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盗小黄鸡
楼主 LV13 VIP 2016-07-04《光》 ----------------------------------------------------1--------------------------------------------------------- 在无尽的光辉之后,是永恒的黑暗与流浪。 对于目睹了太阳系爆炸,和地球的消失,如今漂泊在宇宙的小角落的它们来说,本该是这句话最好的理解者。可是制造它们的博士显然没来得及测试完成“人类情感”程序,唯一装载了2.0版本的长庚二号在逃离了太阳系的安全角落里观看博士从地球传回的最后一段视频时,也只能机械得从情感表达库中调出一个“悲伤”的词汇来输出在胸前的小屏幕上。 仅此而已。 无法怪罪它们不理解,毕竟它们只是机器人。 三个由借由地球科学家联盟的技术制造出的机器人。 地球智慧生命已经进化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可以精准的预测地球,甚至是太阳系的命运。但是即便是提前预知了自己的命运,也即便面对天灾全世界联合成了统一战线,却仍然没有任何办法回避它。找不到合适的星球适合人类居住,甚至找不到办法帮助脆弱的人类逃离太阳系。而太阳还在不断膨胀,灼烧的热度让人类已经无法在地表生存,甚至在地下都需要及其厚重的防护。对于人类来说,延续生命的单位无奈得从一代人减少到十年再减少到一天、两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制造的长庚机器人们是一个意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费。 温诺本来也是地球科学家联盟的一员,这位年轻的女性曾经也被寄予众望,然而在其整个科研生涯中主持的对外太空自体循环生存的项目最终却因为人类自身生理机制的脆弱被迫放弃。长庚一号、二号、三号是测试临界点的模拟装置,换句话说是唯一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成功运行自体循环系统的实验机器人,但说实话,这种并非按照人类承受参数设计的模拟起不到任何作用。 温博士却在项目终结之后自作主张让这些机器人们飞上了天,即使身为科学家的她最为清楚得明白在初始能量消耗殆尽前没有寻找到一个能够让系统正常自循环的星球便毫无意义。甚至即使是能够正常自循环,这样三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在茫茫宇宙中又能如何呢。 太阳的光芒又暗淡了许多。 “人类情感”的程序是温博士在长庚机器人都上天以后通过信息传输安装的,太阳彻底崩溃的信息传来的时候,长庚二号才刚刚完成2.0版本的更新。实验室的能量即将被耗尽,照明灯已经熄灭,氧气也逐渐稀薄,只剩下信息传输器的屏幕还在发着淡淡的荧光。左上角的数字钟跳动着5:23,这在数千年前本该是黎明,然而博士本人也没有亲眼观看过黎明,只能通过以前的数据来想象黎明的样子。从前发着耀眼光的太阳,应该,很美吧。想着距离长庚机器人们的发射已经42天了,在这黑暗孤独的宇宙里也漂泊了42天了,它们在开始自主记录数据的时候已经处在外太空了,没有光亮,只有无尽的黑暗,是否连“光”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记得,要有光,太阳就是光。” 最后一条信息显示百分百传输成功,银发散落在屏幕上,老人的脸由于窒息显得青紫,数字钟滴答一声跳到5:31。 世界沉默得回归了黑暗。 ----------------------------------------------------2-------------------------------------------------------- “滴——” 系统提醒又是1“天”过去了。 长庚三号对最后观测点进行了标记,录入共存系统后便返回基地,长庚二号已经等在转换机旁了。长庚一号将时间数据录入,重新检测了引力进行了细微调整,系统显示与另一个不作调整的时钟已经相差了1个“小时”。 然而实际上“天”和“小时”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区别,即便采用的是量子逻辑时钟,系统自带的数据库显示这种计时方式产生的误差在37亿年中不过超过一秒,系统自带的这样一个程序目的不过是记录而已,他们面对的茫茫宇宙永远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只有黑暗,唯一能够有所不同的仅仅是两个时钟之间不断拉大的数值。 