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法眼文益 试读
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鄖-口+刀]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复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觉师。目为我门之游夏也。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振锡南迈。抵福州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炉次。地藏问。此行何之。师云。行脚去。地藏云。作么生是行脚事。师云。不知。地藏云。不知最亲切。又同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地藏云。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师云。别。地藏竖起两指。师云。同。地藏又竖起两指。便起去。雪霁辞去。地藏门送之。问云。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云。在心内。地藏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地藏语之云。佛法不恁么。师云。某甲词穷理绝也。地藏云。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因议留止。进师等。以江表丛林欲期历览。命师同往。至临川。州牧请住崇寿院。
-
虬髯客
杜光庭 试读
虬髯客,风尘三侠之一,本名张仲坚。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出生时父嫌丑欲杀之。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后欲起兵图天下,见李世民后自愧气度不如,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有意于红拂(隋臣杨素家伎),得知红拂嫁于李靖(唐开国大将)后,3人结为兄妹,虬髯客将全部家产赠于李靖夫妇以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自己黯然离开。后为南蛮扶馀国主,说唐全传中薛仁贵征东有提及,扶馀国应位于朝鲜半岛。有书提及为岛国国主,也有可能是朝鲜半岛附近岛国,相传为72岛国主。《虬髯客传》记载:因李靖得见李世民,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靖,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贞观十年,南蛮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靖知虬髯客成事,归告红拂,沥酒贺之。从中可知,扶余国在东南数千里外,南蛮不在东北故不可能是朝鲜半岛及附近岛国。有专家认为很大程度是菲律宾或泰国。
-
青溪暇筆
姚福 试读
太祖高皇帝以至正十五所乙未取集庆及太平、宁国。赵双刀陷池州时,余忠宣==庆,使判官莫伦赤市盐浙东,还泊龙湾时,方以兵邀之,莫伦赤自称安庆使者。太祖闻之曰:“余公,元名臣,使当道皆若之,天下岂有乱哉!”命诸军勿得侵掠,以礼宴劳之,遣还。且曰:“告余公善自为守。”又曰:“老赵在池州,素无仁心,恐汝去不能免也,吾以书与汝,至则以示其左右。”莫伦赤至池州,果为所扼,以书示之。赵省书曰:“但免汝一死耳,盐货不可得也。”悉为所掠,而莫伦赤遂得生还。福按:余公之守安庆也,赵双刀、陈友谅引群盗四面而攻之,太祖与之接壤,未尝加以一镞,虽曰兵不攻坚,然神谋妙笄,皆由天纵,非一时英雄所能知也。其时友谅已僭大号,据有全楚,隐然一国。而太祖初提一旅之师,渡江而东,若又悉力疲众以攻坚城,不惟顿兵挫锐,然自撤屏翰,身受强敌,则亦安能从容俯仰,得以砺兵抹马,以观四方之衅,而出万全之计哉!此其远略为何如也。以是而论,余公虽为元守,实为我用,岂非天佑国家,故使之然乎!其后,友谅虽下安庆,然友谅之兵力,亦自是渐衰,而勃兴之朝,盖已莫之能御矣,故陈氏不旋踵而灭也。临川朱彦昌有吊余公诗一联云:“十年血战身无暖,一旦唇亡齿亦寒。”下句盖指友则云耳。于此见受天命者,其所云为固自异也。
-
镡津文集
契嵩 试读
凡十九卷。宋代契嵩(1007~1072)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为明教大师契嵩之文集。镡津(广西藤县)为契嵩之生地,故本书名为“镡津文集”。契嵩属于禅宗云门宗,博通儒佛,对于当时儒家之排佛论力加反驳,而倡儒佛一致论。卷一至卷三为辅教篇。卷四为皇极论与中庸解。卷五至卷七为论原四十篇,系以佛教之立场论儒家礼乐、四端、仁孝等。卷八为杂着六篇与书状。卷九、卷十收录仁宗皇帝之书状。卷十一收录六祖法宝记叙等序文二十三篇。卷十二题为志记铭碑。卷十三收录碑记铭表辞等七篇与述题书赞传评等十二篇。卷十四至卷十六题为非韩,反驳韩愈等人之排佛论。卷十七、卷十八为古律诗一二九首。卷十九收录石门惠洪礼嵩禅师塔诗等诸师之诗文。契嵩儒佛一致之思想影响宋代以后之佛教甚巨。[大明三藏圣教目录]
-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
怀素 试读
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氎多闻折轴之忧。揜正微言罕见浮囊之固。即有饮光秀出。维绝纽而虚求。波离聿兴。振隤纲而幽赞。慧炬于焉重朗。戒海由是再清。其律教也弘深。固难得而遍举。
-
周易集解补释(下册)
曹元弼 试读
《周易集解补释》(全二册)所收主要为汉唐象数易学,以纳甲、卦气、互体、爻变等说解说《周易》,是了解象数易最重要的书。曹元弼则对《周易集解》进行补释,虽仍以象数易学为主,而于纳甲、卦气等并不特别看重,着重在互体与爻变,归宿于由乾坤实现既济,持论相对平和,兼具义理,不仅是对《周易集解》的补充之作,更是了解、研究《周易》的上乘之作。《周易集解补释》(下册)承接《周易集解补释》(上册),按照次序编至卷十七,后附《周易説卦傳》《周易序卦傳》《周易雜卦傳》。
-
国学经典导读(十三五)
胡真 试读
