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十二本纪
司马迁 试读
2025-07-12上架《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雄浑流畅,兼具史料史识与叙事魅力,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计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勾勒出从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直至汉武帝时的历史脉络。本纪记载帝王政绩,世家叙述诸侯兴亡,列传展现重要人物生平,表梳理历史大事,书详述制度沿革,五种体例相辅相成,首创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正史编纂奠定基础。作者司马迁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在实录史实的同时,融入个人价值判断与情感,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
-
史记:七十列传
司马迁 试读
2025-07-11上架《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雄浑流畅,兼具史料史识与叙事魅力,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计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勾勒出从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直至汉武帝时的历史脉络。 本纪记载帝王政绩,世家叙述诸侯兴亡,列传展现重要人物生平,表梳理历史大事,书详述制度沿革,五种体例相辅相成,首创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正史编纂奠定基础。 作者司马迁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在实录史实的同时,融入个人价值判断与情感,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
智绘诗境:当AI遇见唐风宋雅
郑良伟 试读
2025-07-11上架本书是一部诗词解读赏析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几十首诗词作品,以律诗和词为主,还有几首AI智能创作后经作者完善修改的诗词。每首诗词均利用AI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解读,作者将人工智能解读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同时加上自评内容作为补充,可以让读者比较并感受AI人工智能技术创作的诗词和作者本人解读的区别与各自的优劣,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人机对比中,能明显看出AI对于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解读很到位,虽然会有遗漏,但是无论遣词造句,还是前后衔接,都是相当恰当而精彩的。
-
“绿意翻涌成夏”系列(全6册)
史铁生 试读
2025-07-11上架“绿意翻涌成夏” 系列精选 6 部横跨中外的文学佳作,汇聚季羡林、史铁生、汪曾祺、余光中、赫尔曼·黑塞、弗吉尼亚·伍尔夫等文学巨匠的经典作品,在盛夏的蝉鸣与绿意中,铺展一场关于生活、生命与自我的文学漫步。 从《岁月静好是片刻 一地鸡毛是日常》里名家笔下的烟火人间,到《日子不慌不忙 我们来日方长》中藏在亲情、友情里的时光暖意;从余光中《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中 “山长水阔” 的旅途哲思,到黑塞《悉达多》里跨越时空的生命觉醒;从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对独立灵魂的叩问,到《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暗藏的东方生活美学 ——6 册书如同 6 片盛夏的叶子,脉络里写满对 “日常与理想”“孤独与自由”“喧嚣与宁静” 的洞察。 翻开书页,既能触摸到汪曾祺笔下 “无事此静坐” 的庭院绿意,也能听见史铁生对生命的深沉低语;既能跟随悉达多在河畔领悟 “永恒的流动”,也能与伍尔夫共赴一场 “拥有自己房间” 的精神独立之旅。在蝉鸣渐起的夏日,让文字成为树荫,陪你在文学中寻找内心的清凉与力量。
-
-
仅你可见
巫昂 试读
2025-07-10上架《仅你可见》是一部虚实交织的书信体作品,是一部情书集。 作者巫昂以第一人称,在2018年初到2020年末的三年时间,写就86封情书,收信人均为她虚实结合创造的原型人物“X先生”。这86封信中,隐藏着一段深情往事,沉浸式的阅读令读者重新分辨出我们暌违已久的挚爱真情。 但,这些并非是一位女性向恋人倾诉情感与思恋的普通情书,而是一位遗世独立的当代女性,向已经离她而去的“天真的、义无反顾的青春”的精神恋人,娓娓道来自己的情感与精神成长史。 这样的精神成长史中,有浓烈纯粹的爱,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北京风情,有对爱、对人性、对终极意义的探索,有对文学与艺术的观照,有对阅读与写作的深层思考,更有对生存和生命深深的沉溺。更重要的是,有基于此生长出来的独立承载着自我、爱与生存奥秘的强大的精神系统。 可以说,这是女性主义深入人心的当下,关于摆脱桎梏,超越性别,独立存在的大写的人的故事。
-
-
-
史记:三十世家
司马迁 试读
