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国日本
小泉八云 试读
2025-03-20上架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最后一部著作。凡关于日本的一切研究,网罗无遗。此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要算是关于神道的研究。神道是日本民族的固有宗教,是爱国的宗教。日本人想象着在眼睛可见的一切森罗万象的背后,有超自然的神灵,山川湖海风雷以至于井,莫不有神专司其事。日本人是造了日本国土的神们的子孙。这些神是日本人的先祖。日本人认为为这些祖先服务,而崇拜祖先,就是他们为子孙者的最高任务。他们认为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祖先之所赐。祖先为他们驱除了毒蛇猛兽,修治了河川沼泽,发明了耕作之道。神道不像其他宗教一样,它不讲地狱极乐。一个人,其肉体一死,就获得超自然之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成为看不见的存在。总之,由“死者的灵支配着活者的行为”的思想发生的日本宗教,以及生活样式,其特异的性格,此书已阐述无遗了。
-
-
-
-
佛法在世间:人间佛教与现代社会
陈兵 试读
2025-03-13上架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佛教研究的工作经验所编写的。全书共分21章,对佛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人间佛教”导论、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佛传统之反省、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
陈兵 试读
2025-02-19上架本书分上、中、下篇。上篇针对现代人学佛面临的实际问题,予以阐述并加以中肯的分析,给人们指出了正确的学佛方向和道路。中篇直涉修行的方法,作者以佛法真实践道者的亲身经历,如数家珍,完全不同于一般说理者的隔靴挠痒,“见地高于南怀谨、齐于佛菩萨”(星云法师语);下篇是作者对参学经历中师友的回忆及访谈、诗偈,作者与当代佛门几位大成就者如隆莲法师、黄念祖居士等零距离的接触,这些回忆录是相当珍贵的史料,对当下学佛人了解佛门大德、参学路径极具指导意义。本书诚为当代学佛人正信实修之宝筏。
-
源于犹太教的理性宗教
赫尔曼·柯恩 试读
2025-02-19上架本书在柯恩逝世之后才出版,被视为他“最成熟的著作”。全书分为22章,从“上帝的独一性”开始,柯恩以专题的形式分别选取犹太教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如创造、启示、赎罪、律法等等展开讨论,最终论证了犹太教不仅可以作为理性宗教的源头,而且可以与理性宗教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柯恩将其前期的哲学思想融入了其犹太思想之中,哲学的理性与宗教的热忱在本书中彼此交融,可谓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
-
佛法真实论
陈兵 试读
2025-02-13上架从佛法本身来说,教、理、行、证的修学次第,已经为佛弟子指明了修学的道路。但是,佛弟子因为自己的资质、喜好的不同,往往有所偏向,于是形成不同类型的佛法,有重义理、重实践等区别。但是,作为佛弟子来说,义理的探讨是为了将佛陀所要开示的真实事理、夫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阿毗达摩”虽然着重于论证“法”的自性、定义、关系等,但是其本意仍然在于“谛理的现观”,最终归于修证。那么,重修证的佛教,主要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重视佛法的适应性、实效性,所以对事相的分别比较少,如初期大乘经典以“般若”、“三昧”、“解脱门”、“陀罗尼”、“菩提心”等作为中心,来表达从发趣、修行、证入的历程。虽然存在着种种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佛法的根本,都是以义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中心。中国佛教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如天台智者大师的教观并重,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
-
-
禅宗哲学
韩炳哲 试读
2025-01-13上架“虽非佛,然老松,忘我而立。” 禅宗重冥思,为大乘佛教流传于中国的一支宗派。神妙传奇的初祖菩提达摩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揭出禅宗的特质。禅宗对语言的怀疑,尤其对概念性思维的不信任,使其用词神秘而凝练。无言中折射着言说。 本书得益于对禅宗的哲思,以及由禅宗而来的哲思,通过概念将禅宗蕴含的哲学力量阐发出来。禅宗致力于表述的存在体验或意识体验,难以完全用概念式的语言表达出来。文字或可描述禅之静谧,禅之静谧却无须囿于文字。 本书采用比较的研究进路,让柏拉图、莱布尼茨、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与禅宗思想的不同面向之间进行碰撞。行文中多有俳句穿插其间。俳句呼应哲思,铺垫相应文段的语境氛围,读者诸君不妨将它看作衬托画作的画框。
