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
扫一扫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Spencer

Spencer

LV9 2022-02-24
2022年第21本书(耗时6小时)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是因为各自的天赋、环境的不同,还是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是运气不佳还是选择不对?

可能有人会说: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背景,没有很好的学历,没有很好的机会,没有很好的行业。

甚至还有人会说大环境不好,我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而《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观点是,问题出在最底层——你看世界的角度,即心智模式的问题,比如:

无趣之人,其实是无胆之人。

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这本书把心智模式的许多问题一一帮你拆解,比如:

怎么看待成功,要不要躺平?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坚持一定会成功?

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买房?

定的计划为什么都没有完成?

怎么做职业选择?

如何理解与家人的冲突?

并都给出了转变心智的方法论。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感悟,分享给你。

一、不要过于执着人生的意义

“我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我能热爱一生的事?”

“什么是我最独特的天赋和热情?”

你是不是也时常问过自己这些问题。

有可能是受大师点拨,有可能是某篇文章醍醐灌顶,还有可能是某天半夜睡不着辗转反侧的反思。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王小波说: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要求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就要想清楚人生的意义,这也太特么扯了吧!

难道没有想清楚人生的意义就不配游荡在人间吗?

如果你觉得现在现在很迷茫,还总关起门来思考“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的使命到底是啥”“我该如何改变世界”这种问题。

你不仅很难想通,而且会越来越丧,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思考意义→想不明白+很不快乐→我一定是还没找到答案→继续思考意义→更加迷茫和不快乐。

结果就是,你要么陷入迷茫,要么进入虚无,觉得凡事不如“躺平”。

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意思是伟大的人追求人生意义,只需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寻求道理,内心具足一切,无需外求。从外部寻找事物的道理是错误的。

也就是说圣人“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如果实在想不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就从做点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开始吧。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二、不要定太大的计划

暂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

如果你已经开始决定做点有意思的事情,那容我再絮叨一句。

千万别制定像读书100本,每天跑步5公里,坚持早起300天,坚持写作100天等等这些大计划。

不是打击你,是因为我知道这些几乎没有一个能实现的。

凡事需要坚持到底、反人性的事情,很难实现。

那如何做一些有意思的计划呢?

你可以学习一下这个人。

美国有一位叫斯蒂芬·盖斯的哥们,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制订了一个计划:

运动计划—每天做1个俯卧撑;
读书计划—每天读2页书;
写作计划—每天写50个字。

你也许会问:这也叫“计划”?

正是这个小计划,帮助这个“天生的懒虫”在两年后。

练习出了理想的体格,写出了比过去多4倍的文章,读书量是过去的10倍,成为著名的个人成长作家。

斯蒂芬·盖斯说:“我的经验法则是把我想要的习惯缩小,直到小得不可能失败为止。”

“微量开始,超额完成”,这套策略被他写成一本书,叫作《微习惯》。

所以计划要定得小一点,小到不能再小,小到你完全自主,小到你毫不费力掌控,小到你不会在任何人面前失败。

当然,比小更重要的是做,有时会做很久,久到老天愿意奖励你点儿什么。

三、找到热爱的领域,做极限运动员。

你开始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慢慢找到了自己热爱的领域,如何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好。

现在有一个1万小时的天才理论。任何人在一个领域努力1万个小时,都会错误该领域的专家。

但通过对世界级的运动员选手刻意练习和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调查,他发现,刻意练习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只有18%。

可见,到了某个阶段,光靠努力就上不去了。吃苦能熬出来优秀,但熬不出来卓越。

这是不是挺符合我们日常感知的:学霸是用功学习的人,但往往不是学习时间最长、错题本最多的人。

那还有什么决定了技能水平呢?

卓越=天赋×刻意练习×时间

不过,能力卓越就一定能成功吗?

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都可以概括成“实力”和“运气”的结合。

比如九败一胜的王兴。

王兴不是一次创业就成立美团模式,他是一次又一次地创业,“九败一胜”地尝试。

不断尝试的人,撞大运的概率会更高。

成功=正确的方式×热情×天赋×时间

稻盛和夫说,思维方式决定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那就不断以最高的热情投入,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成功。

愿你拆掉思维里面的墙,实现人生的跃迁。

共勉
赞 3
举报举报 收藏收藏

圈内热读榜

放大

确定删除该条回复么?

取消 删除

获取掌阅iReader

京ICP备11008516号(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京ICP证090653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