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全鉴
东篱子 试读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我们编纂了这本《二十四节气全鉴》。每一个节气分别从气象农事、传统民俗、养生保健、饮食宜忌、文化情趣五个方面来介绍,模块划分清晰,内容阐述详尽,集实用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者可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松学习知识,并学会依照节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全鉴》一手在握,与生活有关的学问尽收心底。
-
高瞻远瞩毛泽东:毛泽东精准预见200个
杨冬权 试读
本书作者根据公开出版的文献材料,结合自身对近现代史、党史相当熟谙的把握,以200条准确预见及相关历史的证实,展现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指导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瞻远瞩,再现共产党人的革命、战斗、建设画卷。这些预见实实在在地说明毛泽东凭借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广博的知识和认真的调查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预见力。同时,也凸显出毛泽东是一位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伟大战略家。 这些预见以时间为序讲述。每条预见,都先列出预见的内容,再列出预见后发生的历史事实,让读者对照着了解毛泽东先前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样被证实的。通过这些预见,读者可以深刻理解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为什么会成功,深刻领略伟人科学判断的政治智慧和卓越魅力,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磅礴力量。 在研究毛泽东的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本书主题十分鲜明,行文语言极富感染力,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毛泽东的著作,适合社会大众阅读,也可用作党史、国史培训和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主旋律的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
彩色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
任思源 试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可谓妇孺皆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
海上丝绸之路:从青岛到红海
高洪雷 试读
2020年,作者高洪雷出版了《丝绸之路:从蓬莱到罗马》一书,该书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吸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兼顾可读性,以沿途15座城市为结点,细数了陆上丝绸之路在城市兴衰、贸易沟通、思想沟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作用。 之后,作者进一步深挖史料,并拓展写作视野,将目光聚焦到海上丝路,同样选取了沿途上15个重要节点,将海上丝绸之路作为经济之路,文化之路的前世今生,书写出来。
-
北京话词典
傅民 试读
一部《北京话词典》,带您领略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家里有本《北京话词典》,就保存了老北京文化的根儿!作者从小说、戏曲、曲艺、影视作品中选取北京话词语作为词条,并以北京话实际读音注音,简要释义,配以切合恰当的例句。《北京话词典》有利于对汉语、特别是对普通话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普通话中一些词的来历也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京味儿作品同时有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社会,一些时代特有词语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一、收词量大:收词量远大于市场上同类词典,且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北京方言,可使读者清晰地了解北京话的发展脉络和浑厚的北京文化。二、例句丰富:作者坚持例句必有所出原则,为读者提供真实可信的语言材料,通过例句读者不仅熟知词条意义,还可从例句中了解北京不同时期的风貌。
-
西班牙内战:革命与反革命
伯内特·博洛滕 试读
在这部凝聚了作者博洛滕半个多世纪心血的作品中,他向我们展现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派阵营的全面景象,颠覆了对于这场战争的一般认识。作者利用多年来广泛搜集的原始资料开拓了两大主题。首先,他深入而详细地描述了由一九三六年七月的军事叛乱所引发的群众革命,让人们看到这场革命戏剧性地改变了共和派控制区的政治结构,尽管共和派阵营的一些党派煞费苦心地淡化其重要意义;革命委员会突然出现在无数个城镇和乡村,形成了主要由工人组织掌控管理的新的经济结构和政治权力。其次,作者证明,为争夺对左派阵营的政治控制权而进行的激烈斗争使西班牙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壮大,影响日增;他准确地记录了共产党人如何设法消灭或者兼并包括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持不同政见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党人和自由共和派人士在内的左派对手;在苏联的威望和物质援助的支持下,共产党人几乎对公共生活的每个方面均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控制权;作者又细致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国际外交风云,从此角度论证了共产党人崛起之因由。
-
晚明大变局
樊树志 试读
樊树志先生是明史研究的泰斗,晚年尤着力治晚明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淀,樊先生指出,*国历史到晚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局:由一个封闭的*国变为走向开放的*国;由一个思想僵化、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国变为一个大胆怀疑与开放接纳的*国;由一个自认为天下中心的*国变为一个眼中、心中开始有世界的*国。本书《晚明大变局》正是他对这一观点的力证和阐述。 书稿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晚明大变局:“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卷入**化贸易的漩涡,江南市镇中多层次商品市场的高度成长,思想解放的浪潮,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进*国人及文人结社与言论带来的新气象。 本书是学界对晚明史研究的*新力作,具有出版价值。