-
-
蒙古背影:萨冈彻辰传
特·官布扎布 试读
2025-01-03上架作者以《蒙古袁柳》为线索、以萨冈彻辰和马背朝廷的颠沛变迁为中心,以史实为根据,虚实结合,站在时代的高度,拓新惯常的手法,梦幻般地展现民族的历史文化。作品按特定的时空维度进行结构。充分发挥文学的想象,为传主立传。
-
慈诚罗珠作品第四辑:心如虚空+心如宝藏(全6册)
慈诚罗珠 试读
2025-01-02上架本套书由《六祖坛经》《血脉论》《破相论》等6册组成。 《六祖坛经》记录了六祖惠能大师的精彩开示,篇幅虽短却意义深远,是历史上唯一被奉为“经”的论著,也是禅宗思想的重要依据,可见其地位之尊崇。全文简明有力、内涵丰富,清晰地为众人指明了心的本性,并告诉大家,每个人内在都具有觉悟的智慧,只要善用此心,人人皆可成佛! 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开宗鼻祖,有关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其亲口所述的达摩四论,不仅是显宗经论中的巅峰之作,与密宗的最高见解也相差无几。 《血脉论》围绕“心外无佛,心即是佛”的禅宗要义展开,对于实际修行中极易出现的误区也作了清晰的指正。 《破相论》即破除我们固有的常、乐、我、净等颠倒认知,最终从一切束缚中解脱出来;全篇以问答的形式,宣讲了大乘佛法的修行窍诀。 《悟性论》主要宣讲什么是心的本性以及如何证悟心的本性,并详细诠释了佛法不同层次的学修原理,高屋建瓴地为我们指明禅宗的核心见解和一切修行的关键所在。 《四行观》宣讲了进入大乘佛教的两种方法——理入和行入。
-
-
慧灯之光 8
慈诚罗珠 试读
2025-01-02上架《慧灯之光8:开启显密的门扉》从佛教基础理论入手,由浅入深地探讨了三乘佛法的见修行果等重大课题,并将世界观、物种起源等命题纳入视野。 在引导读者如何透过表象去探寻世界的本来面目、追究意识的本原实质等方面也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且发人深省,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自我反思:“生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慧灯之光8:开启显密的门扉》不仅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在世人无法感知的空性、光明等方面,并非教条地灌输,而是通过毫无偏颇且谨慎严密的逻辑推导来得出结论;而且力求化冗为短,化“圣”为“凡”。 将人们视为深奥晦涩的佛教理论与实修要领,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呈现给各种层次、各个领域的有缘众生,不仅读之可晓佛理教法之精要,依之实修也可领略如来真如之堂奥。全论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其深邃妙智、无缘大悲,以及真挚、朴实的情感。
-
慧灯之光 1
慈诚罗珠 试读
2025-01-02上架佛法经典多如妙海,且深邃浩瀚,无边无际,若无名师指引,即便皓首穷经,亦难领悟个中三昧…… 《慧灯之光》以其对大小乘显密经典全面、系统而又深入浅出的诠释,为一切有缘人从理论至实修打开了通往佛学圣殿的方便之门。它如灯塔,又似向导,为迷途者指路,助修行者前行。堪称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来检验、人心去证悟的佛学经典巨著。 第一卷收录: 佛教的定义 佛教——迷信或智信?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和平共处的窍诀——平等生存 三个差别 浅谈因果关系 十二缘起支——生命轮回的次序 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五戒 戒杀放生的功德 略说八关斋戒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素食的意义 关于放生 饶益有情九观察
-
慧灯之光 2
慈诚罗珠 试读
2025-01-02上架佛法经典多如妙海,且深邃浩瀚,无边无际,若无名师指引,即便皓首穷经,亦难领悟个中三昧…… 《慧灯之光》以其对大小乘显密经典全面、系统而又深入浅出的诠释,为一切有缘人从理论至实修打开了通往佛学圣殿的方便之门。它如灯塔,又似向导,为迷途者指路,助修行者前行。堪称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来检验、人心去证悟的佛学经典巨著。 第二卷收录: 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一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二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三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四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五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六 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之七 《三主要道论》详解 金刚萨修法 阿弥陀佛修法
-
-
-
-
-
-
-
