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高手: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训练法
杨泽金 试读
2025-07-01上架本书共分为4篇:方法篇涉及记忆理论,介绍了15种记忆方法;应用篇,讲解中小学生、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记忆方法以及成人备考各种证书的记忆方法;挑战篇,可以让你“秀”出自己的超强记忆;答疑篇,讲解在训练记忆法时遇到的一些疑惑并进行相应的解答。
-
-
-
-
-
-
灵蛇之珠:读书笔谈精粹
《读书》杂志编 试读
2025-06-30上架在《读书》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编者从三十年来的已刊文章中选择精粹,依循杂志自身的风格特征,按如实最好、说短论长、蜻蜓点水等编辑成《灵蛇之珠(读书笔谈精粹)》,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是答谢那些在三十年间始终不渝支持编者工作的读书界的朋友们。 《灵蛇之珠(读书笔谈精粹)》(作者读书杂志)收录《佛寺与宗教学系:相隔有多远》、《日记是可怕的》、《想象:被搁置的天赋》、《谁“懂”音乐》、《从“建筑之树”说起》、《从服装开始的改革》、《文人的青春文人的病》等文章。
-
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
谭同学著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基于丰富的田野材料,对湖南省一个汉族村落的历史及村民生命史予以详细的叙述和分析。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一共四本,是我指导的第一、二届博士研究生以他们的博士论文为基础撰著的,是他们历经数年辛苦的倾心之作。这种倾心,表现在作品选材的独特,以及深入扎实的田野工作,也体现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文本书写方式的某种尝试。
-
夏村社会:中国“江南”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1976~2006)
萧楼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沿着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理论脉络,通过对江南“夏村”精致的民族志描写,提出了“差序场”的分析框架,为我们深刻认识当代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村庄社会的特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
-
-
-
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
钱理群著 试读
2025-06-30上架《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在钱理群的50年代和80年代的两度求学经历中,北大是极其重要的地方,在他心目中可谓“精神圣地”与“心灵净土”,并由此形成了他的大学观与学者观。在钱理群看来,大学应该有两个功能,一是思想文化、学术精神传统的传递和坚守,二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创造。因此,理想的大学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堡垒,精神的圣地,新文化的发源地,理想主义者的聚集地,坚持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的大学精神。真正的学者追求的是精神的存在意义,对于自我,学术与民族、人类都有自觉的承担,并且是心灵纯净,充满生活情趣的,是为“赤子之心,星斗其文”。
-
智库转型: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王建主编 沈桂龙 陈骅副主编 试读
2025-06-30上架《智库转型: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作为丛书之一,力图从地方社科院智库转型的研究、实践和案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地方社科院在智库转型中目标定位、形态更新和功能再造,揭示中国智库和智库产业的演进机理与发展趋势。之所以从地方社科院视角研究智库,主要是考虑到它们都是各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社科研究机构,也是各地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如何转变以往的僵化模式,以现代智库为导向进行功能转化,不仅关系到各地的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也决定着社科院自身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成功实现智库转型,地方社科院才能成为地方党和政府想得起、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国正在经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指导,转型的实践呼吁哲学社会科学组织和研究方式的转型,也呼吁包括地方社科院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的转型。值得一提的是,《智库转型: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编者们同时也都是地方社科院智库转型的参与者、记录者和研究者,为此,《智库转型: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编著过程也颇有几许“照镜子”的感觉,使得《智库转型: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又提炼于实践。
-
-
爱看书的广告
范用编著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即“广告文字”、“广告式样”、“书籍广告谈”。广告文字主要收入鲁迅、叶圣陶、巴金、胡风等名家作品,以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生活出版社、北新书局、新月书店、良友图书公司等的广告文字。这些广告文字,其实已称得上很好的文学作品,可供人学习,亦可供人欣赏,许多是短小的书评,有时还传达出撰写者的感悟。文字当然都是简约的,但不缺少文采。广告式样亦主要收入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设计美观,又很实用,处处表现出设计者的才华与苦心。广告谈部分收入十六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国现代书籍广告的史实掌故,并表达出作者对书籍广告的见解。以上三部分内容相互照应,形成立体的效果,其中充满文化趣味,又不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
