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钱穆 试读
2019-09-20上架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
初学记系列 01:神话之门
杨昊欧 试读
2025-01-13上架《神话之门》从中国古代史籍、子书、小说、笔记,以及民间神话中挑选出三十个著名神话故事。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中国式的奇幻想象,并在想象中体会神话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我们还从世界范围内挑选出和中国神话内容相对应的同主题外国神话,让青少年读者在对比阅读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拓展青少年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此外,本书还特别加入了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对古典神话的阐释,为想象的翅膀搭载理性的导航。
-
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
侯印国 试读
2025-01-13上架《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一书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真实的收录、介绍了农耕、造纸、制茶及贸易、纺织、制漆、瓷器制造及贸易、玻璃制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详细制作流程。 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画,重新收集、编辑、再创造,留存下这些流散海外的珍贵古代生产工艺资料。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与匠人精神。 本书也从侧面,探寻了这股奔涌的“中国潮”,在文化生活与哲学思想方面,是如何影响席卷西方世界的。
-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
侯印国 试读
2025-01-13上架《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 在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全景图”的同时,本书也侧面探寻挖掘了这股席卷西方世界的“中国潮”。以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优秀深厚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文字的通俗与趣味性。配合百余幅丰富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演绎了中国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姿,为读者带来一缕绵延百年的自在烟火气,可以在工作学习的放松之余,收获一份知识与力量。
-
古代日常文化简史(全3册)
侯印国 试读
2025-01-13上架本套装包括《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共3册。 《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一地一端,而是“八方雄起”,这些如群星一样的文明,经过交融合流,最终都依附于同一个主流,形成我们独特的文明。中华文化漫长的演变过程经历着纵横两个尺度的文化交融,横向是各类外来思潮的影响,本书关注的重点则是纵向的历程,即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中的文化融合与碰撞问题,涉及主题从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火锅、月饼、螃蟹)、服饰(秋裤)、社会生活(厕所、垃圾、快递、追星、阅兵、抗疫)到节庆(春节、清明节)、习俗、信仰(灶神、哪吒、玉兔)等。本书不同于那种宏大的叙事,而是着眼于古人生活日常,选择从文化变迁的细节来观照历史,这种边缘文化史为思考当下社会文化碰撞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切口。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
-
中国古人这样生活(全2册)
侯印国 试读
2025-01-13上架本套装包括《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共2册。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在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全景图”的同时,本书也侧面探寻挖掘了这股席卷西方世界的“中国潮”。以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优秀深厚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文字的通俗与趣味性。配合百余幅丰富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演绎了中国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姿,为读者带来一缕绵延百年的自在烟火气,可以在工作学习的放松之余,收获一份知识与力量。 《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一书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真实的收录、介绍了农耕、造纸、制茶及贸易、纺织、制漆、瓷器制造及贸易、玻璃制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详细制作流程。
-
节日里的中国(全5册)
萧放 试读
2025-01-13上架《春节》:沉浸式体验一个中国人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完整过年历程,在时间的终极仪式中体会春节蕴含的感情与愿望、伦理和信仰。 《清明》:在适宜之时呼唤春耕,也在明媚的春光中提醒人们勿忘逝者;在寒往暑来之际昭示生机,又在生生不息中将死和生并置。 《端午》:以史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讲述端午的起源、节俗、文化、流变……追忆过往先贤,在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里,保留一丝内心的清明。 《中秋》:以时间为脉络、地域为框架、节俗为肌理,深度剖析中秋的起源与内涵、历时两千多年的流变,打捞时光里独属于中秋的自在和诗性、浪漫与狂放。 《重阳》:以风俗活动、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为引,以信史文献、严谨考据为核,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至数之理,展示自然造化终极的壮观。
-
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词
李问渠 试读
2025-01-11上架是中国人,就要写好中国字。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旨在帮助读者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书写错误。书中详细解析了容易混淆或出现错误的汉字、词语和成语,内容丰富详尽,讲解生动有趣。通过分门别类的编排,本书对易错字词进行了透彻的辨析,使读者能够快速识别并改正书写中的错误。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提升语言文字能力,避免信息传递中的误解和麻烦。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
了不起的印刷术:字画的纸墨魔法
肖维玲 试读
2025-01-10上架图书通过故事介绍印刷术的发明历史及科普知识点。 从小明发现拓的神奇,到爸爸带他一步步研究印刷术,然后联想到我们现在出版社的“版”就是早期雕刻载体的木版,最后通过游戏延伸到宋代的活字印刷。
-
国色大明
红糖美学 试读
