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
智能时代的评论 全部393条
我来说两句
i3****526 2020-11-08
意识有“本质”吗?如果有,那个本质又是什么?现象学哲学认为:人类一切理性思考的对象,都只能是现象而非本质。我们能够描述和讨论的,也只有现象而已。我们之所以要研究意识,正是因为意识是一切描述和讨论的起源——进而,是一切事物知识与价值的起源。我们能、且只能通过意识把握自我和世界。植物人的大脑皮层早已萎缩成了正常水平的一半大小,几乎所有的神经元都陷入了死寂,无法对外部刺激做出丝毫反应,脑电波平静没有波澜。但是得益于脑干的正常运作,植物人的心脏仍在继续跳动,肺部也依然能够主动张弛维续着呼吸。这常常让植物人的亲人痛心疾首之处,仅有的全部希望只是认为植物人可能处于一种半意识状态(最低限度的意识状态),未来仍有苏醒的可能。科学该如何解释意识?或者我们应该这么问:关于意识的研究,算科学吗?人们长期依赖的科学体系提供了这样一套解释链:先用微观层面物理来解释化学现象,再用化学来解释生物学现象,最后用生物学来解释部分心理现象。感觉和情绪只是一长串电信号,而感官感受性这种主观体验我们又作何解释呢?就像虽然搞不懂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依旧能熟练地使用电脑。尚未解开意识难题并不会妨碍我们发展基于意识的科学。
i3****526 2020-11-07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的建立和三维培养方法的快速发展使得类脑器官应运而生。类脑器官是在体外培养的具有与人脑类似结构的三维神经组织。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类脑器官能够很好地模拟神经发生,神经元迁移,皮层分层及神经环路建立等体内过程。另外,得益于病人iPSCs的可获取性,类脑器官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揭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即可以获取大量的类脑器官,因此,类脑器官在揭密人类神经发育和神经精神疾病的遗传基础方面展现出了相较于动物模型的明显优势。类脑器官的发展历程无血清拟胚体培养方法建立同时包含多个脑区的"cerebral organoid"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的培养方法以及模拟不同脑区发育的类脑器官的培养方案从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发育和模拟神经系统异常疾病两个方面介绍了类脑器官在目前阶段的应用。类脑器官在探究人类特征性的神经前体细胞(例如,oRG)以及人类相较于非人灵长类的独特的发育特点方面均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另外,在模拟神经发育异常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并探究其致病机理方面,类脑器官均被广泛应用并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
i3****526 2020-11-07
人大脑皮层胚胎发育期间的细胞类型与细胞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揭示了人脑产生沟回的调控机制。建立了大脑皮层类脑器官培养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在体外模拟了ASPM基因突变导致的头小畸形症表型,探究了ASPM突变导致头小畸形的病理特征和机制。为了进一步解决传统培养方案中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到达类脑器官内部,从而限制其长期培养问题,建立一种获得血管化类脑器官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与人胚胎干细胞共培养能够在类脑器官中连接形成复杂的血管网络,并很好地缓解类脑器官内部细胞缺氧和凋亡。另外,HUVECs血管网络能够加速类脑器官的成熟发育,使其更早达到成熟状态。而进行体内移植之后,类脑器官血管网络中内皮细胞可以整合到宿主小鼠血管中而形成新的有血液流动的功能性血管网络。探究人类大脑发育机制以及揭示神经发育和精神疾病致病机理一直是神经生物学重要议题。由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脑组织极难获取且涉及到伦理问题,目前有关人类大脑皮层发育认识和理解主要源于对啮齿类动物脑研究。尽管很好地揭示许多哺乳动物共性发育特征,如皮层的六层结构和脑功能区域化等,啮齿类动物模型并不适合于模拟和研究人类特异大脑发育特点。
i3****526 2020-11-07
跨语言普遍的阅读神经回路在纷繁的文字系统背后,是否存在普遍的核心阅读神经回路,此神经网络如何表达来自不同语言文字系统的阅读经验。中-法跨文化fMRI脑成像研究。使用相同参数的核磁共振仪记录了这些儿童在被动观看文字、面孔、房子等视觉材料时的大脑活动信号。研究指出,尽管中法语言结构、正字法深度、表音表意规则存在很大差异,儿童阅读获得/发展过程依然依赖一个跨书写系统的普遍核心阅读回路,该阅读回路受到阅读水平的调节,揭示了阅读习得和阅读困难神经机制的跨语言普遍性。
i3****526 2020-11-07
脑机接口技术: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明胶-纤维蛋白水凝胶3D打印出一个动脉瘤形状的结构,然后小心地在支架上植入hCMEC(人类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这些细胞扩散开来,在接下来的七天中排列在动脉瘤内,形成一个3D打印的活体动脉瘤。静脉植入脑机接口,无需开颅,人体实验已初步展开BCI设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运动神经假体、内部遥测单元和外部遥测单元。血管内的运动神经假体是一个自膨胀单片薄膜支架电极阵列,16个电极传感器沿圆周分布在一个8mm×40mm的镍钛合金支架上。之后运动神经假体连接到一根50cm的柔性血管导线上,并接入一个感应供电的内部遥测单元(ITU)。血管皮层电信号(0.125 V/bit,2kHz采样速率)通过ITU使用红外光无线传输到外部遥测单元(ETU)。最终,ETU将脑信号传输到平板电脑。整个植入过程类似于心脏支架植入。可穿戴远程医疗新突破专门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传感器的柔性电子设备,在节能光保真(LI-Fi)通信技术的辅助下,成功地实现了一个专门设计的电子设备的临床验证,用于无创、不间断地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