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
渠敬东,王楠 试读
2025-06-30上架在研究上,《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是尝试通过解读的方法来进入这两篇关键文本的。这里所说的解读,就是以“读”带“解”,以“解”化“读”。“读”,即是“见微”,这应是一种朴素的态度:从文本的细微处出发,细致揣摩文本的每片枝叶及其相互连接的机理,进而疏通整体上的结构,尽量不放过纠结和疑难之处;所谓“解”,即是“知著”,从文本或隐或显的对话对象出发,从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微妙联系出发,逐步梳理出其中所要处理的大问题,尽可能从总体上把握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的脉络和理据。我们觉得,在思想研究中,“言”不失“义”,“义”不食“言”,应是关键。当然,本书是一种尝试性的工作,作者在语言、历史和思维方面的修养还有很大的不足,不当之处必是难免,望谅解。
-
从埃及到高加索:探索未知的古文献世界
让-皮埃尔·马艾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分为“发现《圣经》的隐义——古代罗马和埃及的诺斯底主义”、“东方的书 西方的书——高加索地区的书籍和文字”、“鲜为人知的‘正史’观——高加索地区的历史编纂法”、“跨越长城——亚美尼亚人在中国”四部分。各部分以海外古典文献为基础,着眼于西方基督教文化、南方伊斯兰文化和东方中国文化在亚洲西部的交汇,不仅讲题新颖、视野弘阔,而且研究方法上带有传统欧洲东方学的精细特征。
-
-
-
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陈平原 试读
2025-06-30上架《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就是这一教育视角的洞若观火之作。上编“大学小言”,文字短小精悍,都给人阅读快感;下编“大学评论”涉及宏观问题,视野开阔,让人能准确把握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李文杰 试读
2025-06-30上架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
-
旧概念与新环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梁鹤年 Hok-Lin Leung 试读
2025-06-30上架城镇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不同的文明决定了不同的城镇模式。近代两方文明,特别是英语文明,是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城镇——无论是建筑形式、土地部署、基础设施等都是按增加资本效率和网报来决定;在现代城市里,人渺小而无奈,完全处于被动。西风东渐,中国的城市建设和规划都以西方为范式;连对城市的不满之声也是模仿西方的。城市规划聚焦于城市空间的使用和分配,为城市人提供效率的生产和美好的生活空间。梁鹤年著的《旧概念与新环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讨论了古哲的思维如何帮助我们解读现代城市现象和实践现代城市规划,并以此为参照去重新思考人类聚居的意识和意义。
-
-
-
孩子的方式:儿童绘画心理分析与观察指南
杭海 试读
2025-06-30上架作者杭海以一位自己孩子的父亲的眼光与经历来描述一个普通孩子的涂鸦所带来的问题、发现、喜悦以及某种程序的思考。太极拳的动作刚柔相济,变化莫测,五岁时杭大川以极简的笔法生动地表达了一个个太极拳的瞬间意象,面对太极拳一系列复杂而连贯的动作,儿童究竟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又是如何将其心理意象转化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意兼备的简化图形?这样的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答案,科勒(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曾说过,心理学还是一个娃娃。
-
MEMO2017: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试读
2025-06-30上架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全面二孩放开,去杠杆不断加码……这些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台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与此同时,一些突发社会事件也成为新闻热点,进入公共视野,引发大规模讨论。在国际舞台上,美国重回单边主义并制定减税政策,邻国印度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或将对中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AI技术的突飞猛进重燃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同时也带来了对于人工智能的忧虑;考古遗传学的突破或许能一举解决中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而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的是,手机支付刚提出没几年,无现金社会已悄然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得足够快。”
-
一个女子恋爱的时候:韬奋译述点评爱情小说三种
邹韬奋 试读
2025-06-30上架相比于韬奋先生一生宏大激扬的文字,他所译的三部爱情小说可谓自成一道风景。这些小说先后连载于《生活》周刊,其中前两篇是带有纪实性的中外跨国婚姻。这些故事固然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但爱情和婚姻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书中的种种为人处世之道,乃至爱情表白、初见家长、婆媳相处的方法窍门和经验教训,在今天看来丝毫不觉过时。难能可贵的是,韬奋先生根据故事情节,与现实相结合,给出了大量精彩的“译余闲谈”,使读者在看小说的同时,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风俗、人情世相有全貌的了解,从中更能体会出小说中种种人物的爱情观与家庭及社会的冲突,而对这些观点与冲突的解读,于今人依然有启发作用。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韬奋先生作为作家的文字风采、作为出版家的专栏技巧,以及作为仁厚长者的谆谆告诫之情。
-
实证的迷思:重估社会科学经验研究