-
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 1
玛丽·比尔德 试读
本书是英国著名古典学者玛丽.比尔德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2006年—2008年文章的选辑。 在这些文章中,比尔德教授畅谈古今,阐幽发微,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剑桥教授对教学教育、希腊罗马以及时事政治等的思考与建议。雕塑上的唇印来自何处?罗马人在托加长袍里穿着什么?物理学家需要法语吗?怎样做好牛津、剑桥面试?在比尔德教授那犀利且风趣的笔触中,一个色彩斑斓的画卷正在展开。
-
中世纪的衰落
约翰·赫伊津哈 试读
本书为引进公版书。作者赫伊津哈(1872-1945)为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中世纪的衰落》(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原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译为《中世纪的衰落》)是赫伊津哈的代表作,其影响经久不衰,是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研究的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研究的是中世纪文明的结束阶段。作者正是本着上述观点,试图真正理解凡·艾克兄弟及其所处时代,亦即试图从它与当时时代生活的联系中来理解。而现实已经证实,那个时代文明的种种形式中所共有的一点,就是它们均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更甚于它们与正孕育的未来的联系。因此,那个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单对艺术家应如此,对神学家、诗人、史学家、君王和政治家也是如此,都应被当做是对过去的完善与终结,而非新文化的前奏。
-
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作品系列)
林达 试读
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
-
增广贤文
佚名 试读
11《增广贤文》以韵文的形式汇集了历代先贤名人的格言警句,古诗词歌赋和经典典籍里的名句、成语、谚语,日常生活中的顺口溜、俗语等。是部语言非常简单、直白的古代经典著作,包含了勤学、孝顺、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睦邻、忠君、爱国、历史、礼仪,以及夫妻相处之道,嫁女娶媳等内容,涉及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广贤文》的句子简单易记,生动有趣,非常平民化和口语化,这也是它和其他蒙学经典图书的不同之处。本书选用的《增广贤文》根据目前最常见、最通行的版本,摘录了适合小读者阅读理解和学习的最精华的经典佳句,加以注音、注释、翻译,并配有小故事,让小读者能更明白、更直接地理解原文,加深印象。
-
本草通串证图
前田利保 试读
《本草通串证图》是一部从未在国内出版过的本草图册,成书于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由日本浮世绘画师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植物手绘而成。书中所绘181幅植物图,用色艳丽,植株形态柔美生动,有别于常见的本草植物图画。《本草通串证图》最初的木刻版画现已失传,只能去日本当地图书馆一睹这套美丽图册的风采。为了使您在家中也能欣赏到这套由浮世绘画师手绘的本草植物图册,我们将《本草通串证图》书中原画进行细致修复,并将原作中的日文翻译润色。同时还精选《本草纲目》原文,并对其中晦涩的内容补充了白话文解释,对书中所绘本草植物的释名、主治功用、生长形态进行了详细介绍。愿您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对本草文化之美产生更全面的感受。
-
勉仁斋丛书: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试读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北京记忆丛书)
刘凤云 试读
城市,充溢着现代性理念的投影,而建筑空间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又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物质实体。北京城市的传统与现代,在建筑空间的物质文化、历史记忆与现实中不断被唤醒、重构,塑造出了绵延的人文气息。城市营造、街道坊巷、商业市集、士人活动、宅邸设计与园林艺术,多样的城市空间提供了诸多场景,蕴含着繁复的文化符号与意义,为北京城市的人文气息赋予了复杂的内涵。这些情怀和记忆,藉由文字、图画或物质文化的形式,凝结在这座城市之中,为今日北京的城市气象积蕴了丰厚的人文传统。
-
周礼--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徐正英 试读
周礼又称周官,是现存儒家“十三经”中一部系统、完整叙述国家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的专书,涉及古代官制、礼制、军制、田制、税制等国家重要政治制度,为我国西汉末以来历代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全面的参照体系,在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深远。本次出版译注本,经文部分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清阮元校勘本十三经注疏之周礼注疏为底本,注释和译文充分吸收了以汉代郑玄注、唐代贾公彦疏为代表的历代注疏成果,下至清代孙诒让集大成之作周礼正义和现当代考古与科技研究成果,注释详明,译文流畅明晰,是帮助普通读者理解这部古代政典的可靠普及读本。
-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
周重林 试读
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茶经》是关于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后世茶书的开源之作;共十篇,全面记述了唐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与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方法等。知名茶文化作家周重林,精研茶学15年,功底深厚,详细参考古今中外版本40余种,勘校精良,带来原汁原味而又通俗易懂的《茶经》读本。除对原文的精心译注之外,还有对每个章节主题的深入延伸探讨,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溯本求源,见解独到,全方位揭秘《茶经》的思想密码。搭配古代茶具、茶画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了解古代茶具的特点和构造,感受茶雅传统,汲取古人饮茶智慧。
-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高彦颐 试读