慈诚罗珠作品第一辑:解读佛教中的幸福密码(全3册)
慈诚罗珠 试读
2025-01-02上架本套书由《我们为何不幸福》《幸福从心开始》《生命的真相》3册组成。 通过科学与佛学的比较,探讨生命的真相!勘破当下和未来生命中的幸福密码! 另辟蹊径,从人们司空见惯、易于理解的事物——水的变化入手,向世人揭开了心的奥秘。
-
慈诚罗珠作品第二辑:由浅入深懂佛学(全5册)
慈诚罗珠 试读
2025-01-02上架本套书由《生活中的六波罗蜜多》《红尘中的修行》《宝鬘庄严论》等5册组成。 《生活中的六波罗蜜多》:大乘佛教的修法可以归纳为六种: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此即为“六波罗蜜多”,也就是六种到达彼岸的方法。 《红尘中的修行》:对每个人而言,生死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注定的宿命。了解死亡的真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同时还有可能帮助我们从死亡中找到彻底摆脱死亡的契机。 《宝鬘庄严论》:包含珍惜、当舍、勿舍、当知、精勤、鞭策等内容。旨在告诫人们要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时间,多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生有价值的事。 《佛眼看世界——《佛说稻秆经》详解》:本书宣讲了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第一,佛教的世界观——外在的因和缘;第二,佛教的人生观——内在的十二缘起。 《理性的约束》:系统详尽地阐释了如何持守戒律、持守戒律的意义,以及各戒律间的一些差别和层次,对现代社会正确认识戒律有积极引导意义,也有助于读者对戒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
-
-
日月谭
云骢 试读
2024-12-20上架故事主线为:上古时期,冥神云汉逃出冥界,追逐金乌被贬为凡人,辗转于神农、燧人、轩辕三大部族,经历多次生死劫难,遇到纯真爱情;助神农族抚平战争疮痍,拯救万生,夺回药王鼎,封印大荒第一魔兽魁狻;赴扶桑岛取得明宁符,重光冥界日神银,最终与爱侣在桃林中幸福生活——作者在描写神性的同时,也推崇神祗的人性,将主人公:冥神云汉塑造成“凡神”。作品承认善良、忠诚、诚守信是人性本质,认为在这个人性基础上才会有部族之间的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互助。这个理念通过各个角色言行、神魔激战、部族邦交与战争等方式表现出来,蕴含深厚的以人为本思想,对正确引导人的价值观有潜移默化作用。 作者对创作语言进行了创新。作品不使用“的”、字,控制语句长短,语言风格既具清明小说的凝练优美,亦有诗词的张力韵味,作品中或豪放,或婉约的即兴诗词,给作品增加了文学艺术性。 作品情节发展合乎神话逻辑,也合乎现实逻辑,转折衔接自然,整体结构像数条支流汇成的大河,主要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独特,他们的话语宛在耳边,举止似在眼前。
-
-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 试读
2024-12-18上架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上
圆瑛法师 试读
2024-12-05上架祖观《钱水西藕花香里读楞严图诗》云:“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憨山大师云:“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大佛顶首楞严经》被龙胜菩萨从龙宫默诵而出,又经天竺沙门般刺密谛剖膊潜藏,冒死传入中国于今已逾一千三百余年。自古楞严注疏虽多,但因经文文字简略,义理深邃,今人读之仍倍感吃力。近代高僧上圆下瑛法师,于年二十四时听讲斯经愧学识之浅陋,感注疏之繁多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实圆通故发愿弘扬是经,著述讲义。精心研究,竟达十载。之后反复演讲楞严经。迨年六十有八,于圆明讲堂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并躬亲授课。于七十四岁夏《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宣告完成,计二十四卷。法师注疏楞严经凡经五十年,将楞严妙义合盘托出,引经据论,涵义深广,而归于平实。为后世研读楞严、深入经藏之津梁。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下
圆瑛法师 试读
2024-12-05上架祖观《钱水西藕花香里读楞严图诗》云:“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憨山大师云:“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大佛顶首楞严经》被龙胜菩萨从龙宫默诵而出,又经天竺沙门般刺密谛剖膊潜藏,冒死传入中国于今已逾一千三百余年。自古楞严注疏虽多,但因经文文字简略,义理深邃,今人读之仍倍感吃力。近代高僧上圆下瑛法师,于年二十四时听讲斯经愧学识之浅陋,感注疏之繁多更求得悟寂常心性,真实圆通故发愿弘扬是经,著述讲义。精心研究,竟达十载。之后反复演讲楞严经。迨年六十有八,于圆明讲堂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并躬亲授课。于七十四岁夏《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宣告完成,计二十四卷。法师注疏楞严经凡经五十年,将楞严妙义合盘托出,引经据论,涵义深广,而归于平实。为后世研读楞严、深入经藏之津梁。