2025-07-08上架《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雄浑流畅,兼具史料史识与叙事魅力,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计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勾勒出从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直至汉武帝时的历史脉络。 本纪记载帝王政绩,世家叙述诸侯兴亡,列传展现重要人物生平,表梳理历史大事,书详述制度沿革,五种体例相辅相成,首创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正史编纂奠定基础。 作者司马迁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在实录史实的同时,融入个人价值判断与情感,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不仅是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
-
-
我的确接近于孤独:卡夫卡日记1910-1913
弗兰茨·卡夫卡 试读
2025-07-07上架不要绝望,也不要因为你不感到绝望而绝望。——卡夫卡 卡夫卡自1910年开始写日记,到1923年为止,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丰沛的时期。相较于他的小说,他在日记中表现得更为坦诚、自由,让我们得以一窥他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写于1910年至1913年的日记。在这一时期,他记录了与父亲的矛盾、在写作和工作之间的内心挣扎、对犹太历史的兴趣、与恋人菲莉丝的相识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的灵感片段、未完成的残稿,以及他内心全然的疲弱、孤独。 此版本以布罗德编纂德文版为底本,著名德语译者姬健梅经典译本。内文详加注释,索引标题列于目录,收录手稿与涂鸦,在权威读本中走进卡夫卡的真实人生。
-
桐乡运河诗咏
张金荣 试读
2025-07-07上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书以创建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桐乡二十景为由头,组织桐乡市诗词楹联学会进行诗词、书画创作,包括《诗书合璧——桐乡运河二十景》等主题创作(20首诗20幅书法)和吟咏大运河桐乡段之常规题材之《诗情画意——桐乡运河风景》(43位诗人150多首诗,20幅画)。 聚焦创建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桐乡二十景,桐乡市诗词楹联学会发挥优长,组织诗人采风撰写同名诗篇,部分诗篇作相应的软笔书法表现,构成全书的主题内容。其诗体为格律诗(绝句、律诗和少量词),书法各题兼有。并请当地著名画家吴藻创作二十景同名国画,一并录入书稿。除了主题诗书画,本书也收录了当地43位诗人的相关创作。 本书以诗词、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形式反映出当代桐乡人对大运河历史典故、遗迹、文化的探寻,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褒扬;体现了桐乡活跃的文化艺术氛围和创作实力,也是建立文化自信和积累地方文化的极好形式。
-
红楼人物
张一南 试读
2025-07-07上架曹雪芹创造了丰富的人物: “假正”的贾政、“情不情”的贾宝玉、理想的镜花水月林黛玉、“无情”又“无缘”的薛宝钗、豪爽的女汉子史湘云、大小姐出身的少奶奶王熙凤、高门庶女贾探春,还有贾宝玉的粉丝群——怡红院的丫鬟们。人物不分大小,都是有血有肉,都有合理的行为动机,都是曹雪芹的化身之一。 怎样才能理清《红楼梦》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呢?这本书也会教给你一些方法:比如,《护官符》到底怎么读,怎样像记十二星座那样记清十二钗。帮你把人物分析变成游戏,总览《红楼梦》的全局。 《红楼梦》不是一本政治斗争教科书、不是一本宫斗小说、不是一本恋爱过程流水账、不是一本“正经书”,也不是供你做填字游戏的笨谜语、不是雍乾政治生活的日记、不是至高无上的圣典。她是一部小说,一部架空的小说,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是成年人对少年生活的追忆。《红楼梦》的人物设定具有典型性,人物的身份决定了人物的性格表现。
-
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4卷
杨志学 试读
2025-07-07上架本书遴选本年度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的优秀诗作200余篇,收入约200位新老诗人的作品,分为七辑,分别表现对时光、节令的感怀,对风景、名胜的迷恋,对人间人生的感悟,对乡情乡愁的抒发,对世态诸象的认知,对江山家国的情怀以及对童心童趣的表达,揽括各个方面,充分展示诗人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本书有助读者陶冶身心,也有助于诗歌爱好者学习诗歌艺术。从中可看到本年度诗歌发展风貌,也为相关专家研究中国新诗提供样本。 《中国年度优秀诗歌》已经由我社连续出版了14年,在国内读者中越来越具有影响。
-
中国文学佳作选:短篇小说卷(2023)
王晓君 试读