作者跨越了国族主义、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的框架,明确地将缠足摆置在时尚史的范畴之中。透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先从缠足在现代的消逝过程说起——她将前现代全盛时期的缠足史,设定为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埋藏其中的,是隐密化的源头、隐密化的身体,以及隐密化的意义。层层遮蔽的缠足,有如一道道幻影,当它被呈现为欲望客体的同时,其实也不经意地透露出妇女们的我群认同。
-
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第1辑 第1册):孔子集语
孙星衍 试读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在编选《中国古代文化阅读》辑的过程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披沙拣金的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力求使广大读者能够系统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绵绵不息的古代文脉以及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包罗万象的宏大气派。 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大读者一直都在以极大的热情期待着能够看到一套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全景的丛书。为此,《中国古代文化阅读》辑以的庞大容量,多角度多层面地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这套丛书的特点是:所有文字都注以汉语拼音;所有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化都会在这里相继亮相;所有文献,采用中文简体横排,尽限度地将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文献以一种极其便利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上述这些特点将会不同程度地提高中国古代文化在社会中的普及率。
-
四川白酒产业文化研究
李晖 试读
市场风云变幻,行业此消彼长,川酒产业文化可能去往何处,又应当去往何处? 本书分四部分:核心概念、川酒产业文化建设状况、川酒产业文化建设困境、建议与展望,对四川白酒产业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推进川酒产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强内涵、壮产业、树形象、立品牌,对于川酒产业的发展,或将具有重要意义。
-
面对中西文化(汤一介集)
汤一介 试读
本书是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分析了中国文化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以及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从中国学术界出现的“文化热”现象反思了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性,并通过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扩展了这一反思,论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必定会对双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意义,也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感受。
-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立文 试读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新世纪、新治理,自己讲、讲自己,尚和合、求实践,新儒学、新人格。第一部分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了中国的世纪、人类的新世纪,为世界奉上中国的方案。第二部分为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和合学理论思维体系,以及自己讲、讲自己的中国理论思维话语体系,包括和实力的意蕴和建构、和实力与一带一路等。第三部分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时代价值,以及和合学的思维特性、文化内涵与实践。第四部分为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具有世界视野、人类意识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孙皓晖作品)(修订版)
孙皓晖 试读
《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力图重新发现中国文明的生命力,为国家和民族寻找文明话语权。作者孙皓晖从反思世界文明入手,指出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重重困境,通过提出中国原生文明史观,进一步重新确立中国原生文明研究方法,在文明史的意义上将古代中国原生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进行比较,突破传统儒家历史观的藩篱,明确指出中国原生文明的生命样态,重点提出“强势生存”是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
-
星汉灿烂:曹操氏族文化志
曹廉福 试读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序,串联中国各个历史阶段曹操世家著名人物,将曹氏家族从西周至今的历史变迁、历代名人、家族风貌、发展历史等呈现。全书分为四章,分别为:曹操祖上、曹操家族、曹操后裔名人和曹操后裔家族概况。附录部分介绍了有关本书文章的资料出处、历史依据、家谱家规等。本书可作为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家族史感兴趣的读者的学习参考用书。
-
红楼识小录(图文精选本)
邓云乡 试读
所谓“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许多“味”都从小物中来。著名红学家邓云乡从书中的小物说起,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涵盖经济、交通、民俗、物产等各方面,构筑起一座别致的博物馆,将《红楼梦》的物质世界细展于我们面前。
-
三千世界三字经 1
张玮 试读
你知道短短千余字的《三字经》中,都有哪些好玩的故事吗? 在这本书中,馒头大师将带领馒头家族陪你拜访历代名人,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经历,比如孟子的母亲为什么搬了三次家,孔子为什么非要儿子学习礼节和礼仪;也将和你聊聊常识,解答你对世界的种种疑惑,去发现四季的由来,感受自然的神奇。 另外三本则包括了从为人到处世,从文学到常识,从天文到地理,从哲学到历史,从典籍到名人等丰富内容。读完之后,你会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字短句竟如此精彩,浓缩于其中的数千年中国文明史竟如此有趣。同时,你也会懂得一些该懂的道理,学会一些该学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相会在《三字经》包罗万象的“三千世界”里吧!