-
金刚经·心经·四十二章经·六祖坛经
国学网 试读
2024-12-04上架《金刚经》和《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同样是其核心思想,但二者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金刚经》的“对外扫相”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句上,对内破执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点睛之笔;《心经》则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两部经典都从扫外相、破心著的角度去说“空”。
-
-
易学辩证天文创新图像详解
薛景兰 试读
2024-10-16上架通过易学辩证创新天文图像详解,能说明只有用季节方位,昼夜方位,视方位三种方位,才能确定好地球在宇宙空间的重要地位,正确确定好,日、月、星在时空正确位置运行规律,与地球的密切对应关系,即整个宏观宇审型。我国古代圣贤用(阴阳五行),说明宇宙太空完全符合真实天象,冷暖气候性质的有重要科学依据。
-
-
-
-
普陀山佛教史
释会闲 试读
2024-09-29上架观音信仰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普陀山逐渐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根本应化道场,并形成“一山特起万山朝”之观音道场信仰格局。 本书运用历史学、文献学、哲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田野调研的方法,将普陀山佛教放在中国佛教历史演变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从普陀山开山开始,以观音信仰第一圣地的形成为思考焦点,以渊源和流变为核心线索,围绕佛教制度、地理交通、宗派高僧、宗风阐扬、山志编撰、神圣空间、朝山信仰等展开系统研究,梳理出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朝代普陀山佛教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脉络和基本特点,深入分析了普陀山神圣空间的生成逻辑和内在理路,全景式再现了普陀山佛教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
-
-
关帝庙
陈璞 试读
2024-09-18上架本书包括: 一、关帝庙的主要概况;(一)关帝庙的历史沿革;(二)关帝庙的类别;(三)关帝庙的祭祀; 二、山西解州关帝庙;(一)解州关帝庙的基本概况;(二)解州关帝庙的主要结构;(三)解州关帝庙的历史价值;(四)解州关帝庙的传说故事; 三、山西常平关帝家庙;(一)关帝家庙的历史沿革;(二)关帝家庙的建筑构造; 四、河南洛阳关帝庙;(一)洛阳关帝庙的基本概况;(二)洛阳关帝庙的历史沿革;(三)洛阳关帝庙的馆藏文物; 五、湖北当阳关帝庙;(一)当阳关帝庙主要概况;(二)当阳关陵的祭祀和庙会; 六、福建东山关帝庙;(一)东山关帝庙的历史沿革;(二)东山关帝庙的主要概况;(三)东山关帝庙的主要特色; 七、关公文化的弘扬发展;(一)山西推出系列节庆活动;(二)东山举办“关帝文化旅游节”等内容。
-
拉卜楞寺
陈璞 试读
2024-09-18上架本书包括:一、历史沿革和主要概况;历史溯源和发展;主要建筑和景观;寺下设六大学院;二、著名建筑及其特色;六大学院的主要建筑;主要佛殿的建筑艺术;活佛住宅佛堂的建筑;众多僧舍及其他建筑;三、盛大的节庆和法会;正月祈愿法会;二月“尼贝措却”法会;时轮金刚法会;四月的娘乃节;七月的说法会;九月的禳灾法会;十月的燃灯节;四、历经六世的嘉木样活佛;一世嘉木样创建寺院;二世嘉木样扩建寺院;扶法禅师三世嘉木样;四世嘉木样改革旧习;聪敏好学的五世嘉木样;全国政协常委六世嘉木样;五、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多姿多彩的佛教艺术;独特的“南木特”藏戏;六、重点文物的保护发展;藏经楼入选重点保护单位;为弘扬文化编著系列丛书等内容。
-
-
巴利佛教要略:一个历史框架
里斯·戴维斯夫人 试读
2024-09-13上架20世纪的风云,连同其所有的巨变,并没有消减对佛教的吁求。佛教几乎从其诞生地全然消亡了。而由于口头的传播,时间的流逝,不同的人情、风土、编者、译者和语言,佛教也变得不可辨认。尽管如此,人类今天仍有将近三分之一信奉佛教。 里斯·戴维斯夫人在这本《巴利佛教要略》里展示出,佛教的流转,带着其永恒不变的要求,更多地应归因于佛陀的原始教诲而较少可能出自其晚期的形而上学。那些原始教诲是对《奥义书》理念的一个扩展。平静的、关于应当追寻自我的学说,在佛陀的处理下,变成了一种有动力和实践的学说。他展示出一条任何以真理和正义为指导的人都能够通过并到达目的地的道路,尽管一路危险并要历经诸般世界。他向大众公示了这条直到那时还为少数被选者严密护卫着的道路。这一点保证了佛教的不朽。把这些教诲当作无神论、虚无主义、厌世主义、无为主义等来谈论,是与佛陀的告诫相违背的。戴维斯夫人用一种令人惊赞的精炼语言和杰出的清晰方式论及了所有这些问题。
