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间段外国人来华拍摄的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西方话语空间下的中国形象建构问题,分析了隐含在其中的话语权力问题,以及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影像对话实践。研究发现,这些囿于国内外形势和政策且为数不多的纪录片是中西方权力关系运作(争夺话语权力)的产物,西方人用他者化的话语方式建构了乌托邦化与意识形态化相互混杂的中国形象。
本书运用多种研究视角,借助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对美国华侨堂会这一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全貌进行深入研究。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美国华侨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概述,第二章梳理美国华侨堂会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三章考察美国华侨堂会的组织要素和社会功能,第四章叙述美国华侨堂斗的情形与探讨其产生根源、社会危害等,第五章展示美国华侨堂会与中国政治的关系,第六章分析“二战”后美国华侨堂会在组织宗旨、组织结构与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本书较全面地展现了美国华侨堂会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利借鉴。
青春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其所处时代的特性以及年轻人的面貌。本书聚焦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产的多类型青春电影,从人物关系、剧情冲突、文本表达等角度,探寻三地青春电影的不同特征,探寻青春类型片和亚类型片的类型代码,并从历史的高度纵观三地青春电影的发展走向。本书丰富了关于中国青春电影的研究,让这一电影类型在中国语境下得到系统化、理论化的探讨。
本书收录近年来粤台两地有关客家文化产业的多篇研究性文章,作者均为两岸长期从事客家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全书分别从旅游资源、“非遗”保护、民居建筑、特色饮食、传统工艺、政策制定等角度探讨客家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部分文章也对粤台两地客家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绿道使用者的研究进展,并借鉴了国外相关成果。以广州绿道为研究对象,选择以绿道节段为使用者研究的新视角,将绿道分为城区、乡村和自然三种类型,选取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绿道系统的9个节段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观点,丰富了相关研究的理论体系,归纳提出了绿道使用者行为与体验的概念模型,绿道生态旅游服务功能的支撑体系。以提升使用者的体验水平为着眼点,提出了广州绿道服务功能提升对策。
本书为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广东流行音乐文化与产业研究”的成果之一,对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产业的发展及现状、流行音乐的审美表现及审美心理特征等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对改革开放时期广东流行歌榜的历史与贡献、广东音像产业的发展与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摇滚乐的审美表现及其审美心理特征、偶像与歌迷的能指—所指关系以及新民乐传播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本书试图让人们对广东流行音乐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以及流行音乐审美及文化传播等相关问题的有进一步的认识。
掌阅官网
掌阅小说
掌阅书城触屏版
得间免费小说
华为阅读
掌阅企业版试用
红薯中文
趣阅中文
iCiyuan轻小说
魔情言情
神起网
有乐中文网
若看文学
喵阅读
书香云集
掌阅企业版代理招募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京ICP备11008516号
(署)网出证(京)字第143号
京ICP证0906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452
营业执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良信息举报:jubao@zhangyue.com 举报电话:010-59845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