-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图文精编版)
戴维·考特莱特 试读
这是一部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是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烟、酒、茶、咖啡、鸦片等精神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本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烟草、茶叶、鸦片、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瘾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们如何被发现、交易与图利的过程,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 书中综合心理、药物、权力、经济、文化、生态等个领域讲述瘾品历史,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
-
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英国维多利亚大时代的秘密
露丝·古德曼 试读
一部由黎明到黄昏的日常生活指南,从衣食住行窥探维多利亚人的秘密!☀当阳光尚未洒过第一扇窗,敲窗人便手拿长竿,提着一盏灯,用“笃笃”的敲窗声挨家挨户地唤醒了委托人。☀在寒冷的冬日清晨,他们坚持在盥洗台边用牙刷刷牙,用肥皂洗脸。☀在出门前,他们会用时尚杂志提升自己的审美,用假发、散粉和雪花膏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漫长的工作日,他们始终提着搪瓷桶,只装清淡的食物去上工。☾在睡房里,半数人至纯至洁,半数人放浪不羁。体验式历史学家露丝·古德曼以自己为向导,通过讲述维多利亚时代男女从黎明到黄昏的日常琐事,带我们领略了19世纪维多利亚人新奇而充满异域风情的生活,时间跨度长达60年。古德曼以时间为序,不仅为我们展示了维多利亚人使用的洗具、服饰和化妆品,而且为我们介绍了此时的饮食文化、高新技术和日常工作等。更重要的是,她将理论与个人实践相结合,论证了维多利亚时代在个人卫生、厨房科学和性等方面极大的观念革新,推翻了长久以来对维多利亚人的误解——他们一度被认为是不讲卫生、过分拘谨或沉闷无聊的群体。翻开本书,你将了解到栩栩如生的历史细节。
-
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
田晓菲 试读
“三国想象”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构建,就连“建安”本身也是后来形成的概念。早在三世纪后期,人们就已经带着怀旧的向往阅读建安时代的作品了。在后世浪漫化的三国叙述中,建安的意象,以其饮酒宴游、英雄气概、文采风流和男性情谊,一次又一次地复归,无论视作为潜文本,还是作为明确的主题。它渐渐地代表了一种失落的丰满,这丰满却从来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它代表了一个已逝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龙飞凤舞的传奇性人物,在他们身上,史实与虚构难解难分。
-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试读
罗马曾是整个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中心。历经神话时代、罗马帝国时代、西哥特统治、天主教会与世俗权力斗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拿破仑时代、意大利统一,这座城里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政治、军事故事,缔造了辉煌的文学、美术、音乐杰作,涌现出一大批英杰奇才。这座城市的故事,是人类历史的灿烂篇章。克里斯托弗·希伯特用优美的文笔、犀利的观察、风趣的语调,将罗马城三千年的岁月娓娓道来。
-
书架上的博物馆: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
杜恩龙 试读
《清明上河图中》以高度写实技巧描绘北宋都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幅作品可以分成三段,首段是郊野风光,农舍酒肆,乡人从市区的往返;中断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有屋宇错落、酒楼茶肆、各色的人等,热闹非凡;后段是汴梁街头实况,士农工商俱全,行人熙熙攘攘。《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分别从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如何欣赏这幅画、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图中有趣的故事和场景、图中的未解之谜等细节进行艺术诠释。
-
中国传统家具榫卯结构
吕九芳 试读
中国传统家具历久弥新,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东方家具体系中独树一帜,其精密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是祖先传承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巨大财富。每种榫卯结合方式都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
刘跃进,程苏东主编 试读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主要对重要的古典文献尤其是先唐文献的研究方法及思想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以经典文本为例做了新的示范性解读。本书提出了先唐研究的三种重要观念:根据钞本还原历史、重新解构经典,文学史的书写需要重视历史背后的人的因素,以及文学史的研究应走近古人、深入文心。
-
茶的味道:唐代茶诗新解
杨多杰 试读