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并没有任何意义。 系统这样一个提醒不过是为了机器的正常运作。这个星球是初始能量消耗殆尽时到达的最后一颗星球,虽然环境并没有达到自循环所需要的标准,但是系统却幸运地勉强运作了起来,自循环生存系统一半的运作水平迫使他们需要一定时间的休眠状态来储存能量以维持活动,而这个周期,正好就是一“天”。系统的提醒是休眠状态需要启动的信号。 三台机器人的能量会一起存储进共存系统,而这个共存系统的能量大部分供给了长庚一号,剩下的小部分才用于供给二号和三号的探索活动。长庚一号的核心程序是图书馆,它记录着地球上的种种信息,从地球的演变到天体的运行,更多是关于人类这个物种的研究资料,还包括那个永不调整的时钟。当初的太阳系大爆炸,他们是唯一地球文明存在过的证明。 所以长庚一二三号机器人的人工智能运算的结果认为它们被制造的唯一目的就是“存在”。 长庚三号是最先从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的,因为三号机本身包含的核心系统是最精简的,相对于一号机搭载的图书馆系统,二号搭载的探测系统与“人类情感”程序,三号在设计最初就是成为一个“工具”,更多是硬件上的小程序,并且具有更多的传感设备。当然三台机器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集中在一起,可是当初的项目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逃出太阳系进行自循环,所以长庚一二三号机器人都是按照人的标准进行设计的,具有人类少年的外表与身形,三号是其中最娃娃气但却同时也最强壮的。 旁边的二号机也完成了启动程序。相对来说,二号机的身形显得略小,但是其探索的设计理念决定了它要比另外两台都敏捷不少。 “走吧。” 二号机发出了声音,虽然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共存系统中的电子信息进行的,而这星球上稀薄的空气即使能有声音的传播,三号机也无法从“呜嚓呜擦”的机器语言中提取到任何有效信息。尽管如此,二号机仍然在每次苏醒后运行一次这个小程序,随后便和三号机一起走出基地,调出昨日的标记信息,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探索。 一号机的苏醒程序要慢一些,但此时也已经站在另外两台机器人的旁边,虽然在二三号机进行探索的时候,一号机只是站在一旁进行最小程度的有效信息记录而已。 今天是探索的173“天”。 昨日二号机已经将z-b23区探索完毕,其中发现了一颗小行星上有一个类似的自循环系统,银白的机械舱装置里面有一台机器人,外表和自己略有不同。但是检测星球表面的结果却显示该星球不能进行自循环,系统判定结果可能是出于对方舱室的设计,牺牲了一部分探索活动的能力但却可以在极端环境下进行自循环,这种情况下其自循环运行的条件一定十分苛刻,不能移动意味着一旦环境发生细微变化都会导致自循环的崩溃;又或者该星球表面有什么特殊的能量支撑了这种自循环活动的运行。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长庚机器人来说,都不适合举步迁徙,那点特殊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太低,而距离又太远,现在自循环水平下更够储存的能量不足以支撑三台机器人到达该星球,这种风险在以“存在”为最优先执行命令的长庚共存系统中被判定为过于危险。 出于常规操作,今日的探索仍然从z-b23区开始,重新确认昨日的数据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机器雷达的检索结果显示有一个特殊的点,这个情况在以往的探索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二号机打开视觉传感器,联接上一个代号为“望远镜”的外挂装备,检测信号异常的地方。 镜片中显示得正是昨日探索到的那个机器人,由于在z-b23区发现,系统存储的信息便是z-b23号机器人。