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法百年战争:1415—1453(上下两册)
指文烽火工作室 试读
在浩瀚如烟海的中世纪历史长卷中,百年战争无疑是难以轻易翻过的一页。它始于1337 年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宣布没收阿基坦公爵领,直至 15 世纪中叶英国人被驱离这一地区才画上句号。从表面上看,百年战争似乎源自一场封主与封臣间司空见惯的主权争执,但随即演化为王位之争并终引发两个国家间的全力对抗。当战争结束时,英格兰和法兰西两个曾在文化与体制方面非常接近,而且联系紧密的国家已分道扬镳。战争初期,前几代法王孜孜以求的中*集权进程几乎被迫中止。不过在接连的挫折、疑虑、反复及不断的驱逐外敌斗争后,法国人终究还是重拾此之道,并在末期再次展开了一度停滞的向地中海及天然边界扩张之路。英国人在拥抱了一开始的荣誉和财富后体会到了失败的苦楚,数代政府因此土崩瓦解。他们的后人终改弦易辙,走上了另一条与大陆国家风格迥异的不凡道路。而这些自王国间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大批杰出人物历经坎坷铸造的丰功伟绩也正是本书试图与读者朋友分享及探讨的瑰宝。
-
何不向历史学习:改变世界的75本军事著作
利德尔·哈特 试读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著作的书,选取了60余位作者的70余部重要作品,摘取精华段落,辅以对作者和作品的简介、点评,以及对相关人物、战役的介绍。全书以时间为轴,分为古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理性时代、革命年代、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这6个时间段。取材侧重于西方的杰出军事著作,此外有零星涉及战争的诗歌和小说。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各种军事理论、不同时期的军事著作,一览西方关于战争与军队的观点的演变,还是一本可供读者按图索骥的阅读指南。
-
一本书读完人类一战的历史
崔佳 试读
20《一本书读完人类一战的历史》从一个个硝烟弥漫的战争故事中,让你品读一战的著名战役,记住历史,珍惜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大战之一,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又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
天下无局:战国策里的实用智慧
文斐 试读
32《天下无局:战国策里的实用智慧》,主要内容是对古代奇书《战国策》中传统智慧与谋略的高度总结与延伸。《战国策》作为一部记录战国时期谋士们政治策略、局势分析、谈判方式、思维逻辑的独特史书,其中展现出的实用智慧,虽历经千年,仍然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也值得现代人去借鉴、发扬。不仅生动重现了战国策中谋士的“出彩瞬间”,更结合当下实际,对其中蕴含的高明智慧加以剖析和解读,让读者可以掌握应用传统智慧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 《天下无局:战国策里的实用智慧》一书,虽然讲了许多关于谋略与斗争的智慧,但其底层逻辑,是要传播以谋略破局、以斗争求和平的“和合之道”,所以,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指引读者掌握弥合分歧、消除无谓争斗,最终实现人生共赢。其立意之深、用意之正,值得读者深入揣摩。
-
-
古代军事诡术
石地 试读
33军事谋略是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转化。它可以转弱为强。让我们看发生在南北朝时的一个战例:南齐建元二年(480年),北魏派20万大军攻打南齐寿春。当时南齐守军的力量远远不如北魏强大。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守将垣崇祖巧妙地利用寿春城附近的淝水将北魏军数万兵众冲垮淹没,完成了双方兵力强弱的转化。它可以化险为夷。西汉时,李广曾任边关守将。有一次,他率领数骑外出,途中遇到数千胡人骑兵。李广认为:掉头回返必招致胡骑追杀,其结果将是无一人生还。于是,便下令离胡骑二里下马解鞍,就地歇息。胡骑疑有伏兵,便引兵离去。李广用自己的智勇使一行人化险为夷。本书带你一览古代那些军事诡术。
-
-
-
决战 华北解放战争:1945~1949
袁德金 试读
21在华北解放战场上,以晋察冀野战军为代表的晋察冀军区,在各个阶段根据党中央部署,从重庆谈判破裂后出击察南绥东,攻取运城、应县,降伏“卧牛”,鏖战晋中,围困太原,进军绥远,到新保安之战全歼敌“王牌”第35军,张家口解放,再到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最后一战——总攻太原。在一场场战役的描绘过程中,塑造了聂荣臻、徐向前等一批我党栩栩如生的将领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的特点也是跃然纸上。
-
-
虎部队:国民党抗日王牌七十四军
关河五十州 试读
45本书第一次客观、深度还原了国民党抗日首席王牌七十四军的真实面目!在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中,有靠嫡系上位的,有靠美式先进装备称雄的。只有第七十四军,是真正靠自己本事在抗日战场上打出来的主力之首的名号。在抗日战争中,第七十四军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在正面战场参战时间最长,歼敌最多,战功最大。它多次挫败日军,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这支部队出现在哪里,哪里就能出现转机,日军因此称之为“虎部队”(虎の子),在战场上畏之如虎。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第七十四军为主线,在揭秘这支赫赫有名的部队的成长内幕的同时,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表现了正面抗日战场的全景,在还原抗日战场真实细节的同时,与众不同的新写法定会让你大呼过瘾!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石油战争
王伟 试读
