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媒介旅行:融合传播、创意联动与全域旅游
白晓晴 试读
2025-04-17上架本书属于北大文产院“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智库丛书”项目图书,作者从抚州市的地方文化入手,结合国际与国内前 沿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发展经验,研究当地文旅产业与文创产品的开发模 式,并探索当地文化符号与旅游配套设施的结合方式,进而通过对文旅融 合理论、融媒营销创新、文旅体验升级、文旅IP开发、文旅服务优化、文旅符 号传播、文旅产业架构等问题的深度探讨,推动抚州市的全域旅游发展。
-
-
酒文化十三讲
李世化 试读
2025-04-17上架酒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有时如阿拉丁神灯,有时如潘多拉魔盒,催化出不同的故事,演绎出不同的传奇,使中国文化飘荡出一股浓浓的酒香。 酒是重要的沟通媒介,上至国家大典、祭祀宗庙,下至亲朋相会、节日欢聚,都离不开酒。对于酒的好恶,不同的人评价可谓霄壤之别,毁之则为穿肠毒药,誉之则为琼浆玉液。毁谤酒者,谓之亡国之源;盛誉酒者,谓之钓诗之钩;前者如周公旦,后者如白乐天。周公鉴于夏桀殷纣溺于酒亡国,而制禁酒令;乐天因为饮醇酿文思如泉涌,而自命醉司马。不论是毁谤酒者,还是盛誉酒者,都有执着于一端之嫌。客观地说,酒对于祖国文化实在有着莫大的贡献。
-
中华文化公开课(套装7册)
李世化 试读
2025-04-17上架此套装书包含《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茶文化十二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化名人六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民俗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体育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
-
-
-
读论语,用论语:论语中的十大顶级智慧
玩易窝 试读
2025-04-10上架这是一部将千年经典智慧与现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实践指南。本书从《论语》中提炼出十大核心思想模块——涵盖个人修身、人际交往、决策逻辑、管理科学等领域,帮助读者在AI时代守住人文根基,于浮躁社会中修炼“稳定的内核”。这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实验,更是一场唤醒个体生命力的思想觉醒之旅。
-
-
时光里的中国:老民俗
李路 试读
2025-04-10上架“时光里的中国”系列丛书以深刻的文化洞察与温暖的文学笔触,讲述了那些已经逝去或行将没落的传统元素,重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套丛书从老味道、老手艺、老物件、老民俗、老家风五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与文化内涵的元素。每一个主题的开篇都配有详细的科普资料,涵盖相关主题的介绍、历史源流、制作方法及文化意义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老民俗》带你走进中国传统节令和民间习俗的世界。从春节、元宵节到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书中还介绍了诸如婚俗、乔迁、丧葬等传统礼俗和打铁花、舞龙等民俗活动,以及乡土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国各地不同的生活风貌和民俗传承。通过对节日、风俗的详细讲解,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系。
-
-
-
中国符号:中国家具
王睿 试读
2025-04-09上架“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石窟、篆刻、家具、书院、科举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 《中国家具》一书梳理了中国家具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传统家具常用的材质、木制家具的工艺技术以及历代家具中常见的装饰纹样及其文化内涵。通过整理解析中国家具在中国诗歌中的文化体现、在传统伦理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域外家具的接纳与改造、对周边地区及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中国家具蕴含的丰富文化基因、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
-
-
速读水浒传:水浒人物现代启示录
六兵 试读
2025-04-03上架《水浒传》不仅是一部英雄传奇,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人性中的复杂。它既有热血沸腾的江湖义气,也有对权力、欲望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无论是英雄的豪情,还是悲剧的结局,都让人唏嘘不已。这部书,既是历史的缩影,也是人性的寓言,读来令人深思。熟读《水浒传》,不难发现,书中描绘的世界,其实是现代世界的另一个镜像。 《水浒传》中每一个人物,他们的鲜活人生,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生死存亡,无论是CEO代表宋江还是投行精英卢俊义,抑或差点当成非遗鼻祖的小人物武大郎……无不给予我们今日深刻的启示。
-
-
人类文明史:中国人的文明观(全2册)
强光中 试读
2025-04-03上架《人类文明史:中国人的文明观》是一部以结构人类学的学术方法对中西两大文明进行比较的书稿。全书共分六编二十五章。 该书论述了中西两大文明从文明起源期,特别是从近现代以来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展望了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论述族群结构与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逻辑关系开始,分别讲述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方文明的核心结构及其演化过程、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及其核心思想逻辑、中西文明在相互冲突中必然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实现的历史可能性。
-
-
玛雅历法及其它古代历法:科学与艺术汇聚于此,献给明日世界的构思者(科学之美系列)
[英]杰弗·斯垂伊 试读
