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闱: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
伊沛霞 试读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为修订再版。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闺争宠,守节再嫁……显示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
-
-
武士道-(日)新渡户稻造 朱可人 译
新渡户稻造 试读
一切“道”都代表着一套准则和价值规范。武士道,或者说武士道精神,原本是一种制度、一个阶层的行为准则,后来逐渐演变成道德教育、国民信仰,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内核。目前我们所推崇的“职人精神”、“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等均由“武士道”展开。 在今天,“武士道”的意义或许可以用一部知名动漫中的话来诠释: “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武士了,然而,人都会有不能忘却的东西,即使有一天弃剑的时代到来,这一灵魂约束的正直之剑也绝不能丢弃。”
-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立文 试读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新世纪、新治理,自己讲、讲自己,尚和合、求实践,新儒学、新人格。第一部分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了中国的世纪、人类的新世纪,为世界奉上中国的方案。第二部分为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和合学理论思维体系,以及自己讲、讲自己的中国理论思维话语体系,包括和实力的意蕴和建构、和实力与一带一路等。第三部分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时代价值,以及和合学的思维特性、文化内涵与实践。第四部分为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具有世界视野、人类意识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新民说)
丹尼尔·汉南 试读
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湿冷孤岛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一次生长出了奖励创造生产、而非弱肉强食的制度;这套制度被讲英语者所携带,一路漂洋过海,或者借助殖民统治者的强制推行,或者经由忠诚的拓殖者自觉履践,在1787年的费城,以纯粹和精妙的形式凝结在美国宪法中。
-
易经与中医
南怀瑾 试读
众所周知,中医与道家、《易经》息息相关,但为何相关,如何相关,一般人并无深究。这本小书,南怀瑾先生仿若置身中国文化的河流,由中医文化“溯洄从之”,探到了《易经》文化的方方面面,又回转头“溯游从之”,厘清了《易经》、道家与中医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探讨了诸多相关联的问题,如《易经》的体用、气候与医疗、卦象与历法、道家的生命学说、各家的阴阳之说、五行医理、心理与疾病,等等;涉及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八卦、阴阳、历法、律吕、五行、干支、五星、“洛书”、“河图”等。其间诸多的观念经纬交织,更使人得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易经》与中医之间某些牵强的理论联系,先生亦有深刻的反思和犀利的批评,发人深思。
-
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优秀案例选编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试读
为全面展示十余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校双边、多边合作取得的成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方秘书处,面向中方成员高校征集双方教育合作优秀案例,最终选编20个案例结集出版。《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优秀案例选编》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平台搭建和人文交流四个篇章,高层次、宽领域、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合作取得的示范性成果。纵览全书,入选案例所属高校覆盖所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员国,涵盖经济、文学、医学、化学、生物、音乐、出版、环境、建筑等领域,包括产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建设、高端智库、联合实验室、合作办学、区域联盟、高水平竞赛等合作模式。这些案例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高校探索合作实践的第一手宝贵经验,既反映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的特色,也体现了教育国际交流共性规律,为高校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合作路径提供了来自一线视角的参考,帮助高校在未来扩展交流形式、丰富合作内涵、取得务实成果。
-
伊朗:丝绸西路上的明珠
阿钒 试读
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些神秘色彩的国度:美女、沙漠、石油……一个曾拥有波斯帝国辉煌和繁荣的地方,怎会单调和窄仄。波斯波利斯的沧桑、恰高占比尔的奇迹,伊斯法罕清真寺的精美、德黑兰城市古韵今风的和谐塔赫特苏莱曼建筑的神圣……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现着它值得一探的风采。
-
-
-
-
中国传统文化大观·纺织与印染
肖东发 试读
本书主要写了先秦印染原料与印染技术、先秦时期主要纺织原料、先秦时期的纺织原料加工、先秦楚国的丝织和刺绣,及中古时期:秦汉时期的纺织技术、秦汉时期的染织技术、魏晋南北朝的印染技术、隋代的染织工艺技术、唐代精美的丝织工艺、唐代印染与刺绣工艺、宋代纺织技术水平 、宋代彩印与刺绣工艺、元代回族织金技术、元代乌泥泾棉纺技艺、锦绣时代——近世时期、明代纺织印染工艺、清代丝织云锦工艺、清代棉纺毛纺工艺、明清时期的苏绣、明清时期的湘绣、明清时期的粤绣、明清时期的蜀绣等内容。
-
一生必读的26部欧美人文经典译丛
尼采 试读
包含《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菊与刀》《国富论》《富兰克林自传》《人性的弱点》《论自由》《宽容》《思想录》《战争论》《物种起源》《审美教育书简》《论道的原理·论人类理智》《道德情操论》《愚人颂》《方法论·情志论》《物性论》《自然史》(选译本)《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
-
中国植物的味道