2025-07-05上架本书精选了中国当代作家2023年发表的优秀短篇小说,题材丰富、文笔自然优美,风格多样,紧紧围绕当下的主旋律,以文学的笔法来歌颂祖国、咏叹亲情、追思过往,主题突出,思想健康。书中所选文学大家们的这些小说,从发表就一直被公认为名篇,结集出版是为了展现中国当代作家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让读者得以领略中国当代优秀短篇小说的风采。
-
如果这个世界会有创伤
李凡 试读
2025-07-04上架《如果这个世界会有创伤》是李凡的一部诗集,分为三辑。诗集直面生活中的创伤,如自然灾害、人为祸事等带来的痛苦,探讨了人性、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守。 诗歌语言深刻,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的向往。同时,诗集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洞察,鼓励人们在创伤中保持乐观,用爱和希望去面对生活。 总之,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集,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
一个人的诗歌冒险
刘凯 试读
2025-07-04上架用诗情和笔墨写下对人间的万般眷恋,在时光的细腻笔触下,这本诗集犹如一曲悠扬的长歌,穿越喧嚣与寂静,记录被时光雕刻着的灵魂,也轻抚着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情感的流淌,思想的火花,与心灵的共鸣。在这里,每一行诗句都是一次深情的凝视,每一页篇章都是对过往和当下的最真的思考。这本诗集希望能带给读者一次心灵的旅行,带领你们穿越四季的轮回,感受生命的起伏与变迁。它探讨爱、人性、梦想、孤独、希望、渴求等多重主题,以诗的语言诉说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万般变迁。在这里,有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有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有对亲人和朋友最真的眷恋,也有对未知未来的勇敢探索。最后,希望与你们一起在诗的海洋里徜徉,聆听来自内心的诗的声音!
-
陶行知:为教育的一生
陶行知 试读
2025-07-04上架本书撷取陶行知教育论著中关于生活教育、教师教育、创新教育、教师自我修养等方面的精华文章,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陶行知的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涵盖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教师及实际教学工作的思想精髓,是一本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汲取教育智慧的经典教育读本,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大有助益。
-
梦游人(套装全三卷)
赫尔曼·布洛赫 试读
2025-07-04上架《梦游人》是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的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说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三十年的动荡岁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梦游人”形象。梦游人行走在清醒与深眠、现实与梦境之间,是社会价值持续崩溃的时代人们精神境况的浓缩。因为写下《梦游人》,布洛赫成为现代欧洲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
高考语文智性通关36讲
刘国成 试读
2025-07-04上架同学们,当你们在备练高考作文遇到关卡的时候,想必巴不得早一点顺利通关吧!此时,假如有位老师出于使命热情,能富有智性地导引你们通关,这岂不是挺有价值意义的暖心举动吗?不瞒大家说,本书正是为了却笔者的这一夙愿而罄心撰写的。
-
朗朗上口:孤孙务农诗词集
孤孙务农 试读
2025-07-03上架《朗朗上口》包含古体诗、现代诗30余首,古诗词包含多种言律、词牌,现代诗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内容以写景、抒情、咏志为主。诗歌朗朗上口,适合男女老少多种群体。
-
敦煌壁画九讲
陈俊 试读
2025-07-03上架本书以敦煌壁画为素材,通过对代表作品的解读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感知力、鉴赏力等综合能力与素养。以中国传统方法来品鉴敦煌壁画艺术的美。融合了传统“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四品”(神、妙、能、逸)、吴道子画法、北宋三远法等,以及参照包括《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在内的艺术综合素养的培养,采纳了赵俊荣老师(第三代壁画临摹师的代表人物)为主的作品手稿,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为了拓展敦煌艺术传承的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本书融入跨学科的理论、理念、案例,从而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例,探索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