i3****526 2020-11-06
脑机接口技术奇点第一个技术奇点是被控制的神经元数量被控制的神经元数量达到千这个级别时,肢体残疾人和渐冻症患者将迎来新生,他们可以用意念控制各种各样的义肢,就跟长在自己身上的差不多,从而推动义肢产业蓬勃发展。被控制的神经元数量达到十万这个规模时,一些科幻中的场景将成为现实。人们就可以用意念来控制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完成之前要用身体完成的工作,如开门、开车等各种智能设备。各样的工具也完全可以义肢化。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可以借助外骨骼机器轻松完成需要很大力量的工作。从事精密操作的匠人也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机械手臂来完成极其精细的雕刻工作,义肢产业的服务对象已经不只局限于残疾人。当可以被控制的神经元数量达到百万甚至千万这个规模时,或许,我们将进入一个魔法世界。你可以用意念来弹钢琴、打电子游戏、绘画、剪辑视频等等,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摆脱需要长期肌肉训练才能获得的技能限制,直接进行艺术创作。以上提到的应用全都是基于大脑电信号的“输出”即可完成的任务。脑机接口只要能解码大脑发出的电信号是什么含义即可,而不需要将信号反向写入大脑。这是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我没有看到任何根本性的障碍阻止这样的未来到来
i3****526 2020-11-06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的最大的技术困难是制造电极的材料。脑机接口设备需要无数根电极用来收集来自大脑的电信号,因此,这根电极必须做得非常非常细小,更重要的是,它还得非常柔软,不能对大脑组织造成伤害。另外,大脑是一个非常具有腐蚀性的环境,这些电极很可能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几十年不被腐蚀。在满足上述这些条件后,电极还得对电信号极其灵敏。目前最有希望的材料候选者是石墨烯和碳化硅。这就是我所看到的脑机接口的技术奇点,只是我无法预测何时能突破这项关键技术。
i3****526 2020-11-06
把运动皮质变成遥控器:运动皮质一直就是人脑的遥控器这个遥控器发出一些命令的时候,脑机接口能够收集到这个命令,然后把命令传达给一些机械,让机械做出和你的手类似的反应。现在使用这一技术的,多是高位截瘫或者截肢的人。它需要记录的神经元信息并不多,一百个神经元就够了。第二个正在应用的脑机接口是人造耳蜗和人造眼。人造耳蜗就是一个小计算机,它的一端是个贴在耳朵上的小麦克风,另一端则是一条连接耳蜗中电极的电线。人造视网膜更复杂一些,它有 60 个传感器,目前只能帮助病人看到模糊的边缘和形状。但令人振奋的是,模拟运算显示,想要获得还过得去的视觉,只需要 600 到 1000 个传感器,指日可待。最后一个常见的应用是深脑刺激。它通常有一到两根电线,连接四个不同位置的电极,然后插入到边缘系统里。一个连接了这些电极的小起搏器会被安装到胸口。当需要的时候,电极就能产生一些刺激,可以减轻帕金森患者的抖动、减轻癫痫发作的强度、安抚强迫症等等。
i3****526 2020-11-06
研究脑机接口的科学家们,就像在这个迷宫中探索的探险者,他们试图弄清楚每一条道路连接起来有什么用,通过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可以让它们连接或者断开。而这样的密宫足足有50万个之多。每一个人在生出来时候,神经元的连接并无多大差别。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正是这些连接所构成的三维图形,让我们最终成为一名卡车司机、钢琴家或者作家。科学家们把这种神经元的连接变化称为“神经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可塑性会变小,但这种可塑性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我可以在 40 岁的时候重头开始学习怎么当科学纪录片导演。你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学习成为一名科普作家。评价脑机接口技术的好坏有三个评价标准:首先是规模,即能记录多少神经元。马斯克在 2020 年的发布会上展示的那只小猪,被精确记录的神经元数量是 2 个。所发布的脑机接口设备神经链有1024个信道,最多可以同时记录1024个神经元的活动。其次是分辨率,即脑机设备能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收集到的信息有多细。最后是创伤性,是否需要手术,如果确实需要,到什么程度。如果可以研发出自动手术机器人,就可以在 短时期内完成在头骨的植入手术。
i3****526 2020-11-06
脑机接口技术:搞懂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现在的脑机接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侵入式,也就是需要做手术植入头骨中;另一种叫非侵入式,外形像一顶帽子。其实还有一种半侵入式,就是通过血管将电极放入大脑血管中。大脑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是神经元的本职工作,脑机接口想做的就是参与到神经元的这项工作里去。搞懂新皮质中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可能是人类目前正在试图解决的最难的事情之一。如果我们将大脑皮层放大1000倍,然后再从中随意切取一个一立方米的方块。更复杂的是,这些连接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它们每一秒钟都在发生变化,有时候连上,有时候又断开。这里面容纳了大约 4 万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的大小在这个尺度上大约就像一颗围棋子。每一个神经元都会伸出几千到几万根不等的触手,这些触手又与别的神经元相连接,构成了一个足以让密集恐惧症的人瞬间窒息的景象,这是一个有着千亿级别道路的巨大迷宫。更复杂的是,这些连接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它们每一秒钟都在发生变化,有时候连上,有时候又断开。
393 条记录 4/40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