悦木 试读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茶叶的书籍,更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植物产地风土人情的手记。全书26个寻味故事,26篇美文,近50种味道交织,作者用诗意化的中国茶作品、充满智慧与生活的文字,带领读者开启一段奇妙的味道美学之旅。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40余种中国可品饮植物的味道还原过程,从产地溯源、严选物料,到精心制作、工艺创新,再到寻味路上遇到的奇人奇事。作者不但还原了中国植物最本真的味道,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挖掘、呈现味道背后深刻的文化寓意和情感体验。全书着重记录了这些创新性饮品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中国传统饮品的发展历程,理解东方味觉体系的内涵,感受中国植物好看、好听、好喝的品格与魅力,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本书还着重探讨了人与植物、土地、自然的关系,作者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创造美好,用文字熨帖浮躁的心灵。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读者来说,翻看本书,就像是赴一趟气味疗愈之旅;而对于传统中国茶的爱好者来说,本书会让他们看见当下中式饮品与众不同的一面。
-
-
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姚耀 试读
汤里发现了苍蝇怎么办?日本女人择偶要求高吗?天皇祖先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丰田总装厂的工人自后留下什么字条?狗和马桶间还能奄什么讲究?北京的“驴屎蛋”为什么会大惊小怪?“小肥羊”和孔子学院哪个更有名气?奥巴马夫人的羊毛衫是什么材料?中国企业“收购日本”进程如何?……《日本VS中国: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从不同于以往的新颖角度出发,在文化历史、庶民生活,社会细节、企业经营等诸多方面,对中日两国这对长期纠结互动的近邻进行了剥茧抽丝般的观察和分析。
-
西方文明起源导读(英汉对照版)
马克·巴克 试读
《西方文明起源导读》旨在帮助读者获得西方文明起源的知识,这是读者了解欧洲文化、文学及文明发展历史的核心知识和基础,有助于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本书提供了英汉对照版本。 共二十章,内容主要基于三个层面:1、作者基于自己对西方文化的长期研究和教学,深入浅出地介绍知识点;2、引导读者进行适量的经典片段阅读;3、针对所讲内容提出启发和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
-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山海经
方韬 试读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博物书、神话小说故事“山海经”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述上古社会。书中的“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内华夏和四海之外的广大世界,含有天下和全世界的意义。“山海经”内容涵盖上古地理、天文、历史、神话、气象、动物、植物、矿藏、医药、宗教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它的神话资料是我国传世典籍之最,而书中随处可见的山名和水名,常常能与古代的地名相印证,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上古文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第2版)
谭春虹 主编 试读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第2版)》浓缩古代各门类知识精华,精彩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全书将各类知识分类编排,分为节日节气、饮食起居、民俗礼仪、称谓文化、地理名胜、宗教神话、哲学思想、政治军事、法律法制、经济贸易、科技发明、交通邮政、建筑园林、医疗卫生、器物工艺、天文历法、教育科学、语言文字、文学典籍、体育艺术等诸多部分,资料丰富,信息量庞大,一册在手,古代万事万物的文化脉络,一睹尽知,是大众了解、认识古代文化面貌的简明读本。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李永志 试读
时代的精彩,离不开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然而寻常百姓的吃穿用度、业余娱乐等重要的生活细节往往被不经意间忽略。 作为一本了解大唐生活的入门读物,《唐朝生活笔记》尝试从美食文化、服饰美妆、居家生活、岀行宝典、婚丧嫁娶、人际职场、文教娱乐、佳节风俗、城市建设、制度保障等十个方面,通过近百个与普通百姓生存、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力图重现千年前唐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进而探寻那个时代的本来面貌。从读者的兴趣点岀发,翻阅大量史料以及后人研究成果,用简洁风趣的笔调,条分缕析的讲述,勾勒岀一幕幕唐朝民众在大时代的家常与流行。
-
-
-
茶的味道:唐代茶诗新解
杨多杰 试读
中国茶的品格,就藏在历代茶诗当中。 唐代文人创作了很多茶诗,赋予茶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本书在赏析唐代茶诗的同时,详尽地讲解相关的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的加持,让一杯茶汤有了别样的韵味。
-
风雅三千年:一诗一词一天下
任淡如 试读
本书作为一部诗词的极简史,不仅选诗独到,而且语言简净秀美。其诗词浸润之深,映衬着三千年的洪荒底色;笔墨极简之妙,饱含着楚天辽阔的勃勃生机。它从诗经起手,用26首古诗解锁3000年前的古老往事,到32首唐诗,重温大唐盛世289年,再到南宋的慷慨长歌,送别王朝的后152年……书中既有《九歌》《天问》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楚辞作品,亦有《大风歌》《凤求凰》等体现大一统时代恢弘文化气度的乐府歌辞;既有《声声慢》《望海潮》等婉转和谐、圆润清丽的婉约派,又有《四块玉·闲适》《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等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文学一盛的魅力元曲…… 《风雅三千年》如同一位引路者,带领读者漫步在时间的旷野里,徜徉在古老的阡陌与水泽间,看到高山化为山谷、沧海变为桑田,感知夏冬的枯荣、国家的兴衰,然后驻足仰望那星光闪烁的万古长空。
-
-
传承文库系列:经典珍藏本(全5册)
李光钦 试读
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文明昌盛的民族,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发祥地,曾孕育了内涵宏富、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本套丛书包含《禅宗的基本常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儒学基本常识》《国学知识基本常识》《道教基本常识》5本。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中国的这些各种文化,然后了解它,熟悉它,从而更好的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
-
-
-
中华国学经典:人间词话+浮生六记(套装共2册)
沈复 试读