叶启政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是台湾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叶启政先生的新著。全书致力于对当前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计量与统计方法进行理论反思,意在打破社会科 学研究的“范式迷思”。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美国社会学传统的影响下,日益表现出以经验实征方式进行量化研究的趋势。本书致力于对这种“范式迷思”进 行理论反思。作者回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形成的文化-历史语境,尤其注重对统计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均值”与“变异量”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指出其并不具有超越特定时空场域的普遍有效性。最后,作者以韦伯的“理念类型”作为一种特别的思考模式,陈述其在社会学思考中可能具备的丰富而深邃的意义。本书兼具思想史与科学史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打开了反思科学方法的大门。
-
徙
姚茵 试读
2025-06-30上架《徙》是一个非虚构文学型的散文集。这部作品对十几位女性主人公在美国颠簸而不屈的生活态度作了深刻的描写,向海内外的读者展示出一个几近荒诞的、有点残缺的,但非常真实的美国社会。每篇文章里都有几个带有混血背景的,或非混血但具有移民和跨文化经历的“主人公”。那些主人公都面临选择:是追寻父母的脚印前行,还是完全跳出母文化,让自己彻底融合到自己抵达的新大陆文化中去。本书重于描写人物血液中的探索基因所决定的人生道路。无论是中老年或非常年轻的一代,都在故事的展开中显示出强烈的独立精神。本书突出人性美好的一面,但不回避种族矛盾、成长的艰难和美国社会的复杂环境。而中国儒学的光辉也在本书里得以彰显。
-
招贴画(影记沪上1843~1949)
孙孟英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以招贴广告的发展史为切入点,讲述了上海开埠以后招贴画广告的发展状况,讲述了其在不同的时期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了解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书中还附有大量的图片,以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引领人们向那个时代的记忆中追溯……
-
-
-
-
-
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
李猛 试读
2025-06-30上架研究的中心议题是自然法问题。作者将之作为西方现代思想的原点,聚焦于现代自然法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以此来论述西方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现代自然法学派,对于理解塑造现代世界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学说和道德思想具有关键意义,这一点早已为学界所知。无论是政府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和授权的社会契约论思想,还是经济生活中的财产与所有权的学说,大到国际法与国际社会的概念,小到自主的道德个体形象,以及个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由平等的概念,所有这些现代人在公共生活和私人领域中经常遭遇的观念和制度,其根源都是现代自然法学派的著作。
-
情系教育:教师与青年篇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教师”和“青年”大概可以算是我的生命中的两个关键词。当我面对当下中国的全面危机,感到绝望的时候,我发现了“真正的教师”和“新一代的青年理想主义者”,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良知和理想,进行着静悄悄的存在变革。我感到自己找到了鲁迅说的中国的“筋骨和脊梁”,又有了微茫的希望。——钱理群。
-
万有汉字:说文解字部首解读
何大齐 试读
2025-06-30上架读书须先识字。汉字,特别是汉字字源,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说文解字》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字书是理解汉字的首要经典,但是由于生僻字多,释义古奥,现代人已经不易读懂。本书发凡起例,抽取《说文解字》全部540个部首,也就是540个最具代表性的汉字,做音、形、义的解释,结合文字演变、插图释义,让今天的读者得以理解汉字的字源、意涵和构成。本书篇幅虽然简短,但没有失去《说文》全书的基本面貌,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方式,将《说文》的精髓传达了出来。这些《说文》部首,组成了一万多汉字,包罗“天地鬼神、山川草木、世间人事”,说是“万有”,一点也不夸张。全书由何大齐撰著、录写、插图,他的著述与其书法、绘画珠联璧合,也使本书成为融会了知识性与美感的艺术作品。
-
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
韦伯 试读
2025-06-30上架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国内学人如渠敬东、应星和田耕等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术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
-
-
论志愿者文化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著名学者钱理群长时间关注、参与志愿者活动,研究志愿者文化,本书是他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历代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改造和志愿者活动的历史过程,深度阐发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并对“志愿者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乡村文化重建”“打工子弟教育”“平民教育”等实践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是我国目前第一部系统阐述“志愿者文化”的著作。作者依托深厚的鲁迅研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现当代社会思想和运动研究,以及长期关注和参与相关活动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深入系统的思考,提出了非常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对“志愿者文化”的阐述,令人有指点迷津、豁然开朗之感,是所有立志于中国当代志愿者活动的青年人应读的文字。