二号机对于“看”到的情景表示疑惑,便开启了共存系统,将“望远镜”上投射的影响传送到一号机和三号机的处理器上。 机器人的外表和身形的特征点记录进一号机进行对比判断,判断的结果是和制造它们的温博士一样,但是年龄识别上明显有所区别,一号机调出了温博士的所有数据,处理器显示机器人的特征符合温博士16岁的数据。 “16岁的少女机器人,”一号机在图书馆系统里“z-b23号机器人”词条里加上了这句补充说明。 这些基本信息分析完毕之后,一号机开始着手处理异常信号,z-b23号机器人的“手”里握着长杆形的绿色物品,顶端还有黄色的圆盘状物体,系统显示这物品近似于地球上早已灭绝的一种植物:向日葵。但却与记载的信息不符的是这朵“向日葵”似乎比数据库里更加亮,而三号机上传感器传来的资料也显示这“向日葵”的温度似乎要更高一些。 “这是……光?”一号机首次使用了问号来表达一个疑问的结果,这对于一台机器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出现了程序设定的“是”与“否”两个以外的第三种判断意味着整个系统都面临着崩溃的可能。 一号机试图立马终止与共存系统的联接以结束这个分析的程序,但是对于共存系统具有最高优先权的二号机似乎下达了一个“继续”的命令,一号机没能终止,将分析程序进行了下去。 无奈一号机的图书馆程序里有关于“光”的信息并不多,在他们被制造的那个年代,太阳已经是强弩之末,对于“光”也没有直观的认识。最具体的信息应该就是来自于温博士从地球上传回的最后那段信息:“记得,要有光,太阳就是光。” 二号机和三号机通过共存系统只能得知一号机正在进行分析,然而这个分析一直持续到了系统提醒只剩余一半能量,一号机才通过共存系统传输过来一条充满了省略与疑问的信息: “她…..? 种出了…..太阳….?” 同一号机一样只搭载了“人类情感”程序1.0版本的三号机对于这段信息显示出了“疑惑”的反应以及轻微危险的判断,而搭载了2.0版本的二号机竟然感到了一丝“兴奋”。 -----------------------------------------------------3-------------------------------------------------------- “时间”第一次对于它们产生了意义。 因为每一“天”都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活动过程和休眠过程的周期了,每一“天”z-b23区的那个机器人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观测这个区域成为了探索活动的全部。 少女机器人确实如一开始系统推测的那样,并不能离开舱室,每一天的活动都在舱室中进行,活动的重心便是那“太阳”。“太阳”在少女机器人的照顾下茁壮成长,如今已是第八朵了。少女机器人将这多向日葵置于舱室的中心,嘴角上扬了一个很小的弧度。 影像通过共存系传输到每台长庚机器人的处理器上,不知是哪一台给出了“温暖”的反馈,而三号机的传感器上并没有显示任何绝对温度上的变化,一号机依旧履行自己记录的责任,上传了这一份故障报告。 培育“太阳”需要耗费少女机器人极大的能量,因而在成功增殖了一朵“太阳”之后少女机器人需要进入一段时间的休眠状态来补充能量。少女机器人的休眠形式与长庚机器人也有些区别,也许是因为她舱室的缘故,少女机器人的休眠状态便是面对“太阳”停止运动,然而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并没有停止运转,相对于长庚机器人将能量消耗降低到10%甚至以下的休眠模式,少女机器人在休眠状态下的自循环转换效率仍然高达60%/100%,产生100份能量却要同时消耗60份。但是少女机器人总是在运动临界点的90%就开始准备下一朵“太阳”。整个系统都在临界点附近运转,时刻都有崩溃的可能。 然而,至少这一刻,少女机器人仍然在好好的运转。 长庚的计算机系统模拟的结果显示“太阳”的存在并不能给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提供任何有利帮助,至少从能量探测仪传回的数据显示少女机器人这一不断培育“太阳”的活动只能加速消耗自循环的能量。又或者,这一培育“太阳”的举动有着长庚系统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作用,对于它们来说,这样一个无意义的举动却会导致整个自循环系统面临崩溃无疑是一种“病毒”性质的存在。