本教材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即:《周易》、《尚书》、《左传》、《四书》、《老子》、《庄子》、《孙子兵法》等十部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和集中学习,在详尽介绍经典著作的成书年代及其作者,全书的主要思想及其艺术特色,特别是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之后,以精读为手段,选择经典著作的经典原文进行导读、分析,力图举一反三,帮助读者读深、读懂中华元典的经典篇章,以期帮助大学生从源头上学习、领会、把握中华元典文化的精髓,进而塑造大学生的中华文化精神,培养其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意识,为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作者简介:胡真,女,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协作会常务理事。
-
金元之际儒学的传承及思想特点:以东平府学和东平学派为中心
常大群 试读
本书主要讨论金末元初(1220—1300)东平府学和东平学派的情况,对东平府学兴复与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原因,府学师生及其学术渊源,东平学派的思想和学术特点逐一进行了探讨,从而厘清金末元初理学发展的脉络,揭示儒学学术思想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本书资料较为丰富,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多有新见,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
国际孔孟学刊(第2辑)
冯兵 试读
《国际孔孟学刊》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本书是《国际孔孟学刊》第1辑,设有“特稿”“先秦儒学研究”“程朱理学研究”“明清儒学研究”“东亚儒学研究”五个栏目,主要议题是对程朱理学的研究。
-
版本源流与正史校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聂溦萌 试读
本书汇集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而展开的。这些文章大多以细致的文本校勘为基础,在版本源流的视角下对正史版本问题进行考察。其成果不仅是修订工作的保障,同时,与尾崎康先生《正史宋元版之研究》重实物鉴定的取向相得益彰,集中展示了正史版本研究这一传统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
新史学(第十一卷):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
章清 试读
《新史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的集刊,本卷为第十一卷,主编章清。主题围绕“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分为“旅行与近代空间生产”、“日本僧的上海、北京体验”、“忽视的国度与忽视的人”、“出使日记新解”四个板块,收录相关论文9篇。
-
新史学(第十卷):激辩儒教:近世中国的宗教认同
曹新宇 试读
本卷《新史学》内容围绕近世中国的宗教文化展开,分为“儒家认同的民间实践”、“救世神学与劝善挽劫”、“祭礼的边界”、“宗教社会跨界观察”四个板块,收录来自中、德、法、日、英、美等国家学者的十篇论文。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第二卷)
王承略 试读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2011至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总27卷31册960万字。《萃编》汇集了正史中原有的艺文经籍志及后世的考证、注释、补遗之作凡84部,对每种书都精选底本,加以标点校勘,可谓史志目录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续刊》是《萃编》的内容补充和自然延伸;市场需求及产品定位:《续刊》是一套收书全面、校勘精良的高质量史志目录丛书,是史学、目录学、文献学、图书史、学术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必备之书,市场需求量庞大。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章太炎讲中国传统文化
章太炎 试读
本书主要辑录了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和《国学讲演录》两部作品。先生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国学讲讲演录》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学心得,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作品。
-
稀见明人文话二十种(全二册)
陈广宏 试读
本书在全面调查、搜集明人文话及文章学著述的基础上,选取《文章绪论》《文训》等二十种稀见罕传之明文话予以点校出版,以便专业研究者利用。所收篇目皆为目前尚未整理出版或影印者,可以作为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的有益补充。
-
国学研究(第四十卷)
袁行霈 试读
《国学研究》第40卷“音乐与传统文化专号”由葛晓音、范子烨主编。包含十篇音乐史研究论文,以及三篇小说史论文。分别是《礼乐的复兴与<乐记>的传承》《乐与“国学”》《北魏石窟寺伎乐形象的出现与演变》《李白醉舞<青海波>考》《论李贺的奉礼郎经历与其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清代宫廷的蒙古音乐与乾隆皇帝的蒙古乐诗》《中华古乐的异域之光:柬埔寨吴哥窟石雕壁画的乐器图像发微》《上古中国的“乐”和“音乐”——写在<中国历代乐论>出版之际》《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古今乐录>辑存》《经验与想象:围巾南北朝时期的祠神信仰与人神婚恋小说》《胡应麟唐人小说述评抉探》《从两宋书目中看小说观念的嬗革与初熟》。
-
国学研究(第三十八卷)