2025-01-10上架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欣赏到16个传统色背后的文化故事,如“红”,明代以火德王天下,红色具有崇高地位;又如“黄”,黄色自唐高祖以来就被皇室专用,明代也不例外。除此之外,本书还通过各种颜色,深入挖掘了明朝代表性的文物与纹样。 从服饰到建筑、器物,再到画作,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本书不仅有详细的色彩讲解,还对明朝的用色规制、特点和崇尚的颜色等知识进行了介绍,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文化背景。每一种颜色的讲解都从严谨而新颖的角度,给读者带来启示与思考。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颜色的书,更是一本引领读者深入了解明朝文化的书。 本书适合艺术类色彩学研究者、专业工作者及学生,以及对国学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使用。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版
张亮 试读
2025-01-10上架本书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核心理念、文化瑰宝3个部分展开,分为上编、中编、下编。 上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主要回答何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个问题;中编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3个层面展开;下编着重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包括科技成就、文学异彩、艺术辉煌、礼俗风情、生活韵味等。全书紧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编写,既有理论概述又有精髓详释,涉及面广,内容翔实,便于读者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并形成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传统节日的由来
李清明 试读
2025-01-10上架《传统节日的由来》是一本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与发展的书籍。书中详细阐述了众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寒食节以及上巳节等。对于每个节日,它从起源传说展开,像端午节中屈原投江、伍子胥的渊源、孝女曹娥传说与端午的联系;中秋节古代祭月习俗的发展和嫦娥奔月神话与中秋的关联等。同时,也对各节日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 如七夕节乞巧、拜织女等习俗体现的女性成长与社交文化内涵;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习俗的意义以及敬老爱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体现等。不仅如此,还涉及到部分节日之间的关系演变,如寒食节与清明节从早期区别到逐渐融合的过程等内容。整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是一本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佳作。
-
苏美尔文明
拱玉书 试读
2025-01-09上架苏美尔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4000纪末,苏美尔文明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南部,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诸多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书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详细考察了苏美尔文明的发现过程、苏美尔人的典型国家、苏美尔历史的兴衰更迭以及苏美尔人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文字、文学、教育、法律和建筑方面的成就。本书将带您跨越时空,为您打开一扇进入久远深邃、绚丽多彩的古代文明的大门,您可以通过一次阅读旅行,见证一个古老文明的魅力。
-
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词
李问渠 试读
2025-01-09上架是中国人,就要说好中国话。《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词》是一本实用工具书,旨在帮助读者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读音错误。书中详细列举了容易读错的单字、多音字、成语、姓名和地名等,通过细致讲解和辨析,使读者能够准确掌握正确的发音。本书内容全面,编排清晰,既适合中小学生作为学习辅导材料,也适合社会各界人士作为提升语言文字能力的规范手册。无论你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从中获得实用的帮助,减少因读错字词而带来的尴尬和误解。
-
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
沈中印 试读
2025-01-06上架本书主要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以及对国家战略的价值。其次介绍了当前全域旅游的诞生的背景、科学内涵、发展框架、发展模式、发展要点等基础知识。再次总结了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块及其主要做法与风险防范。复次介绍了全域旅游发展评估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最后,对全域旅游的总体风险防范与前景展望进行了研判。本书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技术指南,兼具理论知识普及与全域旅游实践指导功能。
-
南海醒狮的历史、文化与技艺
谢中元 试读
2025-01-03上架南狮,又称醒狮,发源于广东南海并传承至今,主要集聚于粤、桂、港、澳、台及东南亚一带,在欧美华人社区亦有一定分布。其外究形体规范,内求精神传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在中国狮舞体系中极具代表性。醒狮以南海县佛山镇的大头狮为正宗,其外形与唐初神陵的石狮相像。 传统醒狮取自三国演义故事,分为刘备狮、关公狮、张飞狮等,颜色一般以黄、红、黑等为主,以南拳功架为根底,透露出强烈的英雄崇拜色彩。醒狮重在演绎“采青”程式,充满了戏剧性、趣味性和技巧性。近四十年来,南海积极推动醒狮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范式。
-
荀子(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高新华 试读
2024-12-26上架荀子是战国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的大师。他身处战国晚期兼并战争最激烈的时代,感受着战争的破坏,同时也与当时的人们一样热盼着一统天下的降临。荀子在总结儒家思想并与诸子百家学说相辩难、相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学说,为世所熟知者如性恶论、法后王等,而他更重要的思想可能是对礼义的推崇。 荀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对儒家经典的传承也有着巨大贡献。但是荀子的生平事迹存在诸多疑点和争议,其生卒年不易确定,游学稷下、入秦论政、在赵议兵、任兰陵令、授徒传经等大事也仅知梗概,时间、细节皆无从考证。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展开合理想象,还原荀子伟大的一生。
-
保合太和: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刘丰 试读
