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一切从语言事实出发,从中引出语言运用的规律,显示其“主动参与性”。追随主流,推陈出新体现汉语学界的主流思想,吸取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显示其“科学前沿性”。凸显方法,学以致用处处贯穿分析方法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其“实践应用性”。
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诗歌文本所呈现的创作者应对外在世界的感性体验方式,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作为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都生动而细致地演绎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艺术观乃至行为选择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厌离、反动与超越。本书由何国平编著。
本书特色:一切从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因此,几乎每个章节都努力挖掘出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趣事,或从令人深思的歧义结构人手,或从与汉语密切相关的文学典故人手,进而引导出某些汉语运用的规律来,以充分体现“趣味性”。 第二,运用比喻、比拟等表达手段,尽量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主要特点、基本规律等说得清楚:准确、生动,尽可能地“深入浅出”。在语言风格上,也力求朴实、简洁、清新、流畅,以体现“可读性”。 第三,强调“推陈出新”,尽可能地把新时期以来有关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进来,特别是要引入语义分析、功能应用、认知解释等比较成熟的新见解,适当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淘汰了一些相对陈旧的观点和说法,以充分凸显“时代性”。 第四,特别注重语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显示各种语言现象的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必要的前提,而方法则是学习的关键,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特别重视方法论,以强调贯穿全书的“应用性”。
路成文编写的《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以唐宋牡丹审美文化与文学为个案)》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 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由于唐宋笔记小说中尚有大量牡丹资料尚未为研讨牡丹文化者所整理和充分利用,故以附录形式予以辑录。
陈桐生编著的《七十子后学散文研究》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承担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文化视野的文学通化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本书主要介绍了七十子后学散文的文献依据、文献的礼学性质、代表作家考论、开创的学规门风、对文艺抒情本质的发现、文学传播等。
本书分为四卷,收录的作品有:中山人的“世博”缘;“文化眼”看世博;一方丰美的音乐水土;中山装的文化性;仰望孙中山等。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