但从少女机器人的运作模式来看又并非如此,在培育五号与六号向日葵的时候,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都面临了崩溃,一度停止了自循环的能量转换,但都在少女机器人面临永久休眠的时候系统重新开始了运作。这是否意味着“太阳”本身也是少女自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是不是这“太阳”帮助了少女机器人在那样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循环,那是不是也可以帮助长庚机器人放宽自循环的环境限制,摆脱现在的半运作状态,或者在那个星球上完全运作? 但是共存系统对于风险的判断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一些可能性降低,毕竟长庚机器人的设备和所在的环境决定了它们根本无法靠近那个星球,唯一的知识获取途径也不过是通过观测累积的数据和一号机的图书馆程序中记录的资料。 一号机从系统里调出显示了一系列与“太阳”/“向日葵”相关的物品与知识,这些信息在一号机的系统的一直存在着,这似乎是第一次进行“翻阅”操作。这些大部分是太阳鼎盛时期的资料,很多东西对于在“末世代”被生产出来的它们是极其陌生的,但所幸,图书馆系统中有部分资料显示了它们的工作或者生长原理,这让长庚机器人们有机会在这个星球上寻找替代品。 三号机卸载了一条生存信号发射臂作为原材料,其中的信息回路部分可以代替设计图上的电路系统,这是现在可以制作的与“太阳”/“向日葵”关联度最高也是最易完成的物品,尽管这种关联等级仅仅为6,只能说是和“太阳”/“向日葵”是同一个时代的物品,在各种资料中却鲜少有共通出现的场合。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生存信号发射臂是自它们被生产以来利用率最低的装置。 自地球毁灭后没有了接收装置的发射臂再没运行过。 这第一件物品是在第四天完成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有着各种旋钮,按照系统中的信息这东西应该被称为“收音机”,是用电能将电波信号转换并能收听广播电台发射音频信号的一种机器,在20世纪与21世纪里十分活跃,信息显示在人们收听频率最高的节目是“音乐”。虽然长庚机器人们对于“广播电台”以及“音乐”都不是很能理解,但按照说明扭开“收音机”其中的一个开关,本该播放“音乐”,但是结果依旧是一片寂静。最后还是一号机从程序里找到了一个“音乐”的文件夹,从其中挑了一首内置进了这个方盒子。 这一次,有了“音乐”。 尽管长庚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声音”这样一个途径,但是三号机身上的传感器显示这个方盒子使信号发生了波动,就像每天早上二号机进行那个无用的程序一样。 这样一台没有电台,只能单曲循环一首歌的“收音机”诞生在了这个孤独的星球上,面对三个只能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显示的波动强弱和共存系统从一号机上传来的歌词信息来“听”的机器人日复一日得“歌唱”着。 There is a house built out of stoneWooden floors, walls and window sills...Tables and chairs worn by all of the dust...This is a place where I don't feel aloneThis is a place where I feel at home...Cause, I built a homefor youfor me Until it disappearedfrom mefrom you And now, it's time to leave and turn to dust... Out in the garden where we planted the seedsThere is a tree as old as meBranches were sewn by the color of greenGround had arose and passed it's knees By the cracks of the skin I climbed to the topI