2024-12-24上架本书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之一,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理论学术著作。全书聚焦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特征,从和平性的概念阐释出发,以和平性和其他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整体关联为基础,着重阐释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揭示中华文明和平性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原因。该书不仅对全面理解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深层次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书分为“中华文明和平性的内在机理与历史呈现”“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思想内涵”“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特点”“太平理想——中华文明和平性的追求”“继往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继承与发展”五个章节。
-
革故鼎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傅正 试读
2024-12-24上架本书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丛书”之一,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理论学术著作。全书聚焦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特征,首先从什么是创新性、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的体现、创新性包含的辩证关系等角度,阐释了创新性的一般性理论,然后以时间顺序为轴线,回顾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创新变革、近代中国的创新尝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创新实践,并深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意义。 全书分为“创新性概论”“古代中华文明的革故鼎新”“近代中国的落后与变革”“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人的创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五个章节。
-
阿宝的收藏
弋言 试读
2024-12-24上架《阿宝的收藏》是一本介绍民间古董的专业书籍,图文并茂,知识性极强,能使读者快速掌握民间古董的一般常识,步入收藏的良性循环,适合于普通人群阅读。 全书分27篇,收录了民间易见器物500余件,涉及陶器、瓷器、玉器、杂件等多个门类。400余幅照片实物全来自于民间收藏人阿宝,每件器物均按年代、名称、照片、尺寸、描述排序。器物年代主要参照公认的同类实物。尺寸按原物标示,方便读者查阅。描述内容反映实物的真实状况,介绍相关知识,文字简约。精稀器物则旁征博引,务必让读者明白无误。一器多用之物,只择其中之一归类,不作重复介绍。故事内容带有几多传奇,从头至尾尤如亲临其境,阅读故事如嚼青果,回甘有味。点评部分贯穿于全书中,诗词韵味十足。
-
书架上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生僻字
刘佳君 试读
2024-12-23上架该书选择日常生活中稀见、但在博物馆中用于标示文物名称而常见的十六个字,如“鬲”“甑”“甗”“簋”“斝”“卣”“镈”等。它们在古代分别指代用作盛食物的食器、盛水或酒的青铜器及演奏乐器,从每个生僻字的字形演变、字义出发,结合器物的器形、器用,展现这些汉字所承载的习俗制度、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的灿烂多彩。希望帮助读者认识这些所谓“博物馆里的生僻字”,由字及物,循物见史,以史鉴今。见字、见物、见人,见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更见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
-
书架上的博物馆: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
杜恩龙 试读
2024-12-23上架《清明上河图中》以高度写实技巧描绘北宋都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幅作品可以分成三段,首段是郊野风光,农舍酒肆,乡人从市区的往返;中断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有屋宇错落、酒楼茶肆、各色的人等,热闹非凡;后段是汴梁街头实况,士农工商俱全,行人熙熙攘攘。《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分别从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如何欣赏这幅画、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图中有趣的故事和场景、图中的未解之谜等细节进行艺术诠释。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钟祥虎 试读
2024-12-19上架第一章对乡村振兴、乡村及乡村发展的相关内涵进行解析,第二章对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历史、价值、问题、路径等。前面两章内容为后面章节内容的展开做铺垫。第三章至第七章为本书的重点,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第三章分析了乡村文化管理与建设,包括乡村文化组织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领导与管理建设。第四章分析了乡村文化活动与服务,包括乡村体育活动与体育事业发展、乡村生态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村建设、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与农民文化意识提升。第五章论述了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与经营,包括乡村名人故里、历史文化、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景观文化与民情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第六章分析了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述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内涵、理论基础、经营管理与运作、发展对策。第七章研究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新开发,分析了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乡村旅游文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挖掘。本书从目前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问题着眼,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 试读
2024-12-18上架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 试读
2024-12-18上架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能在一般人都能读到的普通的书中,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从极平常的一点切入,逐步深入,分析细致入微,如剥春笋,层层剥落,越剥越接近问题的核心,最后画龙点睛,一笔点出关键,也就是结论。——季羡林
-
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节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高中玲 试读