袁行霈 试读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的国学研究集刊,关注近年来文学、历史、哲学、考古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出版至第三十八卷。本卷共编入15篇文章,作者15人。所收论文均为专业领域先进学者,学术水平较高。
-
国学研究(第三十七卷)
袁行霈 试读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的国学研究集刊,关注近年来文学、历史、哲学、考古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出版至第三十七卷。本卷共编入14篇文章,作者14人。含史学3篇,文学4篇,经学1篇,文献学6篇,所著均为专业领域先进学者,学术水平较高。
-
超时空对话 : 孔子与苏格拉底
郭时羽 试读
本书通过时空穿越的假想,将孔子和苏格拉底进行比较。他们一个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导师,一个是古希腊的哲人,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哲学的起源。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然而在生死、道德、教育等方面,却有很多非常一致的认知。
-
国学研究(第三十四卷)
袁行霈 试读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辑的国学研究集刊,关注近年来文学、历史、哲学、考古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已出版至第三十四卷。收录本卷收录论文14篇,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经学、文学、辨伪、辑佚、版本等方面的研究。
-
颜氏家训全鉴(典藏诵读版)
杨敬敬 试读
《颜氏家训》既是一部宏大的家训教子经典,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丰富、广泛,体制宏大,在我国家训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教子智慧,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文化形态。《颜氏家训全鉴(典藏诵读版)》在参考大量权威古籍的基础上,将正文编写分为原文、注释和译文三个板块,并对生僻字词进行了注音,以方便读者阅读。
-
民国时期礼记研究考论
郎文行 试读
本书旨在揭示民国时期《礼记》研究的基本风貌,并据此研究《礼记》学的基本问题;以《礼记》学研究内容为对象,分为绪论、《礼记》考证研究、《礼记》经解研究、《礼记》通论研究、结论等五个部分。
-
庄学研究(2019年第1期.总第2期)
胡文臻 试读
《庄学研究》深入挖掘庄学思想内涵,分析庄子思想的整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逻辑结构,探究庄学的源流与特性。本辑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庄学中的言意之辨、庄子的出世主义、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庄子的齐物论思想、美学思想等,并使之与当代社会相结合,阐述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这些文章不仅挖掘出蕴藏于庄学之中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更重要的是给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启示,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 孟子讲座
夏传才 试读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思想学说并把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被奉为“亚圣”。本书是作者在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授课二十余年之课堂记录基础上,积极吸收百家研究成果,结合读书心得,边讲边充实、修订,不断完善而成。全书共十三讲,力求以较少的文字,对孟子的生平及学说的精华作简明扼要的现代诠释。每一讲都从阅读原文入手,附有译文,从仁政、理想人格、社会发展史观、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等角度,分门别类作系统科学的讲解,是学习《孟子》理想的入门读物。
-
喻世明言全鉴(典藏诵读版)
冯梦龙 试读
《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是一部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为明末冯梦龙所编撰。书中不少篇目是根据宋元旧篇改编而成,题裁内容广泛,涵盖婚姻、爱情、孝义、友情、灵怪、神仙等,反映了明代商业社会的繁荣景象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是中国古代小说宝库中一份宝贵的遗产。孙红颖解译的《喻世明言全鉴(典藏版)》以上海古籍社影印的《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底本,在每篇故事前都做了简短的精要简介,对小说情节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点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领悟其主旨。
-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东篱子 试读
作为孔子研究第一书,《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
季羡林谈国学(新版)
季羡林 试读