本书以美俄石油斗争为背景,将中东战争、车臣战争、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今的乌克兰内战、克里米亚之争等时事热点串联起来,向读者解读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如石油美元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欧三家在中东地区的博弈;美国如何与沙特联手通过低油价促成苏联解体。书中还将介绍乌克兰危机的由来,以及俄、美、欧之间的博弈和中国的石油发展战略。
-
孟德斯鸠文集 第3卷 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 试读
《孟德斯鸠文集》第三卷收录了《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波斯人信札》(1721)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该书一出版便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年就出了四版,印刷十来次,还有若干伪版,并立即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孟德斯鸠靠着这部处女作,从一个外省法官,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出入著名沙龙,于38岁就摘取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的桂冠,得到了法国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荣誉,这一切应归功于该书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罗马盛衰原因论》是孟德斯鸠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第一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于当时封建、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是有积极作用的。
-
-
漫画讲透孙子兵法(全四册)
华杉 试读
《孙子兵法》为新课标必读书目之一。该套一共四册,逐句逐段解读《孙子兵法》全文十三篇章节。采用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华杉详解+名家注解的体例,对传统文化做现代化的解读,让青少年彻底读懂《孙子兵法》的内容,更理解这本经典名著的智慧哲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生活中学有所用。
-
-
那一年,我们出川抗战
关河五十州 试读
“无川不成军”,抗战期间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伤亡占全国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在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300余万川军将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他们在刘湘、邓锡侯、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唐式遵、王缵绪等将领率领下,凭着简陋的装备、贫瘠的补给,奋勇抗战,为国战喋血。他们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娘子关战役、滕县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正面抗日战场几乎所有的大会战,真正地把“一寸河山一寸血”演绎到了极致。 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激昂而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川军在正面抗日战场上的悲壮征程。不仅有全局性的视野,也有基层官兵、外国记者等的微观视角,对川军的战力、战法、高中层将领与基层士兵、与蒋介石嫡系及共产党武装的关系、正面抗日战场的真实情况都有着细节丰富的刻画和解读。句句是抗战意志的坚定,字字是为国舍身的决然。
-
-
-
太平洋战争(十):东京审判
青梅煮酒 试读
“太平洋战争”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等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至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据典,还原史实,对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见解。书中战争场面宏大、进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本书系“太平洋战争”系列第十部《东京审判》,主要叙述了核击广岛和长崎、日本无条件投降、东京审判等内容。
-
孙子兵法(插图珍藏本)
孙武 试读
一代枭雄曹操是我们知道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者,其文韬武略,尽在字里行间。 同时,本书的今译者是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将军,郭将军出身黄埔,历经北伐战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为百战宿将、军事高参。 长期研究《孙子兵法》,遂有此书。《孙子兵法》是孙武伟大军事思想的结晶,真正悟透了战争的玄机,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般内在规律。 凡能对此书稍有感悟的人,会对战争问题产生清醒发的认知,掌握一定的克敌制胜的奥妙。本书除孙子原文外,保留了曹操的注,同时今人郭化若为全文做了校勘、注释、今译,还撰写了题解及考订、评论文字,将古今军事思想融为一书,水平极高,可谓一部至为全面的《孙子兵法》当代版本。且本版内文为双色印刷,排版疏朗清新,便于阅读。
-
总体布局: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路线图(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文库)
张云飞 试读