2024-12-18上架本书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第一,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相关理论,包括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生态文化与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内生逻辑、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研究;第二,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发展现状、所存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我国农村体育文化节的类型及典型案例分析;第四,农村体育文化节发展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及主要理念;第五,构建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匹配、与农民体育需求相一致、与农村自然资源相融合的体育文化节模式;第六,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对农村体育文化节运行条件及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
-
马恒超生肖绘本(健乐篇)
马恒超 试读
2024-12-18上架在我们乡下,生肖动物常常被用在孩子的小名上,属狗的就叫狗子,属猪的会叫"小啰啰",啰啰是招呼猪吃食的声音。12生肖的习俗源远流长,这是与我们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密切相关的。这组动物绘本以12生肖为载体。向小朋友和大朋友讲述生肖动物的故事。 让生肖动物从事时尚健身运动,既有记实性的介绍,又有创意性的生发。同时又融入了音乐因素。用科普手法引导受众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内涵。希望读者从健身和音乐的生肖绘本读书活动中,从精美的画面和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得到知识和乐趣。
-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研究
罗连祥 试读
2024-12-18上架苗族传统伦理是苗族先民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一种典型的伦理文化形态。这种伦理文化形态不仅是我国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生动表达,同时也是我国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视角,在全面系统梳理苗族传统伦理主要内容、分析概括苗族传统伦理基本特质与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全球性发展的时代特点阐释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具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 试读
2024-12-17上架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劫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试读
2024-12-12上架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最新力作,通过分析覆盖100多个国家的,长达40多年的调查研究数据,指出了文化的演化与生存安全水平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民众在高生存安全水平的环境下长大时,会更加趋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即更加倾向于认同权利平等、民主自由、开放包容等价值。而全国性的价值观的转变则具有代际特征,需要等待具备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民众逐渐成长为社会主流,才能使从众压力倒向他们,从而迫使保守的、持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民众接受文化的转变。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观察、解释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文化视角,而这一视角理应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此外,英格尔哈特还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指出,当今欧美国家排外的威权民粹主义的日渐泛滥,是当前发达国家逐渐进入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导致的,这个阶段的分配方式——“赢者通吃(Winner-takes-all)”——实际上降低了欧美民众的生存安全感,而后物质主义者热衷于倡导的文化议题和身份政治又打乱了传统政治光谱的左右分野,使普通民众看不清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方式。
-
琴弦拨片基础知识与实用技术
刘镇昌 试读
2024-12-11上架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学习月琴过程中制作和改造琴弦拨片的心得汇集。琴弦拨片属于乐器配件,也类同机械制造产品。作者把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琴弦拨片的研发中,亲自动手制作,亲自整理数据;力求从体系上和理论上加深对琴弦拨片的认知。 作者在本书中将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一手数据公之于众,与读者诸君分享,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共同努力,为我国民族乐器事业的发展进步添砖加瓦。鉴于作者在乐器领域是半路出家,入行时间尚短,专业知识匮乏,谬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
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
黄桂枢 试读
2024-12-10上架本书集黄老30多年的辛勤研究成果,将普洱茶千百年来的发展及演变系统地记述出来,是一本记述了普洱茶“前世今生”各方面历史源流脉络之书。本书还记录了考古、地理学家出身的黄老为“世界茶源”综合研究,发表的论文、资料等珍贵手稿、第一手材料,解决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何处之争”,成为首例追溯世界茶源的书籍,资料详尽,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本书将成为普洱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推动力之一。
-
时尚甄选:春日摩登(Robb Report 中文版)
Robb Report Lifestyle 试读
2024-12-05上架Robb Report中文版《时尚甄选》内容从产品出发,涵盖汽车、游艇、公务机、腕表、珠宝、时装、酒店、旅行、美食、美酒、地产、家居、美容、艺术和人物等不同生活方式及领域,为用户深度解析产品信息和行业动态,汇总潮流与趋势,制订优质体验服务与购买方案,提供丰富可靠的私人消费指南。本期特别策划春日摩登,我们在时装美学中感受春日精致生活方式带来的美好。
-
郭继承人生课:中华经典十三讲
郭继承 试读
2024-12-04上架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诸多典范,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文化对于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修为、如何全方位提升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和阐发。本书从中华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中间寻求智慧,通过对《尚书》《管子》《大学》《易经》《道德经》《传习录》等经典的解读,总结中华文化如何提升人的修为的论述和启示,希望其成为中国人自身的成才之道。
-
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
丁俊奎 试读
2024-12-04上架本书通过全新的体例和合理的安排,把中国五千年的科技发展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天文历法、地理探索、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农学农具、数学成就、物理化学、医学药物、手工制造多个板块,把一部中华科技文明史浓缩在薄薄的一册书内。本书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科技文明的灿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