荔枝谱(文白对照)
蔡襄 试读
2025-07-03上架这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成书于宋代的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彼时,蔡襄知福州,有感于荔枝作为闽中珍果却无专书记载,遂有此著。全书七篇,首篇述荔枝产地与传播,指出福建荔枝最优,纠正前人张九龄、白居易对荔枝的认知之偏。次篇详介兴化军“陈紫”等品种,以其色香味为天下第一。第三篇言福州荔枝种植规模,万株成林,远销海内外,“江家绿”为州中最佳。第四篇论荔枝功效,引《列仙传》《本草》,驳“性热”之说。第五篇讲栽培技术,如防寒、防麝香,及开花结果规律。第六篇记加工法,有红盐、白晒、蜜煎,兼述贡荔变迁。末篇列明三十二个品种,分十二品有等次与二十品无等次,详述其形色味与典故。堪称一部了解宋代荔枝产业及荔枝文化的百科全书。
-
荔枝谱
蔡襄 试读
2025-07-03上架这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成书于宋代的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彼时,蔡襄知福州,有感于荔枝作为闽中珍果却无专书记载,遂有此著。全书七篇,首篇述荔枝产地与传播,指出福建荔枝最优,纠正前人张九龄、白居易对荔枝的认知之偏。次篇详介兴化军“陈紫”等品种,以其色香味为天下第一。第三篇言福州荔枝种植规模,万株成林,远销海内外,“江家绿”为州中最佳。第四篇论荔枝功效,引《列仙传》《本草》,驳“性热”之说。第五篇讲栽培技术,如防寒、防麝香,及开花结果规律。第六篇记加工法,有红盐、白晒、蜜煎,兼述贡荔变迁。末篇列明三十二个品种,分十二品有等次与二十品无等次,详述其形色味与典故。堪称一部了解宋代荔枝产业及荔枝文化的百科全书。
-
希腊及地中海邮轮游记
何之乎 试读
2025-07-03上架《希腊及地中海邮轮游记》宛如一座桥梁,搭建起了一场跨越千年时光的与古希腊文明的对话。书中聚焦于古希腊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关键节点,细致入微地介绍和生动鲜活地描述了重大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其人文底蕴,精准剖析地理风貌,以及对著名建筑进行全方位解读。 “读史须知往鉴今,方能领悟治乱兴衰之道”是作者创作《希腊及地中海邮轮游记》的初衷。他希望读者能够透过文字,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不仅领略到古希腊的辉煌过往,更能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以史为鉴,更好地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便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探索之旅,在书中文字的引领下,感悟古希腊文明的深邃魅力,探寻千年历史背后的永恒价值。
-
黄河边的中国
曹锦清 试读
2025-07-03上架本书是学者曹锦清1996年5月—11月期间深入黄河流域的河南地区的田野调查,是一部当代中国少见的实证考察著作。 作者走访数县、数十乡、数百家农户,并通过市、县两级的党校系统访谈数十位县、乡、村三级官员,以逐日访谈纪要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正在转型中的中原乡村的社会生活,涉及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与土地、与市场、与血缘人情网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现状;涉及农村、农民、农业、收支、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涉及日益庞大且凌驾于农村社会之上的地方政府与分散经营的农民为争食有限的农业剩余而引发的各种矛盾,涉及作为一种显示力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努力之间的强大张力。 作者在努力描述中原乡村社会事实的同时,着力反映社会转型过程中小农阶层的利益、情绪与态度。
-
青之香港童诗集
青之 试读
2025-07-03上架詩歌集內容會分為四大部分,而每部分大約有六首詩歌。 第一部分主題是「珍惜篇」,主要是強調少年兒童對時間、學習、親情和成長的珍惜。 第二部分主題是「友誼篇」,主要表達童年友誼的珍貴,引起思考如何經營深刻而永久的友誼,和歌頌友誼在少年兒童成長中的重要。 第三部分主題是「自然篇」,藉著對大自然的觀察,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引導兒童認識自然風貌,感受山海有情,培養愛自然的情懷,生出守護地球的責任精神。 第四部分主題是「香港篇」,提取香港特色的景物建築街道,展現背後的歷史意義,認識香港發展之不容易,培養少年兒童熱愛自己的城市,同時也願意認識其他文化地區,拓闊視野,建立開放的胸懷。
-
-
-
张少康文集·第八卷:文心雕龙注订语译(上)
张少康 试读
2025-07-02上架本书是对文论经典《文心雕龙》的校订注释和今译,包括《原道》篇、《征圣》篇、《宗经》篇、《正纬》篇、《辨骚》篇、《明诗》篇等,并对每篇作出理论分析。作者考察原著的版本文字、字词训释、文意正确理解等各层面问题,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纠正各家错误,提出自己新见,并补充新的资料,提炼阐释理论概念含义。
-
-
我:柠檬泡芙的小浪漫
黄远碧 试读