本书旨在研究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研究尤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 全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运用社会系统工程方法、根据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原则,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文献和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系统生成、基本框架、辩证结构,深入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战略安排、发展理念、理论指南、制度保障、发展愿景和文明愿景等重要问题,着重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完善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大贡献和科学意义。
-
诺曼底的六支军队
约翰·基根 试读
盟军对诺曼底海滩的进攻是一场几近完美的胜利,但还是经历了三个月的苦战才将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彻底打垮,并解放了巴黎。本书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出色的、极为独特的描述,面对这些战斗,读者们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每个人都会邂逅一个不同民族的观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的东西,就像亲身参与美军伞兵的空降,跟随加拿大士兵冒着弹雨向前推进,陪伴苏格兰步兵步行穿过田野,搭乘一辆英军坦克对敌发起进攻,投身于德国人在莫尔坦发动的反击,在波兰人的指挥下封闭法莱斯包围圈,作为一名“自由法国”的战士解放巴黎。本书在超越传统军事史的同时,也为二战中这场最重要的战役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登陆作战,它的成功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参与登陆作战的有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法国等多国部队,他们与严阵以待的德军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殊死搏斗。从英美两国艰难确立作战计划讲起,独辟蹊径地剖析了上述六国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和桌面下的博弈,除了紧张的战斗场面,本书还将诺曼底登陆的幕后全面、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大卫·哈伯斯塔姆 试读
11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全面较量。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
-
解放战争(上·1945.8-1948.9)
王树增著 试读
38《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
-
解放战争(下·1948.10—1950.5)
王树增著 试读
28《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
-
-
-
-
决战 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解放战争系列丛书)
袁德金 试读
《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讲述了重庆谈判破裂后,人民解放军保卫延安,转战陕北,三战三捷;激战沙家店,宜川大捷;血战兰州城,挺进青海、宁夏、和平解放新疆等历史事件。在一场场战役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过程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毛泽东、彭德怀等一批我党领导人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如胡宗南、刘戡等人的性格特点也在事件进程中跃然纸上,对抗双方不仅是硬件的对决,更是将领之间的较量,在激战中,人物性格推动战事走向,极具张力。
-
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
刘统 试读
本书为著名军史专家刘统教授的又一部军事力作,全面叙述1946-1949年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42年伦敦成立联合国战争罪行审查委员会开始,叙述日本战争罪行调查的两个阶段以及战犯确认和逮捕的过程;第二部分分10章详细介绍十个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过程;第三部分为五个重要战犯和上海集体审判日军将领案的审判经过;第四部分介绍了四个重要涉外案件的审判;第五部分探讨了审判的相关问题;第六部分附录日本重要战犯名录和审判日本战犯统计表。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
-
-
四大野战军征战纪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征战全记录
陈枫 试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是威震敌胆的钢铁雄师,他们在浴血奋战中崛起,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硝烟中成长。四支野战军就是四只雄狮,在中华大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凯歌行进,锐不可当,是战无不胜的劲旅,一切强大的对手,在他们面前都似风卷残云般地消散而去。 四大野战军都有传奇的经历,都有独特的故事、杰出的统帅、不凡的将士,其引以为傲的战绩,把军旗染得火红,把中国社会推向历史的新起点和新篇章。他们辉煌的功绩永铭于史册之上。
-
巴巴罗萨行动:1941,绝对战争
让·洛佩兹,拉沙·奥特赫梅祖里 试读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最猛烈的炮火。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书中既有宏大的战略分析、详尽的战术推演,也有对个体苦难历程的细腻呈现,全方位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绝对战争”。
-
战争事典048:拿破仑吕岑会战·万历朝鲜战争·清缅战争
指文董旻杰工作室 试读