-
黄庭经详解(下册)
萧登福 试读
2024-09-04上架《黄庭经》以脐后肾前的黄庭为主要修行场所,以存思内神及引气行身来进行修炼。其书汇集了周秦以来的众多修炼法门,犹如宋代《云笈七签》的广包众类,堪称为道教修 炼方面的小道藏。 本书包括“黄庭经阐微”“黄庭内景玉经详解”“黄庭外景玉经详解”三部份,上篇讨论了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探讨了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 门的影响。中篇下篇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 本书既有助于对中国古代道家,尤其是上清派丹道实修理论的学术研究,又可作为道家丹道养生广大爱好者深入研习参考。
-
寿康宝鉴白话解(上)
释印光 试读
2024-09-03上架《寿康宝鉴》最早成书于清代,原名《不可录》,编者不详,汇编了关于戒淫节欲的格言警语以及正反两方面的例证,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教育人们认识戒淫节欲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民国释印光将《不可录》一书增订,改编成《寿康宝鉴》最早在苏州弘化社刊行流通,广受社会欢迎。 本书以释印光民国版《寿康宝鉴》为基础,对原文重新标点分段,进行了校订和今译,对难于理解的词语与典故进行了注释,重点是对原文的要义做了必要的解说,旨在传承书中圣贤智慧之精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读者的健康长寿提供指南。 本书不仅是一种有关大众养生保健、健康长寿的经典读本,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成和家庭伦理教育都有特殊的价值。
-
黄庭经详解(上册)
萧登福 试读
2024-09-03上架《黄庭经》以脐后肾前的黄庭为主要修行场所,以存思内神及引气行身来进行修炼。其书汇集了周秦以来的众多修炼法门,犹如宋代《云笈七签》的广包众类,堪称为道教修 炼方面的小道藏。 本书包括“黄庭经阐微”“黄庭内景玉经详解”“黄庭外景玉经详解”三部份,上篇讨论了两部《黄庭经》的撰成年代、相互关系,探讨了它们的修行法门及其对汉代《太上灵宝五符序》《周易参同契》、东晋上清派存思内神守一法、金代全真教以黄庭为主等修行法 门的影响。中篇下篇以全文注、译及校正经文为主。 本书既有助于对中国古代道家,尤其是上清派丹道实修理论的学术研究,又可作为道家丹道养生广大爱好者深入研习参考。
-
-
-
杏花宝卷
张德方 试读
2024-08-22上架宝卷,是一种带有佛教色彩的说唱脚本,形式上以七言为主,穿插旁白情节;语言生动形象,直白明快。晚清时期,宝券特别流行,民间常常有“宣券”活动,念券人敲着木鱼,说唱故事,每每讲完一段,听众就齐呼佛号,乐此不疲。真可谓:我今不说念佛好,再听宣卷好十分。佛言宣卷为第一,能超六道并四生。天神闻卷降祥瑞,地神听卷灭灾星。灶司听卷恶奏善,家堂听卷报安宁。世人听卷向善道, 鳞禽听卷转为人。饿鬼听卷免饥渴,冤魂听卷得超升。恶人听卷回心转,善人听卷早修行。呆人听卷生智慧,邪人听卷做正经。男人听卷能修道,女人听卷守闺门。大人听卷训儿女,小人听卷孝双亲。一家听卷一家善,一人听卷信一人。一国听卷一国正,天下听卷天下宁。所以宣卷功第一,代天行化圣贤心。
-
-
-
印度文献史:佛教文献
莫里斯·温特尼茨 试读
2024-08-14上架本书是历经百余年后仍然在佛学界一直享有盛誉的经典名著,其重要价值在于介绍了佛教经典中重要的两大语言体系——巴利文与梵文的佛教三藏。作者详尽解析了巴利文经藏五部,论述了三藏之外的巴利文文献在史学、哲学和佛学方面的重要价值,阐述了那些纯粹梵语和混合梵语的北传佛教文献,剖析了有影响力的大乘经典,并介绍了大乘的空、有、密三宗论典及论师。
-
-
四十二章经
迦叶摩腾 试读
2024-08-12上架佛遗教三经之一。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洛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竺法兰,亦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
-
宗教学是什么(第2版)
张志刚 试读
2024-08-08上架《宗教学是什么》以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宗教学这门新兴的、交叉性或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为了捕捉宗教学这门年轻学科特有的“少年思想气象”,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别有新意地浓笔重书“几个理论分支”和“一个核心问题”。“几个理论分支”: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语言学和宗教文化学;“一个核心问题”: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前者彰显了宗教学海纳百川的学科气象,后者揭示了宗教学精微幽奥的学科深度,可以说,一部宗教思想史就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而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