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成员 6281 帖子 25954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归有光

归有光

LV13 2017-08-27
#暑假阅读计划# 儒林说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首诗出于文章开头,也是个老生常谈。可是又有几人能看破,多半是“少年妄意慕功名,老眼看来一发轻”,到了老年,才知功名轻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句不知害了多少人,大多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却无人识之辈。有多少人从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到老态龙钟依然为功名执着,到垂垂暮年也不能看清。就拿《儒林外史》的儒生来说: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在春秋的时候,那时用‘扬言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是个实实在在的科举迷,扎入科举中一去不复返。更有甚者,范进三十五年都在为考取功名执着,最后得知自己中举疯了,痴呆了。《儒林外史》之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似乎科举对他们已成为人生大事,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呢。
当然,儒林中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王冕。也只有他,能够对功名淡然处之,心若止水,置身事外。
我认为,士人读书,应当如曾国藩所说: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而读书也有讲究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要学会立志,明白自己的志向,不为世间浮云所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步,为自己的志向奋斗。最后也就会收获成功,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儒林外史》更像一个小型社会。 儒生千千万万,光怪陆离,千姿百态。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一毛不拔的富豪,仗义疏财的商人,老实厚道的修琴者,坑蒙拐骗的混混,形形*,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
几百年后的今天,我捧读着《儒林外史》,看尽世界悲凉,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尽一代人的悲欢离合,看尽一代人的意气风发或黯然销魂,最后随同时间的流逝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赞 50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