climbed the tree to see the worldWhen the gusts came around to blow me downI held on as tightly as you held onto meI held on as tightly as you held onto me...... Cause, I built a homefor youfor me Until it disappearedfrom mefrom you And now, it's time to leave and turn to dust...... “听”着“音乐”试图发明其他与“太阳”/“向日葵”相关的物品也成了每日探索的重要任务,当然,观测少女机器人仍然是最重要的,她仍然重复着休眠——准备“太阳”——绽放“太阳”——休眠的循环,镜片中的影像显示她已经从第九朵“太阳”的休眠期中苏醒,着手准备第十朵“太阳”了。 相对于少女机器人培育“太阳”的成功,长庚机器人这边,除了最初的“收音机”以外再没有别的物品被成功制作出来,尽管系统提示物品成功的可能性低于可尝试的范围,二号与三号仍然乐此不疲得进行每日的尝试,甚至,一号机都默许了这种无意义的能量消耗行为。 这些能量的消耗不会对他们本身的自循环造成什么影响,只要他们呆在这个星球上准时进入休眠程序,这个半运转的自循环的系统就能够为他们的这些行为提供足够的能量,甚至相比从前的检测探索活动,二号和三号的活动时间还延长了一些。 但是对于少女机器人来说却不一样了,近来“太阳”绽放所需的能量消耗导致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进入崩溃的时间越来越长,从最初检测的四五分钟已经到这次的一个小时。越来越多的“太阳”带给少女机器人休眠状态的能量消耗也越来也大,长庚共存系统显示极有可能下一朵“太阳”绽放的能量消耗会导致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再也不能运作。 -----------------------------------------------------4------------------------------------------------------- 根据长庚共存系统的数据推算,少女机器人应该在今天培育出第十朵“太阳”,三台机器人今日放弃了尝试制造新物品,密切监视着共存系统传回来的关于少女机器人的影响。 根据测算,这一次“太阳”绽放的所需能量可能会导致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崩溃,或者是这些能量不足以支持少女机器人往后的任何行动,只能完全进入休眠状态监控着这些“太阳”。 但这个崩溃比系统的推算来得还早一些。 第十朵“太阳”还没有绽放的时候,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就崩溃了。 不再产生任何能量,甚至大量的能量都在流失。准备绽放的第十朵“太阳”失去了能量的攻击迅速枯萎,已经绽放的九朵“太阳”也在能量的逐渐流失中显示出衰败之相。少女机器人伸出机器臂去环抱这些“太阳”,监控器的数据显示她把供给自身的能量都转移给了这些“太阳”。 长庚共存系统已经结束了一轮演算,结果显示少女机器人的自循环系统需要一笔额外的能量来恢复正常运转,这个能量值非常的少,相当于长庚机器人自体能量的2%,每一位机器人都能够为她提供。但是问题是,长庚机器人离开所在星球去往z-b23区的可能性,是0。 共存系统下达了危险的禁止指令。 二号机器人仍然发出了一系列继续运算的指令,得出的结论依旧是零成功率和禁止执行。 “去救她。” 这条信息与共存系统的结果相悖自然不可能通过共存系统传输,但是二号机和三号机却从一号机发出的“呜嚓呜擦”的声音里得到了这段信息。这次第一次,长庚机器人实现了共存系统电子信号以外的交流。 二号上下移动了头部装置,一号的图书馆程序立马识别出这是人类之间表达同意的“点头”标识,随即脱离了共存系统。对于长庚机器人来说,脱离了共存系统,意味着自循环不再进行,能够支撑它们进行活动的只有每台机器人身上存储的一点点能量。 三台机器人就在共存系统不断警告的信号中纷纷脱离了共存系统。一号机利用图书馆系统重新进行演算,抛开了任务与优先权,演算得出了一条勉强达到救援标准的方法:利用三台机器人身上的能量储备,总和正正好好能够保证其中一台带着临界点的能量达到z-b23。