本书回顾了发生在1813年的吕岑会战,拿破仑在俄法战争后重建的大军对战俄普联军,获得胜利;分析了万历朝鲜战争中,日本战国时期日军的实力不足;梳理了乾隆年间清朝与缅甸的四次交锋,总结了清军失利的原因。
-
中国震撼三部曲: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
张维为 试读
张维为作品,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推荐读物,中国模式研究强音。1.三部作品总销量突破100万册;中国模式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亲历百国现实,以中国话语解读世界中的中国。2.这三部曲贯穿了一个主题,即中国人要用自己的思考和话语来评述中国的事情和天下的事情。3.《中国震撼》与《中国触动》出版后广受欢迎,先后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办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文化类)”、“第十二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书目”、“中央干部欢迎的10本书”、“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图书”等多项荣誉。
-
海洋战略大师:理论与实践
冯梁 试读
本书选取西方海洋强国发展史上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海洋安全大师的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其海洋安全方面的理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西方海洋安全大师的著作。本书总结了8位英国、美国、前苏联、越南等国的海洋战略大师的思想方法、学术成果,对海洋战略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分析。
-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赫英斌 试读
美军早在二战期间就使用了直升机,后在朝鲜战争中扩大其用途。除却直升机本身的技术特点,到越南战争时期,美军空中机动突击战术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加之越南以密林和高地为主、交通不便、道路狭窄且在雨季泥泞难以通行的特殊地理环境,直升机成为越南战场的主角,被广泛应用于侦察、搜救、运输、近距离空中支援等。 机动与火力是美军在越南作战的关键,而直升机恰好兼顾了这两方面,因此得到广泛使用,这场战争也由此被称为“直升机战争”。可以说,是越南战争充分挖掘了直升机在诸兵种联合作战中的重要战术价值。 本书主要通过对越战中美军使用的包括“休伊”“眼镜蛇”在内的10种直升机的发展及使用情况、装备直升机的航空兵部队,以及直升机武器装备和部队个人装备,还通过对陆军空中机动理论、空中机动作战、固定翼飞机的发展与使用的全景式介绍,辅以大量战场实景图和机型照片,阐明了在越南战争中大放异彩的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的发展、部署和使用。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李德·哈特 试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着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具通盘关照的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着。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北非战场
温斯顿·丘吉尔 试读
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国军队保存了三十三万有生力量,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面至关重要。丘吉尔在之后的演讲中说——“战争从来都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但这次撤退中却孕育着胜利。”丘吉尔所说的胜利,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北非战场》所记录的,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的辉煌胜利,在本书中,隆美尔、蒙哥马利等一众名将悉数登场,坦克大战荡气回肠,最终以第二次阿莱曼战役作为本卷的高潮和结尾。“在阿莱曼战役之前我们屡战屡败;在阿莱曼战役之后,我们百战百胜。”
-
-
-
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方尖碑)
威廉·夏伊勒 试读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
决战 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
刘统 试读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90周年献礼书“解放战争”系列之一。此为《决战: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作者为著名军事专家、《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刘统。讲述了华东野战军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创新改造俘虏兵化敌为我、充分发挥群众支援战争的优势,以及通过情报、渗透、策反等工作,在华东战场不可思议地吃掉国民党军的精彩过程。重点介绍了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大战、激战孟良崮、山东大反攻、淮海战役、向江南进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紫石英”号事件、战上海等内容。
-
国家相册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试读
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图片打造而成,聚焦中国近代历史的若干重大事件和精彩瞬间,结合影像与,讲述中国百年历史。2016年9月创办,季共100集。
-
中国刀剑史(全二册)
龚剑 试读
