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绘画分属不同的艺术类别,两者常相提并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画关系密切,东汉以来,画家取诗歌为题材而作诗意画,唐代以后,题画诗蔚然成风,后自宋徽宗赵佶始,又题诗于画。经过历代的发展积累,融诗书画于一体的文人画在元代成熟,成为明清画坛的主流。中国诗画关系倾向于融合,西方诗画却侧重于区分界限,自20世纪初莱辛的诗画异质论被引介入中国后,莱辛理论渐被阐发和接受,从而引发了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学术论争,最终促进学界对诗画关系的深刻认识。诗画各擅胜场,本无品位高下之别,高妙者,自能动人心弦,拙劣者,亦不会因其艺术门类而为世人所重。
本书为“诗歌中国”之一。离别作为人类最重要、最频繁的社会活动之一,承载了人类灵魂中最为深挚动人的感情,离别诗也成为诗歌王国最富诗意、最感人的风景。本书以诗歌为翅膀,遨游于中国古代离别的亭台楼阁、阳关古道、酒筵歌席,探究古代离别的发生,了解与离别相关的民俗、音乐、舞蹈、古人出行前的准备以及行旅中的种种活动,尽可能地还原古人离别的场景与离别心态。
苏东坡的一生,有三位女子与他相濡以沫:元配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但世人有种错觉,总以为他给前两位夫人写的诗词远没有给朝云写得多,便说苏东坡对朝云用情最深。殊不知苏轼对这三位女子,个个都是挚情相依,真心相爱,只因三人性情各异,加之她们分别与苏轼在不同年龄、不同境遇中相遇相知,才与他产生了或青梅同嗅、或润玉共温、或哀感顽艳的各色恋情。苏东坡是个情种,他在为官各地时,还与形形色色才女、歌妓、优伶有所过往。在风月场中,苏东坡自诩“风流帅”,他用怜香惜玉之心、润泽坤界之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也为世人留下扑朔迷离的传闻佳絮。本书除了细述苏东坡对他三位挚爱的女人如何吐露衷肠外,还挖掘出了他在杭州、徐州、黄州、汴京、惠州等地与数十位佳丽相处相欢相惜相怜时写下的诗词,每首作品背后都有着可歌可泣的故事。本书作者龙吟集四十余年研究苏东坡之功力,以优美笔触倾情演绎的《苏东坡的情感世界》,会让每个喜欢苏东坡的人读来如醉如痴……
本书为2017年潮州市文艺创作重点项目,由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撰写。本书以大量翔实史料、图文结合形式,阐述潮州港的核心区——柘林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历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揭示“海丝精神”和“红头船精神”的古今传承,以及柘林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介绍港区之诸业今昔、名胜古迹、民俗风情、传说趣闻、海港纪事等,是首部较全面系统地展示柘林古港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专著。
本书是《诗歌中国》之一。诗与酒历来关系密切,在中国历史上“能诗者必好酒”“有美酒便有佳诗”的情况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大概在于二者在宣泄情感、调节心灵等功能上的一致性。可以说,一部诗与酒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心灵史。而从唐代的情况来看,初唐人的苦闷与豁达、盛唐人的青春与自由、中唐人的希望和失望、晚唐人的苦痛与末世狂欢,大凡社会流变所带来的文人思想心态的演变全都映射在诗酒流连的活动当中。
本书在体验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编写,其目的是在体验认知视角下探索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及其构建。本书作者均为工作在医科大学的一线教师,其结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经历,介绍了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现状,对医学生伦理道德培养模式及其构建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举了很多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和医学工作者们分享并起一定启迪作用。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