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做保洁
成员 103 帖子 58 + 加入 退出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照花儿前

照花儿前

LV18 VIP 2个月前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很庆幸,如今市面上属于打工人的书籍越来越多,无数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感同身受,同时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

顾名思义,书中讲述了作者母亲——一位平凡农村妇女——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做保洁的历程。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潸然泪下,并非因为“奉献精神”多感人,也不是为了保洁工作有多繁重辛苦,而是母亲春香背后所代表的无限深重的苦难,太绝望,太窒息,让我又一次怀疑生活的意义,和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直言不讳,自己和丈夫,都是靠学习冲出山村的“小镇做题家”。天知道,这个词代表着怎样的自嘲,心酸,以及一点不可言说的侥幸。他们对于身边人而言是成功者,而那些失败者,便顺理成章地留在山村,重复着上一辈的生活与艰难困苦,用尽全部力气成家生子,循环往复,直到子孙后代里也侥幸供出另一个小镇做题家。

一个家族条件的改善,需要好几代人的积累。可这“好几代人”,未免太过艰难。书里有句话让我一下子哭出来,“一辈子一点儿都没偷过懒,腿都做跛了还要做。”有多少人这一辈子为了生计奔忙,不敢偷一点懒,不敢喘一口气,可勤劳从来都是美德,不是换钱的工具。如果只靠勤劳就能赚钱,那世界首富就应该是头驴。

小满母亲就是一位无比勤劳的女性。特意强调女性是因为,我从这本书里才忽然意识到,很多又苦又累又“不体面”的工作,大部分都由女性在做,比如服务员,比如保洁员,以及其他我尚未接触到的工种。她们年轻时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厂子,煤矿,流水线,还要生儿育女,照顾家庭,年纪大了没有文化,又要想方设法挣辛苦钱,补贴儿女买房买车,给自己攒可怜的养老钱,最后把钱统统送进医院。

太累了,真的太累了。这一生没有片刻休息,却全然没有尝到甜,只是拼命地不停地吃苦,榨干自己每一滴血汗,换来些针头线脑,柴米油盐。

现在网上很流行一种论调——穷人不配生孩子。其实,我大多时候也是这种论调的支持者,但是每当面对一些辛勤劳作,挥汗如雨的“小满母亲”时,这句话又无论如何说不出口。努力生活的人不应该被指责。他们也会有美好的愿景,有开心的时刻,有未来不要再这样辛苦的期冀。他们为之不断付出,即使这种付出有时并无意义,那也是他们努力过的证明。

而书中写到的绝大部分人,都拥有这种“功勋卓著”的证明。我们看到他们为了儿女劳苦一生,偌大年纪还在风里来雨里去,为下一代的婚事,房车劳碌奔波,又岂是一句简单的“愚昧”所能概括。他们从未放弃过赚钱的机会,也没有嫌弃这份工作又脏又累,只是想着再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这样到手的钱就能再多一点。你说他们浑浑噩噩,但他们拥有比我们更坚定的目标——赚钱。你说他们清醒通透,可他们又被困在几代人生计的牢笼里,不得解脱。

看这本时我经常想起不久前看的《我在北京送快递》,那时我尚未意识到,虽然这些工种都是普遍意义上的“底层工作”,可它们,也是有门槛划分的。保洁,甚至比送快递外卖更底层,因为它不需要你认识字,会看手机导航。颇为讽刺的是,这些体力劳动工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却拿着最低廉的报酬,处在最容易被轻视的地位。

我们生活中可以没有明星,没有艺术,甚至没有航空航天,可是不能没有保洁。如此庞大,辛劳的群体,不应该是真空,透明。当然,这现状不是我们造成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打五星的原因。

作者理解了母亲的处境,了解母亲的艰难困苦,自然会站在母亲的视角看待问题,例如会呼吁人们去卫生间的时间短一点,体谅保洁人员的辛苦之类。如短评区有人所说,多少带点儿道德绑架那意思。解决保洁员过劳低酬的办法,是资本家舍得多拿点钱出来雇人,而不是让同为打工人的普通人互相体谅。体谅来体谅去,谁也没比谁多挣多少,还让所有普通人都不堪重负。

此外,作者也许是受到不少“感恩教育”,时常会透露出“母亲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的想法,没有错,但真的很窒息。有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她写母亲在矿上挥汗如雨,搬一块砖挣一份钱,自己坐在大学教室里听老师讲文学,哲学,电影——一切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无用之物。强烈对比使我遍体生寒,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会一直背负着这个场景,至死不能忘怀。

第三个令我看得皱眉的点,是书中透出那股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不是说作者,而是说背景。基本所有辛苦劳作的母亲,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这还能让我说啥呢,自己种下的果,再苦也只能自己咽。比如同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小满母亲就没有表露过对女儿所租小房的担忧,反倒时常挂心她弟弟没钱买房。

并且,包含小满母亲在内的很多女性,都是“换亲”的产物。我相信,如果不能为她们的兄弟换来媳妇,她们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会被生出来。我为这样的女性命运感到悲哀。我认为作者在描写诸如此类的桥段时,多少应该加入些批判思想,毕竟这是愚昧,是糟粕,是千万穷苦女性的血泪悲歌。

总之,这本不仅仅是生活纪实文学,还有底层女性的哀伤与奔忙,强烈推荐。
赞 1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