中华国学经典包含《人间词话》和《浮生六记》两本。《人间词话》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话著作,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共六卷。全书记录了沈复及妻子陈芸的平凡生活,坎坷际遇,以及各地的浪游见闻。诗人徐小泓用独有的女性笔触以及女性视角,以全新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读者,给人全新的审美体验。
-
-
陕北方言语汇与民俗文化研究
张静 试读
方言具有显著的地域特性与文化特性,是地方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载体与文化符号。本著作以文化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田野调查法和民族志深描法为方法论指导,选取陕北方言中地域色彩比较鲜明的民俗语汇和民俗事象中的特色方言使用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些方言语汇进行梳理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民俗文化意义。即通过民俗事象分析语言,透过语言研究民俗文化。 本著作着重分析了陕北方言中几类重要的民俗语汇,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中使用的民俗词语,并对称谓语、特色地名和熟语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分析这些语汇体现的民俗文化和反映的社会变迁,揭示陕北方言这- -语言现象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
-
文言文常识解读
翟新平 试读
本书对初中课文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其例句进行了全面整理,并有意识注入了古代汉语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文言文句中常用词解读,它是本书的主体部分。我们细心摘录了初中文言课文中至少出现2次的常用文言词语,并给予解释。解释性文字呈现在小括号中。 对于我们参阅过的同行们有关书中的不同解释(有的属于灵活解释)的词,对于近义解释,对于读者理解存在分歧的解释,本书归并其为多种解释部分中,用“〔多解〕”表示,在句中小括号中分别用①②③等列举,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第二部分,是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应该掌握的古代汉语知识。第三部分,是介绍多种版本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
-
辽史 金史 元史(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九卷)
龚书铎 试读
鲁迅先生曾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我们国家和整个华夏民族的灵魂所在。从有文字以来,中国人就对历史的记述有着浓厚的兴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滥觞于前,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历史记述制度,不仅“世有史官”,而且设立专门的著史机构;除了国家专门组织的著史工作之外,大量的私人著史活动也是风起云涌,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念并在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从而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文化思潮,影响深远。在这样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几千年来,中国产生的历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为了有所区别,于是产生了“正史”和“野史”之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中,就正史而言,“二十四史”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作为正史总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史学主干,由清乾隆帝钦定后,正史遂成为“二十四史”的专有名称。它从《史记》(司马迁著)至《明史》(张廷玉等著)共计24部、324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的著作年代前后相差计1800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独有的巨著。“二十四史”全部按照纪传体的形式,采取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的方式记事,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末年四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兴旺的历史轨迹,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亡盛衰规律,翔实而细致地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疆域、民族、外交等多方面内容以及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阅读这一皇皇巨著,我们编撰出版了这部《白话精编二十四史》,从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保持原书风貌,浓缩原著精华。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本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
中国时日:古人的月令礼仪与衣食娱乐
康里无忌 试读
本书全面而细腻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岁时节令、别具一格的衣食住行以及深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俗等内容。这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卷,展现着中式庸常之美,热气腾腾中透着温馨与可爱,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也凝聚着祖辈生活的智慧和趣味。希望这些蕴含时间韵味、历经岁月洗礼的凡尘诗篇,能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引领我们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共同欣赏这穿越千年却依旧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之美,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
-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
侯印国 试读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 在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全景图”的同时,本书也侧面探寻挖掘了这股席卷西方世界的“中国潮”。以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优秀深厚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文字的通俗与趣味性。配合百余幅丰富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演绎了中国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姿,为读者带来一缕绵延百年的自在烟火气,可以在工作学习的放松之余,收获一份知识与力量。