武备文化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审美于一体,是每一个国家、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武备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见证了中国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的传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而刀剑作为最普及的军事装备,更是武备文化的重要标志。 本书中,作者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刀剑做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并与出土实物和历代藏品进行反复比对,勾勒了跨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刀剑的发展脉络,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带您进入博大广阔的中华武库,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
-
决战 中原西南解放战争:1945~1951(解放战争系列丛书)
刘统 试读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90周年献礼书“解放战争”系列之一。此为《决战:中原西南解放战争1945~1951》,作者为著名军史专家、《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刘统。用流畅的笔触讲述了中原野战军,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刘邓大军,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配合重庆谈判的上党战役、黄河归故斗争、坚持中原、突围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可以说,中原解放的过程,特别凸显了毛泽东高人一筹的战略思想和战术。
-
-
-
-
古代战略战术
石地 试读
军事谋略是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转化。它可以转弱为强。让我们看发生在南北朝时的一个战例:南齐建元二年(480年),北魏派20万大军攻打南齐寿春。当时南齐守军的力量远远不如北魏强大。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守将垣崇祖巧妙地利用寿春城附近的淝水将北魏军数万兵众冲垮淹没,完成了双方兵力强弱的转化。它可以化险为夷。西汉时,李广曾任边关守将。有一次,他率领数骑外出,途中遇到数千胡人骑兵。李广认为:掉头回返必招致胡骑追杀,其结果将是无一人生还。于是,便下令离胡骑二里下马解鞍,就地歇息。胡骑疑有伏兵,便引兵离去。李广用自己的智勇使一行人化险为夷。本书带你一览古代那些战略战术。
-
通往柏林之路(集合卷·典藏版)
约翰·埃里克森 试读
苏德战争,是苏联人民的一段传奇,是苏联适应力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也是其付出牺牲和获得成就的一份记录,其中当然也包括共产党付出的努力,凭借这一切,这场有史以来最为艰巨的战争最终赢得了胜利。1320天有效军事行动期间(约占整个战争时期的93%),红军在东线歼灭或打垮了506.5个德军师,倒霉的德国仆从国也在这场对苏战争中损失了100多个师。《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和《通往柏林之路》是有史以来最完整、最权威的苏德战争著作,生动地描述了苏联红军在史诗般的战斗中将德寇逐出苏联国土的故事。书中对直至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本土发起突击、最终攻克柏林的一系列极其艰巨的战役——其规模之大是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和行动的描写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
小单位作战技能手册
胡毅秉 试读
军事上的“小单位”是指以营、连、排为单位进行作战的部队。小单位战术(SUT)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利用小单位战术能够使作战团队充分发挥效能。本书基于多部英美陆军公开的小单位战术资料进行梳理、编撰,专业、系统地介绍相关理论基础和应用实例,让读者感受步兵小单位作战的魅力。 首先,本书通过分析各国现代战争中的实际战例,指出小单位战术对整体作战的影响,并总结小单位作战的基本任务、作战原则和各应用层面。 其次,本书通过大量图文示例来讲解小单位常用战术和技能,如战斗技巧与机动、实弹火力下的机动安全、进攻战术、防御作战方式、巡逻控制、战场行动标准程序、即时行动程序、战术车辆机动等,并归纳出相应作战要点。 末尾,该书在附录中介绍了测距卡的使用、火力支援协同方式、野战基础技能和战场急救要点,供读者参考。
-
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
张青松 试读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始于1937年11月,止于1941年。抗战之初,英美等西方列强保持中立时,苏联向中国伸出援手,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直接抽调优秀飞行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援华,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谱写了中苏两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情谊。
-
血战太平洋之决战冲绳岛
E.B.斯莱奇 试读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二战中参加贝里琉和冲绳战役时训练和战斗的经历。珍珠港事件后,斯莱奇进入亚拉巴马的马里恩军事学院就读。1943年,作者违抗父命,执意加入海军陆战队,因为“晚了就赶不上参战了”。作为一名迫击炮手,斯莱奇亲历了贝里琉和冲绳战役,虽然此前经过了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但贝里琉登陆仍让他感受到了强烈震撼。战争间隙,他在随身携带的一本“新约”上做了大量笔记,后整理成本书。战后斯莱奇成为一名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