2025-07-01上架这本书讲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人生并不是越痛越刻骨铭心,而是越被感受到爱,越被爱温暖着的人才能有茁壮生长的力量,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不会爱人的人被辜负是应该存在,她捂不热我的心,而是她不会爱我,她更爱别人,所以我的心不在焉,我的默不作声,变成那时饭局里的敌战,大家互相抵消了“你不爱我,所以我远离你”。 关于选择,谁都知道无所谓,真害怕的是退让,让不在乎变成失去。
-
-
诗苑
华业 试读
2025-06-30上架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仍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让一颗又一颗心灵陶醉于艺术的圣殿之中。唐诗对人生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可以说,唐诗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到唐诗,我们都一定会想起神采飘逸的李白,悲天悯人的杜甫,忧国忧民的白居易;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唐诗这座文化艺术的宝库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审美享受。当我们走进唐诗营造的意境之中,当我们钻进优美词句的字里行间,细细去欣赏,慢慢去品味时,我们不禁要惊叹唐诗的博大精深,赞叹它永恒的艺术魅力。
-
赋赏
华业 试读
2025-06-30上架中国是一个文学大国,中国的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从远古神话和谣谚算起,中国文学已经有数千年之久。中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方风土习俗迥异,再加上历史的更迭、变迁,中国古代文学形式、题材、风格之多样,作家作品之繁盛,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少有的。中国古代的文章虽然重视实用,旨在记事、宣教、立言,所谓“文以载道”,但这并不表示古人对形式美的忽视。事实上,古代的文章极为讲究辞采,甚至要辅之以声韵和谐,绝不仅停留在达意的层面上。赋是诸文体样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人生活经验与语言艺术的复合结晶,是留给现代中国人的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财产。由于汉字源于象形、会意的特点,以及古人比、兴手法的运用,赋的辞采极为富丽辉煌。
-
-
-
城市的魅力(套装12册)
刘飞滨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套装包含《老南京记忆》、《老杭州记忆》、《老成都记忆》、《老上海记忆》、《老北京记忆》、《老西安记忆》、《老重庆记忆》、《老长沙记忆》、《老广州记忆》、《老沈阳记忆》、《老天津记忆》和《老昆明记忆》。
-
中华文化公开课(全14册)
李世化 试读
2025-06-30上架中华文化公开课(套装14册)包含了《中华文化公开课—茶文化十二讲》、《中华文化公开课—酒文化十三讲》、《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中华文化公开课—考古文化六讲》、《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民俗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生肖文化十六讲》、《中华文化公开课—体育文化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化名人六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化遗产十讲》、《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学史九讲》、《中华文化公开课—饮食文化十三讲》、《中华文化公开课—哲学史五讲》
-
-
-
-
-
-
-
我在故宫看大门
维一著 试读
2025-06-30上架《我在故宫看大门》作者维一自幼居北京,初中肄业后先到内蒙古农村种庄稼,又到西双版纳农场砍树种橡胶。后来,回到北京闭门读书,到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革”结束后,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学读考古,又到哈佛大学及法兰克福大学访学。《我在故宫看大门》是作者“发掘”自己记忆残片的一组文章,不光是“我在故宫看大门”:“拎在手中的家”因“外事”需要而添置了大衣柜,手摇唱机和好友慷慨相借的唱片,自己组装“无线电”(收音机)的门道,知识青年“扒车”(今天叫“蹭火车”)的道道儿,云南吃马肉的学问,“文革”刚结束时的“内部电影”,淘旧书的荒唐事;还有北京四中的“先生”称谓的讲究,儿时的朋友,王世襄先生的“锡庆门行走”,和张光直先生一起回忆母校的老师,冯爷的外语和学问……一些事,让你喷饭,另一些事,令人心酸。
-
-
半生书缘
(美)李黎 试读