-
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
侯印国 试读
《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一书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真实的收录、介绍了农耕、造纸、制茶及贸易、纺织、制漆、瓷器制造及贸易、玻璃制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详细制作流程。 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画,重新收集、编辑、再创造,留存下这些流散海外的珍贵古代生产工艺资料。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与匠人精神。 本书也从侧面,探寻了这股奔涌的“中国潮”,在文化生活与哲学思想方面,是如何影响席卷西方世界的。
-
-
-
汉字春秋:汉字里的中国文化
王强 试读
《说文解字》被古人称为“天下第一书”,是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典籍,也是当今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的重要课外读物。 本书基于人大附中校本课程“说文解字与中国文化”,本书从六书、天象、地理、礼乐、器用、饮食、营造、治国等主题切入,结合时代发展,以趣味性、知识性兼具的风格深入阐释《说文解字》选篇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读者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系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高中语文应试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重难点多出自《说文解字》等典籍,本书是相关领域主题明确的首部作品。
-
孝经:中国式家庭关系
曾仕强 试读
《孝经》在儒家经典中,是字数最少的一部。其经文部分,只有1778个字。然而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长期以来,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冲击之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逐渐式微,使得很多年轻人只注重个人享受,根本不知孝为何物。针对现代中国“孝道”缺失的问题,曾仕强教授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展开论述,通过解读《孝经》,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指出现代人对孝道文化的误解和扭曲,反思现代人行孝时存在的问题,讲述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以及孝合乎自然的道理,将枯燥的经典轻松简明地展现给读者。曾仕强教授认为,《孝经》所说的道理并没有落伍,所有的疑虑,最好等待用心研读《孝经》之后,再来重新评定。
-
-
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
赵珩 试读
六十年来,由于家世的原因与工作的关系,作者与许多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老辈文化人、学者先后结识,如陈梦家、启功、王世襄、朱家溍、史树青、翁偶虹、邓云乡、吴小如等等,其中一部分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交往,直至他们离世。而这些老辈文化人、学者,恰好也是中国百余年来大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本书叙述了作者与这些前辈交往的点滴,描摹了他们的音容笑貌,并着力钩沉他们在学术文化上的贡献,从而使本书具有当代文化史的意义与价值,今天的读者也得以据此领略他们的德行与风采。
-
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赵波,高德良 试读
“媒介与社会丛书: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西方文化渗透的历史考察;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西方文化渗透的渠道和方法等。
-
-
四大门(历史与社会·经典重刊)
李慰祖 试读
这篇本科论文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访谈,自觉重视“局内观察法”和“民俗语汇”,站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比较宗教研究的立场上,以严谨认真和超脱公允的态度,详细地描述了北平西北郊一带农民信仰的实际情形,进而讨论了当地民众所信仰的“四大门”宗教及其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尤其着力分析其社会功能。
-
仁义礼智信(简明读本)
高占祥 试读
由原文化部部长高占祥特意写的这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把古人的智慧、古代的道德伦理,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出来。书中按照中国道德体系分为五章:分别为求“仁”、仗“义”、遵“礼”、开“智”、守“信”。每个章节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导读,介绍仁、义、礼、智、信的概念;二是粹语,引用古代文献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三是故事,有几个关于这方面例子的小故事;四是践行,进一步阐述概念的要点;五是三思,即作者的感悟。
-
文化南京:历史与趋势
贺云翱 试读
本书从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南京进行深度解读,集中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形象,总结南京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提升南京的发展理念,阐述南京独特的发展个性,服务于美好南京建设,向省内外、国内外宣传推介南京的发展形象、发展观念和发展追求。
-
神剑流芳:武当太乙神剑门文集
张桂生 试读
武当太乙神剑门很奇特,它是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一枝盛开的奇葩,它吸纳和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绵绵血脉和精华。 之所以向大家这样介绍一个武术门派,理由在于太乙神剑门是以伏羲的阴阳八卦理论为根源,以黄帝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为骨架,构成其独有的修炼理论和修炼方法。
-
-
-
诗的国度:诗的历史与艺术特色
肖东发 试读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
-
园林精粹:苏州园林特色与名园
肖东发 试读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