2025-04-01上架世界各文明古国对天文周期均有研究,古代埃及人、中国人和巴比伦人都曾试图搞清楚“年”的含义,不过却是随后的中美洲玛雅人创立了一系列可以相互参照的历法。同时。玛雅人探索出了许多奇怪的数值。他们设置的阴历相当精准,远远超过了希腊的默冬章(Metonic)。玛雅人计算出的金星运行轨迹,达到了五百年中误差不到一天的精确度。他们制作的天文表石盘可以预测700年后将出现的蚀。《科学之美:玛雅历法及其它古代历法》将为读者了解玛雅历法体系提供简明扼要的介绍,同时还涵盖世界各地历法发展过程的精髓。
-
论语通译
孙志芳 试读
2025-03-31上架《论语通译》是由孙嘉殷、孙志芳译注,世界联合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全面解读《论语》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权威的版本为底本,完整收录《论语》二十篇,通过精准的白话译文、深入的注释解析和富有启发性的解说,帮助读者跨越古今语言障碍,深入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每章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和解说四个部分。原文采用规范的标点和分段,便于读者对照阅读;白话译文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语言流畅自然,贴近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注释部分尤为突出,不仅对疑难字词进行详细训诂,还广泛征引《尚书》《礼记》《荀子》等经典文献,对历代注疏中的谬误进行了批判性校正,如指出 “道生” 应为 “道行”,强调孔子思想中 “道” 的实践属性。 解说部分则结合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对孔子的核心思想如 “仁”“礼”“中庸” 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帮助读者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在逻辑。
-
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史谦德 试读
2025-03-29上架在这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力作中,作者史谦德巧妙地抓住了当时“每天必开会,开会必演说”的现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广会馆演讲台上的风波为枢纽,分别追溯了唐群英、陆徵祥等人的政治生命。他们的身份、地位、际遇并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演说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新生的民国陷于运转不良的困境,演说本身及其带来的反响也可能有种种问题,但政治领袖对民意基础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民成为政治权威的来源,说明共和的价值取向已经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只是在当时尚未完成。
-
水镜神相
右髻道人 试读
2025-03-26上架夫手纹者,或散乱而粗俗,或成形而细秀,皆从胎元内所成,胎元中所出,而可辨其根蒂也。故贵人掌纹有情,清楚天然成字,文理莹洁端美也。俗人之掌纹,无纹则粗断,不粗断则散乱,或有纹冲破,或昏暗模糊也。 唯手足者象木之枝干也。掌之有纹,如木之有理,木有奇纹,便为奇材。手有美纹,便为贵质。故手不可无纹,有纹者上相,无纹者下相,纹细而深者吉,纹粗而浅者贱。贵人之手,不浮筋,不露节,白如玉,红如火,直如干,软如绵,纹清纹秀,或成器物,或成形象,端祥莹润,不富则贵也。 俗人之手,或硬而粗短、而筋缠,其粗如土,其硬如石,其曲如柴,肉浮肉肿,多节而无纹,筋骨粗露,纹乱、纹断、纹粗、纹浅,肉暗、肉焦,色黑、色枯,不贫则夭。
-
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
杨维中 试读
2025-03-26上架本书内容为如来藏系经典的汉译以及重要的如来藏经典文本所包含的思想之研究。 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等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结论是:上述如来藏经典全部不存在“伪经”或“伪论”的问题。 如来藏经典并非大乘佛教独立的派系,而是对于如来法身以及众生成佛的依据等问题所作的新诠释,尤其是,后期如来藏经典已经被瑜伽行派所吸收摄取。 最后,如来藏说并不存在近代以来学术界所指责的与“大梵”说没有区别等问题;宣称如来藏是“基体”因而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等说法是没有经典根据的。
-
-
-
-
-
-
-
-
-
-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慧萍 试读
2025-03-24上架本书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介绍入手,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动力机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了一定的介绍;还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践行路径做了研究。 本书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先进性,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指导性。
-
-
谜海航灯:“江苏航运学院杯”航海灯谜海内外创作赛作品选粹
王栋臣 试读
2025-03-20上架本书稿为“南通航院杯”航海灯谜海内外创作赛专辑,精选了来自国内外300多名灯谜作者的3000余条航海类灯谜原创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灯谜的各种手法演绎航海名词或航海术语,或会意,或离合,创作手法不拘一格,思想性、艺术性均佳。
-
-
-
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倪方六 试读
2025-03-19上架"每一个活过的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用真实的生活书写真实的历史。 那么, 古代人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翻开本书,带你走入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现场——饮食起居、服饰礼仪、民俗习惯、市井烟火、娱乐休闲、时令节气…… 体会历史细节, 感受生活温度, 通过古人衣食住行的变迁,发现其人文历史渊源。 在古人的小日子里,探寻中国的文化根基。"
-
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中砂明德 试读