中国茶的品格,就藏在历代茶诗当中。 唐代文人创作了很多茶诗,赋予茶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本书在赏析唐代茶诗的同时,详尽地讲解相关的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的加持,让一杯茶汤有了别样的韵味。
-
诺贝尔晚宴:一个世纪的美食历史(1901-2001)
乌利卡·索德琳德 试读
诺贝尔晚宴恐怕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宴会了,每年的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数不胜数的文章和书籍介绍了晚宴宾客们的饮食、餐桌装饰以及上菜仪式、座位名单,当然也包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情况。 本书并不是讲述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个人的用餐喜好,而是奉上他“献给全人类的礼物”——介绍了五项诺贝尔的由来以及每年为了庆祝这些奖项而举行的庆典盛宴。这本包罗万象的书不仅呈现了关于诺贝尔晚宴菜单的所有众所周知的事实,还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既有关于诺贝尔晚宴本身的,也有关于瑞典国王和王后每年12月11日在王宫为获奖者举行的传统宴会。 书中以美食达人为核心,重点讲述一个世纪里历届盛宴供应的食物和饮品,详细罗列并分析了每场晚宴的组成和内容,如后厨的诸多工作、葡萄酒的倾倒方式、男女服务员面临的特殊挑战等,为读者提供了多个有趣的视角。
-
神话里的真实历史
田兆元 试读
女娲其实确有其人? 女娲原本是古中原一部落的首领,后被神化为创世神,她的部落以蛙为图腾,故号为女娲。 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谁的地位高? 两位神仙原本分属不同的神话体系。宋元时期,佛教的神逐渐被收编和纳入道教神话的系统,玉皇大帝成为官方和民间均认同的至高神。 西王母崇拜的兴起背后其实是一场政治阴谋? 西王母起初在神仙中的地位并不高。汉哀帝时期,长安突然出现大量的祭祀西王母活动,这与当时的外戚母党王政君集团脱不了干系。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神话发展史”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田兆元,系统讲授中国神话的起源和演变。 翻开本书,为你还原女娲伏羲、三皇五帝、西王母等神话里的真实历史!
-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辜鸿铭 试读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 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鹤与鹰——中西文化的大碰撞
陈传席 试读
本书为作者近年分析研究中西文化的结晶。通过对中西文化的信仰、生态观念、道德观念、艺术、军事、医学等领域的比较,本书认为中华文化虽然至近代以来暂时处于劣势,但本身所倡导的和平、仁爱、兼容等思想具有世界性,并将会在解决当今和未来世界重大问题发挥巨大作用。
-
另一半中国史(插图版)
高洪雷 试读
该书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晰。该书经国家民委审定,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后作者几经增删修改。我社将出版的是最终修订版,涵盖了全部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
-
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
刘森林 试读
《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徽州朝奉·村落 士商 互动》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徽派村镇风貌、建筑艺术特色和徽州历史人文地理的书籍,全书共分六章。作者运用建筑学、艺术学和社会史等学科方法,对徽派建筑、村镇特征和类型、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的多个方面,包括宗族社会、经济和耕读、建筑与村镇的择址、类别、结构、街巷、景观,以及民居、园林、装饰、陈设和风水堪舆等都作了全面而翔实的分析。
-
信睿周报·第21辑(第121-126辑)
《信睿周报》编辑部 试读
《信睿周报第 121期》: 本期“起点”邀请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古典学等领域的学者及舞者,从多个角度围绕舞蹈及其文化含义展开探讨,通过身体的律动重新理解时间、力量和空间。 《信睿周报第 122期》: 本期“起点”通过对一位人类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的专访,从他们的学术经历出发,重新观照既定的学科概念,以及他们的研究与东西方社会的历史与当下、本土与全球化的一些有趣联结。 《信睿周报第 123期》: 本期“起点”邀请科学史、医学史和医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从多角度探讨了置于全球医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医学史,并试图剖析传统医学的当代处境。 《信睿周报第 124期》: 本期“起点”邀请性社会学领域的学者,深入探讨了爱与性在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一窥社会变革视野下爱与性的多重面貌。 《信睿周报第 125期》:本期“起点”从恐惑谷假设的提出、实验验证、对策乃至应用切入,深入挖掘了这一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窗口。 《信睿周报第 126期》:本期“起点”从汉语人类学的视野、人类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具体个案的调查笔记及民族志书写中,尝试发现人类学的世界研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