"古人最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儒释道如何在互相影响之下发展?面对“国学热”,季羡林晚年提出了“大国学”概念,主张以开放宏观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在本书中,季羡林纵横古今历史、对照东西文明,用通俗易懂的随笔文章,对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古代思想史流变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可以让普通读者获得基本的国学知识。"
-
国际儒学论丛(2018年第2期 总第6期)
孙聚友 试读
《国际儒学论丛》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主办的以儒学研究为主旨的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儒家思想、儒学讲坛?珞珈山空中杏坛、国际儒学、儒学史、儒学史?荀学史专题、国际儒学动态、儒者访谈录等七个专题,组织了韩国等海内外学者关于儒学研究方面的文章,论题涉及先秦儒家、宋明理学、新儒家,反映了国际儒学研究的一些新动向和新发展,以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
自然国学评论(第二号)
张耀南 试读
“华学”“国学”所探讨者,主要就是“中华格式”,就是“中华思想家之思维方式”,就是渗透在中华哲学、中华文学、中华史学等具体学问之中的“有别于梵欧又能化铸梵欧之中华思维”。《自然国学评论》主要刊载华学国学汉学比较研究、自然国学、人文国学、中华传统文化、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中外逻辑学与知识论比较研究、中外思维方式比较研究、文际传播格式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
国际儒学论丛(2018年第1期总第5期)
孙聚友 试读
《国际儒学论丛》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主办的以儒学研究为主旨的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儒家思想、儒学讲坛、国际儒学比较、儒学史研究、儒者访谈录、国际儒学动态等专题,论题涉及儒家礼乐文明、荀子思想研究、儒学的当代发展等方面,反映了国际儒学研究的一些新动向和新发展,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
国学大书院23:茶经
陆羽 试读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内容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翔实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业的发展演变,极具史料价值。《续茶经》亦是一部完全独立的经典著述,此书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进行了考辨,《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征引繁复”。两部著作统作《茶经》,基本将唐代之前和清代之前国人对于茶的理解和茶道的演变囊括其中,是对茶文化的很好的概括和总结,是值得大家一读的国学经典!
-
国学大书院29:幽梦影
涨潮 试读
寄情山光水色、花鸟虫鱼讥讽官场科第、庸俗人情勘破参悟儒释道三家思想《幽梦影》是清代张潮的一部文艺格言随感小品集,也是一部人生格言集。本书收录了219条人生的领悟和自然的静赏,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如梦一般的迷离,如影一 般的朦胧,让我们享受那种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
-
国学大书院35:宋词
上疆村民 试读
吟诵经典 陶冶情操 采录诸词 脍炙万口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
国学大书院07:孝经
孔子 试读
《孝经》一书, 共计十八章, 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 不仅有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而且具备了宣扬孝道、净化心灵的精神和社会价值。今人看《孝经》一书,要与时俱进,辩证看待文中的内容。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二十四孝》故事,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
国学大书院09:史记·本纪
司马迁 试读
《史记·本纪》主要写的是帝王,几乎每一个帝王都单独成章,连西楚霸王项羽,虽然未正式称帝,司马迁也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勾勒叙述,并且精彩纷呈,感人至深。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或历史事件,帝王的胆识和谋略,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朝代兴衰更替的轨迹。
-
国学大书院34:唐诗
蘅塘退士 试读
《唐诗》精选唐朝三百余首古诗,囊括了各种题材,隐居、干谒、应试、落第、恩遇、迁谪、忧国忧民、辞官归田、相思、离别、慈幼、友爱……明白易解,反应了唐朝生活背景和时代特征。细细品味,也可获陶冶性情之益处,并修养、激发人心。
-
国学大书院08:战国策
刘向 试读
《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诸国间政治博弈的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西汉末年,刘向按照国别进行了编订。
-
老子类疏:分类 译注 浅析
张忠铧 试读
本书对《老子》进行分类、译注和浅析。作者将《老子》八十一章作了全新的品鉴,重新分类,浓缩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明道、修身、处世三个类别;下编包括治国、议兵、砭时三个类别。其中,注解部分分为注释、译文、浅析,解释了名词术语、名物典制等,并依据正文含义,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各章逐一做出义理概括和类别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