做呢?
电台的连载小说还在继续。故事越来越和现实接近。西芒非常好奇这个作者,他是谁。
故事既然都已经开始,就还没有到结局的时候。那天夜里,西芒独自一人走在校道上。身旁不断迎来一辆又一辆的自行车,但有一辆车上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太像了吧,是他吗?难道他也在这所学校,不会那么巧吧。就在那一秒,西芒脑海里不断地提问,不停地在想像。但很快,西芒断定那个人就是廖宁。那个曾经一见倾心的人。可那个人却没有一眼就认出她。他的自行车毫无保留地从她身旁经过,没有一丝一毫停顿的感觉。但西芒还是决定搞清楚这件事,她悄悄地跟着自行车。车的速度当然比人的速度快,很快,自行车就消失在视野里,找不到了。西芒很沮丧,沿着路走下去。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男生公寓那边。无意中她发现了廖宁的车停在一旁。这回西芒的内心是欣喜的。一切都好像两人的缘分还未尽,就会再来一次相遇。很感谢,你就在我的生活里。缘分就那么几次,可是你怎么知道究竟有几次呢?
西芒对爱情的渴望,一直压抑着。为了不影响学习,她不敢分心去爱人。不是遇不上,而是不敢爱。她曾经爱过一个男孩,爱得很深,毫无保留。那是第一次心动的感觉,爱得那么热烈。以至于后来得花好长一段时间来释怀。这一花就是两年的时间。她不想再错过。
那晚她按下那个一直都想按,却又迟迟未播出去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那个一直渴望听到的声音。“好久不见”
“真的好久。我一直都没忘记你。”多害怕得到的是一个人的自作多情。
“我也是。”这一刻,西芒等了好久。从那一刻的眼神对视,她就知道他们的故事不会就这样结束。
故事走到这一刻,往后会怎么发展。
“那个连载小说的作者是你吗?”
“是的。“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你在那个电台,我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出来。但后来你告诉我,你是主持人,我才恍然大悟。我写的,原来是你在读。那以后就麻烦你,将我们的故事读下去。”
“当然可以。”
故事还在继续,故事中的故事,也每晚都在播出。

0 票
赞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热门参赛作品

  • 1
    太多太少

    舒璃莫言丶珊

    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但作者还是要更新哟!!^o^

  • 2
    净土

    第陆天

    短篇小说,乡土气息,感谢各位的支持!

  • 3
    盖茨比与黛西

    常态

    用了三个晚上读了这本书。也许只有在夜深才有心无杂念的时候,才能舍弃那些让时间美妙流去而后慨叹良久的娱乐,而后禁得住思想的拷问。 小说其反映社会为根本是我一直都无法反驳的言论,就想是现实中的道理让你憋在心里,说出来多此一举。然而我们始终在剖彻社会,却忘了人性左右着社会,而社会创造且发展着人性。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兜圈子,而是让我们明白人性的重要。我们看书是是让我们暂且隔离此刻的社会,在以往的被岁月尘封的社会中寻找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在书中那一个个鲜明各异的人物中以旁观者的清醒审视那些已忘乎自己的丑态,进行不屑的嗤鼻的批判,而后与自己对话,仿佛在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如此糊涂。如此,我们寻到了那或迷失或消却的东西。 一个故事的精彩不是那绚丽的文字,而是不参杂任何一点虚幻的东西硬塞到里面,显示出它的尴尬。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无奈与愤怒,真实人性是发展的。 黛西是书中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悲哀的人。她的聪明在于她始终看得清自己的利益,永远向着自己有利的一方前行。让我们从头说起,盖茨比早期与她确实是相爱的,然而这中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她认为盖茨比是个富豪的认识上;认识了汤姆,两人都不幸福,这一部分情节很有趣,他们尽力摆出一副仿佛让人看出他们很辛福的样子,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即使在她知道汤姆另有女人之后,她都不想让这种平衡打破,以维护她最大的利益;与盖茨比再次相遇,了解到盖茨比是个极度富裕的人 表现出很大欢喜,于是下了决心翻脸,但是后来汤姆讲到盖茨比不过是个走私贩酒贩子,心有动摇,途中遇险,与汤姆合好;盖茨比死后,再无去信。她是聪明的,然而她的聪明造就她的悲哀,她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与坚持,于是她失去了快乐。 她总是想要得到圆满,得到利益最大化,殊不知,有时失去是为了更长远的获得,是为了保存一个人身上本该体现的完整。有些东西不能失去,有些东西是为了让不能失去的而失去别的,这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在黛西身上没有失去了价值,而那失去的是人性。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