-
-
志愿者文化丛书·晏阳初卷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科学技术上,忘记了思想意识,总有一天我们会觉察人们可能越来越满足生活现状,很少去考虑生活的目的。他们可以吃饱饭,但却不能成为自由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两种瞎子、两种盲人。一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识字、无知无识的瞎子,叫“文盲”;一种是虽有知有识,但处在社会的上层,远离劳苦大众,不了解广大人民的疾苦,更看不到人民身上的潜在力量,这种人也是瞎子,我称之为“民盲”。——晏阳初
-
华夏根柢 百家津梁:卿希泰道教论集
卿希泰 试读
2025-06-30上架作为获得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卿希泰教授,是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重点学科中遴选的享受院士待遇的文科杰出教授,这在中国人文学科领域是极其崇高的荣誉。卿希泰教授以他在道教学领域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在国际宗教学界的极高声誉,堪称当代道教学研究的一代大家。本书选取卿先生《道教综论》《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道派史研究》《道教思想研究》等论文,体现在道教学研究上的极高造诣,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孙飞宇 试读
2025-06-30上架现象学社会学,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指阿尔弗雷德˙舒茨借助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来探讨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中的意义问题,并由此所开创的一种社会学流派。本书从对于舒茨的研究开始。作为西方社会理论领域中的一名重要人物,舒茨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其流亡者和哲学家的双重背景。而这种独特的生命经历,也使得舒茨有了对于普通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性、自我认同和意义问题的切身细腻的把握。舒茨将这一工作与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反思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于现代人与社会科学的独特反思。对于舒茨这方面工作的讨论,将成为本书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不过,本书希望不仅仅将研究置于舒茨工作的基础上,而是希望能够进一步考察作为一个学术流派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核心议题。
-
汉语的意义:语文学、世界文学和西方汉语观
童庆生 试读
2025-06-30上架“世界文学”之所以在二十世纪末重新受到学术界、批评界的重视,是因为它为我们重新认识全球化条件下的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五四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现代中国文学及其和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对于如何认识、把握和实践世界文学,不少批评家和学者提出了富有创见的理论和观点,但对于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的人文主义传统及其在现代思想知识体系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不够,而有关中国文化和语言对于西方现代思想和世界文学发展的贡献则更为少见。本书的目的之一是重访这段被遗忘的思想史。
-
志愿者文化丛书·陶行知卷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在这之前,中国有点盲目地模仿外国。最初,为了学习新的,就抛弃了一切旧的。到现在,他已经逐渐认识到,旧的未必一定就坏,新的也并非一定就好。他对于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反应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先存疑、考察、实验,然后才加以选择。毫无疑问,这是理智的态度。
-
志愿者文化丛书·卢作孚卷
钱理群 试读
2025-06-30上架民主国家的人民应有一切的自由,同时国家应有整个的秩序,自由是有法律保障的,亦是有法律范围的。官吏应有执行法律的训练,人民应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即使没有法官裁判,亦有舆论裁判,即使没有警察干涉,亦有旁人干涉,法律乃能彻底发生效力。立法之前,应即审慎,立法之后,应即森严,不准任何人违反,整个国家秩序乃能建设起来。
-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麻国庆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直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与人类学的理论视角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纳入人类学理论体系下进行探讨、对话和反思,并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文化行政、保护方式、文化创意产业等都被纳入了探讨的范围。本书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开放性的视野,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当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对社会主义新传统的探讨、对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探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等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系统探讨,在“文化中国”的语境下,具有特别的意义。
-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
