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a P . ♪ ?
LV6 2020-07-11主人公是一个被屡次退学,愤世嫉俗,内心孤独的12岁男孩儿。全篇仅讲述了他最近一次退学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心理描写和变化。就个人理解,我觉得这是一个还没有形成自己三观的,对世界充满不理解的小孩子的成长经历,也让我在这本书中成长和收货了一番。我觉得这几乎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的类似经历,那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自己的三观和现实社会的不断磨合。
期间有几处印象颇为深刻:
1.退学通知还没有告知家里的那段期间,主人公独自一人在纽约漂泊。那种青春叛逆期大多数都有的由于三观还没有成型而对现实社会和身边人的不理解和不满的情绪以及内心的孤独感,很有共鸣,走在纽约的大街上却不知道能和谁打个电话,能和谁一起聊聊天喝杯酒,即使尝试了几个人,他喜欢的女孩子,之前的同学,偶遇到的哥哥的前女友,见面结局都让他更加沮丧,只想逃跑远离,仿佛他讨厌一切。
此外,他还不断地对不同的人问着同一个问题“中央公园的鸭子到冬天都去哪里了”,可是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甚至觉得他疯了,那种孤独感再次加深。
2.看似他讨厌一切,可是他也有爱着的人,他死去的弟弟和还在上小学的妹妹,不断的出现对他们的想念和爱;同时,也有人爱着他,在他没有钱时妹妹毫不犹豫的把过节的钱全部给了他,在知道他要离家出走去遥远的西部,竟然也要跟着哥哥一起走,在要下雨的时候替哥哥带上了帽子...我觉得最后让他留下来接受了精神治疗并且上学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妹妹的爱。
3.而上述另一部分原因,我觉得是他中学期间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在深夜对他交谈的一席话,让我也感触颇深,他正确的解释了学习知识的真正原因是在精神和道德遇到困惑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去表述出来并能理解它,甚至可以将它教给别人。接受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能更有效率地认识到自己的心性,并吸收与之相契合的想法。
最终,主人公长大了,他选择了去变得成熟,去接纳自己,接纳所有人。
与主人公相似的想法或许大多数人,包括我,都会有,但是与主人公相似的经历,却未必每个人都会有。这本书让我如同自己经历了一次成长,很感谢,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