没有共存系统,三台机器人之间的交流信息量也被限制在最小程度,一号机并没有将演算的结果或者计划“告知”另外两台机器人。 不能,也没有时间了。 三号机的传感器显示少女机器人已经进入了“休眠”状态,等这60%的能量也耗尽,少女机器人就再也无法进行任何活动。机器人们开始使用自体能量储备向z-b23区开始了移动。 还有百分之47%的能量,一号机的处理器显示这样一条信息。毕竟一号机是所有机器人中能量消耗最大的,一号机伸出机械臂拔下了能量传输线接在了二号机的能量箱上,系统显示二号机的能量正在从61%逐步上升。当二号机发出充满能量的信号时,一号机的能量显示剩余3%,长庚的机器人能量储备一旦低于3%就意味着丧失行动能力,此时的一号机的机械臂也失去了飞行或者抓牢的能力,漂浮在黑暗的宇宙里,用最后这一点能量看着二号机和三号机向z-b23区前进,离自己越来越远。 望着黑茫茫的宇宙,一号机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如此幸运可以搭载这样一台图书馆系统,在这样的时候还能有够精准得计算拯救另一台机器人的能力。 ---------------------------------------------------5---------------------------------------------------------- 长庚二号的视觉传感器记录了一号机脱离它们时候的情形,但是现在的能量并不足以支持长庚二号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没有共存系统构建的交流途径二号机从一号机的行为里得到的信息是“不能将任何一分能量用在救援以外的事情上”的坚定以及对于拯救少女机器人的决心。 二号没有搭载一号那般精准的计算系统,并不能得出精确的数据结果,也许一号机的能量足够支持它飞向z-b23,也许不够。不过二号机的系统提示三号机的机型对于能量的消耗要比自己稍微低一点点,尽管这种差别在平时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二号机仍然选择了将所有的能量都传输给了三号机,自己脱离殆尽在这宇宙里。 “去救她。”二号机脱离前“说”了这一句。 “保险一点点都是好的。”唯一具有“人类情感”程序2.0版本的长庚二号机器人想着。看着三号机的远去,二号机用最后一点点能量试图记住的是温博士,这位博士在生命的最后尽头完成了自己“情感程序”的更新。 “也许,我们被制造的意义不是‘存在’。”这样一条运算结果耗尽了二号机最后的那点能量,视觉传感器最后被关闭,也成为一个宇宙里渺小没有生命的废材。 三号机的传感器接收到了这条信息,尽管是“呜嚓呜擦”的机器语言,三号机这次没有任何障碍地得到了这段“声音”中的信息,明明是一样的信息,却感觉与一号机的不同。 但现在环境并不允许三号机对这个差别进行探究,因为传感器显示少女机器人的能量已经下降到了30%。三号机卸载了一切附加装置,只保留了能量器和能够断开能量线重新连接到少女机器人的舱体上的机器臂。即便如此,到达z-b23区的少女机器人的舱体的时候,三号机也只剩下4%,断开连接线耗去了百分之一的能量,长庚三号在3%能量临界点完成了能量线的连接。能量器的数据掉到2%,少女机器人的舱体由于新能源的介入开始重新运转,“太阳”们还是逐渐复活,少女机器人也从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 长庚三号并看不到这一切,因为断开了能量的它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不知为何,长庚三号这时候也极想运行一次二号机每日重复的那个无意义的程序,三号机没有“回判”装置,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做了。 “要活下去啊,光。” “呜嚓呜擦”的机器语言里,第十朵“太阳”盛开了。 -
-
-
-
-
-
-
-
-
大盗小黄鸡
楼主 LV13 VIP 2016-12-30本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小王子》以及文中提到的那首歌《To Build A Home》。
正如在简介中提到的那些:什么是太阳?什么是光?什么是时间?什么又是文明?
是否是一个天文学意义上在其他地区也有可能存在的并不特殊的天体?是否仅仅是物理学上所谓的粒子束?是不是日落日出我们生活的循环?是否是那些可以用信息和文字表达的知识?