王凤超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作者从事香港工作二十余年,主要工作领域即为香港政制发展,参与过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有关谈判,对香港政制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深入了解,并能做出透彻的分析。作者在书中吧香港的政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843—1985年,是香港政制发展漫长的停滞期;1985—1997年,是匆忙的政改期;回归以后至今,是政制发展期。作者利用包括中英之间政府文件、历史档案等资料,系统而清晰地介绍评介了香港政制发展的历程,重点在于1985年以后的中英关于香港政制问题的不同立场及其在中英谈判中的表现、香港回归后特首和立法局等选举过程中涉及的重大政制问题。本书是目前系统了解香港政制发展的首选图书,对了解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数字出版视域下的IP探索与开发
周斌 试读
2025-06-30上架本书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IP内容开发的路径、策略、运营、价值及挑战等进行了详细解析。具体包括:IP:融媒体平台上的数字出版探索与资本运作模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IP出版的发展路径与策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IP内容开发跨媒介传播;凤凰出版传媒集团IP内容跨产业运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IP开发资本运营与路径创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IP内容开发跨媒介生产;凤凰出版传媒集团IP开发内容再生产。
-
-
MEMO2018: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试读
2025-06-30上架延续“MEMO”系列的思路,以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政民生、视野较为开阔的人为核心读者;所选文章以封面故事为主,兼及其他;分为三个版块:国际、国内、探讨未来生活趋势。
-
稻作传统与社会延续:日本宫城县台秋保町马场村民族志
李晶 试读
2025-06-30上架研究日本村落变迁的民族志。作者历时多年,深入日本村落内部,在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了日本村落在社会政治变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受到冲击,又是如何维系和发展的,并发现日本稻作村落之所以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村落仍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共同体社会”。全书围绕稻作这一日本农业的根基命脉,全景式、多方位地展现了一个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乡村形象,小到日常耕作、大到村落自治,诸多生动的细节一一道来,是了解相关主题的一本佳作。
-
程乃珊上海故事三部曲
程乃珊 试读
2025-06-30上架包括《上海Color》《上海Memory》和《上海Lady》共三部作品。她爱吃,闻到糖炒栗子的香味就迈不开腿;赶时髦,动乱年代也要用废电线圈烫头发;追爱豆,追到比弗利山庄与格里高利·派克拥抱合影……她生于1946年,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却比谁都贴近今天的年轻人。她是上海的女儿,或者说她就是上海,在时代的新旧交替间看似驯顺,又有固执的坚守,外圆内方,自得其乐。于是,笔下流出的文字……寻常巷弄蛰伏着传奇,别具强盛的生趣。尽管离去已6年,她关于生活的那股子热腾劲,依然在纸面上兴致勃勃,感染着做书和读书的人。
-
从土地到餐桌的变革:“新农人”变形记
石嫣 试读
2025-06-30上架十年前,农学博士石嫣来到美国农场当起了实习生。半年的务农生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回国后的石嫣先后参与了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和分享收获农场的创建,成为一名“新农人”。十年来,石嫣和一群有志于改变中国农业现状的青年一道,在田间地头和互联网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传播和践行生态农业。他们是新时代的“新农人”。本书呈现了石嫣在美国务农的经历,以及她对于有机农业、有机食物、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
问学:思勉青年学术集刊(第二辑)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试读
2025-06-30上架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团体编辑的《问学》第二辑,共有8篇,其中,专题论文6篇,学术访谈1篇,史料整理1篇。全书约19万字。来稿作者包括国内各著名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年轻教师,也包括海外高校一些年轻教师和博士生。从稿件内容来看,本辑论述范围主要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史或近现代文学史,只有1篇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题范围包括近年学界关注度较高的中朝宗藩关系、近代中西法律史、环境史、文学(诗)史。从所用稿件的风格来看,以扎实的实证研究为主。从所用稿件的作者来看,包括海外著名高校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特拉华尔大学的青年教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也包括国内著名大学研究生,在优秀的年轻学者中,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
MEMO2019: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三联生活周刊 试读
2025-06-30上架2019年,三联的记者奔赴各地采访,有时是跟着卡车司机,行走在作为中国经济血管的道路网络上,实地感受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的生活,有时是走进东莞的外贸工厂中,跟着沿海的制造业者和商人出海,来到印度班加罗尔、埃塞俄比亚和越南,三联的记者探寻着一个由亿万普通人所构筑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国际上,英国脱欧终于在三年后的今天尘埃落定,而盘踞中东多年的伊斯兰国也走向覆灭,三联记者深入战后的叙利亚,见证这个历史时刻……新技术就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拍打着我们自以为坚固的生活。2019 年我们似乎已跨入数字货币和 5G 所描绘的美好世界,而技术带来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