2025-03-19上架历史上,自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以后,江南一直是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区,因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砂明德的一部通俗著作。全书分中国史中的南北问题、兴趣的市场、学术市场、通鉴家族的繁衍、南虏北倭、动乱时代与南人、一技之长、中国史之中的“南”等8章,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探讨了传统时期江南文化(包括艺术、学术)如何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江南的地域和社会特质是如何形成的。
-
-
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赤濑川原平 试读
2025-03-17上架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是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也是日复一日的熟悉街道中埋藏的独特趣味。 本书为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考现学”经典著作,目前依然常常杀入日本亚马逊社会学畅销榜前十。作者赤濑川原平在偶然散步于东京街头时,发现了一座不通往任何地方但被悉心保存的楼梯,至此开始了对整个都市的另类探索,掀起了一场观察街头和认识附近的运动,并于1986年与建筑家藤森照信、插画家南伸坊等人发起“路上观察学会”。作者诙谐、调侃、充满玩乐精神的文字背后,是对都市现代化进程的严肃思考以及对日常风景的探寻和解剖。在城市居民步行经验越来越少的当下,以散步为基础的路上观察旨在唤回人们对附近的亲切感,找回个人与外界的切身接触。
-
中国轴心时代: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回眸与超越
杨冰 试读
2025-03-17上架本书以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作为课题研究的时间节点,以教育史学为视角,将中国轴心时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对轴心期的教育家、历史文献典籍中的教育思想的原创性研究入手,梳理轴心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发生、发展以及启迪后学的历史脉络,探讨轴心期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的创生机制。
-
-
-
-
记忆客家:从原乡走向世界
林健 试读
2025-03-10上架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和灾荒,衣冠士族、平民百姓纷纷追随西晋王室,从西晋都城洛阳、河洛地区乃至广袤中原,向南方迁徙。这是有史记载,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 时过境迁一千七百年,中原、河洛、洛阳,成为客家人的根脉祖地、客家先祖永远的原乡。
-
-
新时代下中医药文化认同研究:量表设计、现状调查与对策
潘小毅 试读
2025-03-06上架本书采用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根据标准量表编制规范,开发中医药文化认同量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al Identity Scale,TCMCIS),依托量表调查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并通过理论演绎,形成研究假设实证分析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的差异、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以科学传播理论和文化循环理论模型为基础,从文化表征和媒介融合视角探讨新时代下中医药文化认同构建和提升的具体对策。
-
知法如电影
程然 试读
2025-03-05上架本书是一部对世界电影史上18部经典电影的哲学、美学和技术的电影解析文集。 这些文字始发于1995年,完成于2024年,跨度近三十年,从上千部观影笔记中筛选出18部。电影是引子,观察的是人世、人生和人性。 书名“知法如电影”取自《无量寿经》中的一句经文,佛教阐释世界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无常”,也因此会有“如露又如电,如梦幻泡影”的偈子。而电影本身,是技术上的定义,是对人体视觉暂留现象的艺术呈现。二者内在的连接,在于“对幻觉的捕捉”。 这本书兼具知识性和学术性,有着来自业内的专业分析:场面调度、蒙太奇、结构逻辑、人物设置、台词、运镜及剪辑;也有着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的思考和辨析;同时因其朴素和深入浅出的行文,而又有着故事性和强烈的共情,引人入胜。
-
-
段氏理象学
段建业 试读
2025-03-04上架盲派体系认为,命理的本质是表述人生。 作者段建业研究盲派命理数十年,曾拜师盲师郝金阳,亲领其断命之神奇。在他看来,命理学的一切思路、概念,一定都是生活的模拟。 命理之学,法门众多,易学难精。《段氏理象学:盲派命理研究》是作者通过发掘民间盲人之论命精髓,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命学体系。 它集理法、象法、技法于一体,重点阐述理法及象法的应用,扬弃前人“用神”论命之法,应用全新的“做功”理论解读命理,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 “官非”“死亡”等灾难预测和“补救化解”这些深度问题,作者不回避,不故弄玄虚,以客观、坦诚与读者进行了交流。 书中的新意、观点、理论、命例,突破了传统,带来全新认识,是一本适合易学爱好者由业余进入专业学习的四柱专著。
-
-
-
-
-
-
-
-
一座城池的文化史观
郭子玖 试读
2025-02-19上架本书充分地展示了成都平原文化,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时尚的风韵,更有创意的无限。慢慢读来,不仅会让你有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而且会使你从中获得一种对成都城市发展新的认知。本书主要从城市文化内涵着笔,把廉政文化、历史文化、时尚文化、群众文化、创意文化、红色文化等条分细缕地展示了出来,从而立体地表现出了一座城市文化的质感,闲暇品茗其中的味道,足以让人轻松惬意地触摸到成都这座城市的心跳。成都平原文化的丰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儿,但是我们如何来认识成都的文化,又如何来深化成都平原文化,这让我们有了新的思维,那就是从历史文化着力,加大深化落实力度,然后还要学会登高望远,找到文化未来的方位。作者正是按照这一脉络,从沉淀的廉洁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非遗文化、创意的肆意汪洋、群众的自由创造、都市的文化魅力、肆意的头脑风暴、城市的文化温度、古都的城市底色等九个篇章,充分展示了成都历史文化的丰腴,也描绘出了成都文化发展的现状,尤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成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