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说,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以温博士愿意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秒升级机器人们的情感程序,所以少女机器人愿意用循环系统重复着种植“太阳”的活动,也所以机器人们也愿意放弃循规蹈矩的探索生活,赔上保存着全人类留存下来的信息的程序去拯救一个可能再次面临死亡的机器人。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要有光,光就是太阳,爱就是光。
人类的文明建立在最最脆弱不堪的情感之上,但正是这种情感才诞生了我们现有的伟大的文明,所以如果不得不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那么爱永远会成为第一答案,即便这个文明的火种会面临着再度熄灭的可能。
“一切本质和伟大的东西,都从人有个家开始。”(海德格尔)
黑暗总孕育着光明。而种子遇光总会生长。
温博士种下的种子在遥远的星球上扎了根,少女机器人的“光”恰好就提供了它们生长的能量。长庚是启明星,长庚机器人是颗萌发的种子,已经具有了生命的潜能。巧合与巧合叠加就像是必然,数万次的微光总会迎来一个短暂的永恒。
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智慧,可支撑智慧的,都是本能的爱。
然而在这个故事里想要表达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机器人们对于少女机器人称呼之间的变化以及看上去没有意义的呜嚓呜嚓的机器语言里试图呈现的是语言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而一号机器人对于自身任务的思考希望能解答的是时间以及存在的本质;三台机器人分别象征的“知”、“仁”、“勇”也是在反思人性本身等等。
因为对于我来说重要的永远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且文学作品也完全是作者的创造,同时更需要读者参与进来才能让它完成。所以提供了的是一个浓缩了的原文,期待着各位心中产出的不一样的“光”。
关于“光”个名字,倒是带了点幽默不严肃的因素。掌阅爸爸定下“写下光”的主题,所以就写下了“光”。最后感谢各位的评论——来自不常登陆的作者。 -
热门参赛作品
-
1
林动vs萧炎
今昔往矣
1.萧炎是炼药师 可以边打边嗑药 恢复能力超强 而林动没有 2.萧炎的玄重尺是绝对的神器 别的武器碰上都被敲成渣 谁都打不坏 放在地底岩浆世界里都没被陨落心炎给烧了 林动没有 3.萧炎王霸之气恐怖如斯 建立了什么组织都不用自己管理 没多久就所向披靡 成为了第一的大势力 林动都没创建过势力 4.萧炎运气无人能敌 要异火就碰上异火 要残图就碰上残图 要药材就碰上药材 想升级就来天材地宝 斗圣的时候都不用自己修炼 林动的运气不能比 5.萧炎背景一流出身好(远古种族,有个NB的先祖) 萧家没落了都是乌坦城的大家族 林家不过是个分家 青阳镇的小家族 6.萧炎人缘一流 一到了危急关头打不过一定会有人出手来救 不管萧炎认不认识 林动苦逼 只被救过两回 7.萧炎基友众多(林修崖,柳擎,林焱等) 后宫无数(不一一细数) 非林动可比 只有兽类为伴(小炎,小貂) 8.萧炎斗破里那啥过3次 就有了一个女儿 林动那啥了2次 什么都没 可见林动或许有隐疾 面对萧炎的强攻只能默默地做小受 9.萧炎的猪脚光环远强于林动 无论是范围还是强度 他把外挂带给了斗气大陆上几乎每一个人(吴昊小医仙青鳞紫妍等不包括悲催的苏千大长老)而林动却不行 10.最后一点 也就是最关键的 萧炎是死后穿越的 这份功力 林动怎么比得上!! 十四方面,林动Vs萧炎 一、背景: 萧炎乃远古萧族唯一血脉传承者,而林动只是个普通少年。但他们最后都是凌驾于天地。萧炎就算有者各种背景才勉强和林动媲美。由此可见,林动胜过萧炎。 二、天赋: 萧炎是地球穿过去的,两世为人,还有隐藏的血脉,这才成奇才。而林动只是个普通少年,却也为一代妖才。萧炎各种开挂才勉强和林动媲美。由此可见,林动胜过萧炎。 三、血性: 萧炎对付各种人,都要药老出手。包括杀个乌坦城的炼药师菜鸟都得叫药老。这类型,双手都数不清。甚至在后面杀个人都不敢认账。而林动,虽然有小貂,但无论小貂强弱,至始至终都是他一个人抗。面对敌人,素来信奉斩草除根,敢挑战各种强者挑衅各种势力。如,不靠别人,涅盘战转轮,设计古剑门,还有各种生死反虐,再后来又定冰主为目标。 由此可见,林动胜过萧炎。 四、毅力: 萧炎吞噬异火还要药老炼各种丹药,苦修也要各种丹药,跟别人打架之前还得先往嘴里塞几盒丹药,受了伤也要吃丹药。反正干什么都离不开丹药。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