2025-06-30上架十二位作家、学者、出版家、评论家,其文其人,都曾在我的文学生命里走过,有的驻足指点,有的伫留长谈。他们的话语文字,容貌举止,在李黎至少一半的人生里留下的涓涓记忆,随着时间汇成了一条荡荡长河。他在印象犹新的当时就用书写记下,更有幸者尚有图片的记录。在其后的岁月里,当珍贵的记忆再被触及,他还以新的文字补充。所以《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里既有二三十年前的旧文,也有近年甚至刚写出不久的新文。大陆的十位: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附带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范用、李子云……每位至少有一篇或新旧数篇来记述;此外还有许多文中提及但没有专文写出的人物,他也非常珍惜与他们的结识交往,书中选用的照片里他们的影像,是那段遥远岁月的念想。当然,台湾的陈映真和他的那辈《文学季刊》的朋友,都是他少年时代文学的启蒙者,对他们作者始终深深感念。而重访殷海光温州街故居,就会想起也曾住温州街巷子里教授过我的师长学者,那些温煦的记忆伴随他从青年岁月至今。所以,《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写的并不止这十二位,其实远远还有更多。
-
-
-
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
郑文惠 颜健富主编 试读
2025-06-30上架《革命·启蒙·抒情: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思录》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一张复杂却又迷人的学术地图,层叠多变、光彩欲流地诉说着新旧交替、华洋夹杂的世纪风华。全书采访三十二位大陆、香港及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捷克的知名学者,展现出新异而多元的学术视野。学人或孜孜不倦探寻着文本世界,或在灵魂深处闹着革命,既勇于向残缺的文学史提出挑战,也能够不惧黑夜地成为真正的思想创造者;不仅是革命风暴中的文化启蒙家、精神导师,更亲身走过“文革”乃至欧洲“五月风暴”学生运动的高潮期,却反潮流地自省与批判;既体证着革命、启蒙与抒情的辩证关系,标举出文学与文化研究对当下所处现实的启示;也关注着本土文学与文化传统的现代遭遇,建构了中国文学与文化丰富而复杂的现代性内蕴与脉络,充分展现出知识分子的魅力、激情与随境自在的适然及批判、反思与超越的精神向度。
-
-
-
-
当法医遇上警察:中国第一位警察博士的私人手记
左芷津 试读
2025-06-30上架《当法医遇上警察(中国第一位博士警察的私人 手记)》记录了左芷津当法医、当警察的经历和感悟 ,其中既有刚刚入行时的好奇和窘迫,又有破获大案 的种种心路历程,既有在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中的 “国际行动”,也有本土侦破遇到的离奇案例。作者 用案例和细节,以及穿插其中的知识和思考,为读者 勾勒出了一个常人难以进入的世界——警察的世界。
-
世纪心路:现在作家篇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世纪心路》共28篇文章,涉及作家33人,对“五四”到解放前的“现代作家”做了典型分析。钱理群通过散见各书的个案汇编入《世纪心路》之内,理出了一条知识分子在1949年以前的心灵线索。在钱理群看来,作家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感情,心理,都更复杂,更敏感,也更脆弱”,“他们是民族的思想者,永远的精神的,文学的探索者,具有更丰富的,自由无羁的想象力”,他们身上所显示的“心路历程”就更具感性,蕴含着更为复杂、丰富的生命内容,也更能融入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
-
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
杨念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包含两个主题:一是探研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及其内容;二是考察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博弈过程中,如何逐渐丧失自身的操守,最终成为建构“大一统”意识形态协从者的悲剧性命运。“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隐喻。满族作为异族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现了对核心文化区域“江南”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清朝对江南的治理策略与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方略颇为不同,并非传统的“汉化模式”所能完全解释。
-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2002年,钱理群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完最后一轮鲁迅研究,整理出版了“与鲁迅相遇”,但这并非他的“天鹅绝唱”,退休后,他于2004年回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为中学生开起了一门选修课。大学教授为中学生开选修课,这成为当年的新闻事件。接下来,钱理群又在2005年为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分别开设了一学期“鲁迅作品选讲”的选修课。2009年又到台湾清华大学讲授了这门课,台湾学生对鲁迅作品更本原的精神共鸣和对鲁迅的独体体认,使作者对鲁迅思想的普遍性、超越性和超前性有了更深切的体认:鲁迅属于中故宫,属于华文社会,属于世界,属于未来。“钱理群中学讲鲁迅”就是四轮开课的录音整理和优秀作业、调查摘录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