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欧阳祯人 试读
2019-05-12上架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钩沉致远,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温故知新,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特价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政治哲学的理想等六个方面来讨论在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先秦儒家建中立极、品物流形的政治理想。笔底波澜,云蒸霞蔚。
-
哲学与文化(守拙斋学术作品系列)
陈先达 试读
2019-05-12上架《哲学与文化》汇集了作者陈先达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章,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文化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之路,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其中《重视人文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
易学简史
胡士颖 试读
2019-05-11上架《易》之为书,或为卜筮而赞德通神,或为哲思而精义入神,或为要典而利用安身。世人于《易》,探赜索隐其形而上之道,极深研几其形而下之理,综括天地人之象数,遂成显微阐幽之易学。于古,易学乃中国文化发展之滥觞;于今,易学乃世界文明互通之津梁,然而哲人其萎,典籍浩繁,是故欲尽情伪,明得失,辨损益,必待之以彰往察来之史。《易》之史,历经三代四圣,承之以汉唐,继之以宋元明清,于今绵延不绝,寰宇传习,足谓贯通古今、弥纶中外。本书标以“简史”之名,即以易简之道,拣择古论新说,就易学嬗变之中觅求清晰脉络,在学说纷纭中撮其概要,以使此书易读、易用而为学《易》者之初阶。
-
周易智慧
刘玉平 试读
2019-05-11上架当打开《周易》这部神奇的经典,走进源远流长的易学文化长河,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广博而精深的,其中蕴含着魅力无穷的人文智慧,也是宝贵的精神境界。概括地说主要有:顶天立地之人——人从哪里来、人的地位、价值与作用怎样;面对困境的智慧——苦心励志、百折不挠、困境求通、养精蓄锐;顺境中善于把握自己——果断行动谋求新发展、凝聚力量干大事、保持清醒戒骄戒躁、乐不忘忧;与人共事的理智——谦诚团结合作、讲究领导策略艺术、善于当好助手配角、上下交感和而不同、知变应变与权衡取舍;吉凶之间求福避祸——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命运观、坚守理性务实的信仰、以孔子为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书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随文配图,全面而简明地展现这些智慧与精神,注重经世致用,突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宏观意义与个人做事、治学、成才、理家、交友、接物等方面借鉴价值。
-
-
-
-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庄福龄 试读
2019-05-10上架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方法论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
姜海军 试读
2019-05-09上架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出发,运用古文献学、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多种方法,对宋代经学范式的发生、特质及主要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特征、思想内涵及理论体系等问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宋代经学范式的形成、发展与思想演进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其思想的特征与内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
顾海良 试读
2019-05-08上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本卷对马克思主义1919年至1949年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系统展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进程中的理论成果。
-
-
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新的探索
范瑞平 试读
2019-05-07上架本书从具体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出发,探索“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可能取向、意义、方式、内容及挑战,包括28章,分为六个部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本体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方法论,生殖科技的挑战,医疗体制的困惑,医患关系的纠结和家庭本位的伦理。
-
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
张志伟 试读
2019-05-07上架形而上学问题是西方哲学中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形而上学问题无论对理解西方哲学还是对研究中国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以梳理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为主旨,概述了形而上学的概念、问题和历史演变,分别讨论了柏拉图的形式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世纪的形而上学、近代早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康德对形而上学的贡献、黑格尔与古典形而上学的终结、20世纪语言哲学视野下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与形而上学以及形而上学与后现代主义,大体上概述了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并且重点分析了在形而上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哲学理论,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
-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卢雪崑 试读
2019-05-05上架《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最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终极根据——意志自由,及其最高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 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
-
-
-
周易疑义辩正:基于经义述闻
张其昀 试读
2019-05-04上架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对《周易》有深入的研究,他们所著《经义述闻》中的《周易》部分,通过辩论旧有之说,以期澄清《周易》研究中的有关疑义。辩论主要涉及语言学、经学和文献学三个层面。本书以王氏父子对于旧说之辩论为基础,广征博引,覃精研思,努力展示其深厚的训诂学以及校雠学功力,展示其在《易》理、卦象、卦变、卦占等“易学”问题上卓然独步之慧识。
-
“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梁涛 试读
2019-05-01上架本书主要讨论学术界争论的两个热点问题:“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认为“亲亲相隐”之争的关键不在于血缘亲情本身是否正当,而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究竟主张如何处理血缘亲情与社会道义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做出认真的分析与梳理,是“亲亲相隐”之争从“立场”走向“学理”的关键。二重证据法虽然最早由释古派学者提出,但也受到疑古派学者的启发,今天我们不应将二重证据法与疑古思想简单对立起来,而应将其发展为疑古、释古两派都能接受的研究方法。
-
观念的力量(伯林文集)
以赛亚·伯林 试读
2019-04-30上架书斋里生长起来的观念,为何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观念的力量》收录伯林此前不曾集结成书的22篇文章,从伯林对自身学术道路的梳理,到令他成名的俄国思想家研究,再到令他享誉世界的自由论述,无不以优雅的文字和磅礴的论证,证明伟大的观念可以革新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理解,而可怕的 观念也可以给世人带来厄运和灾难。
-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8上半年卷)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试读
2019-04-30上架《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质论与义利之辨,也深入探讨了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的关系、文艺复兴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价值与伦理。
-
“自我”与“他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维度研究
袁小云 试读
2019-04-30上架本书指出,齐泽克主体性的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上,就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以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缝合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这种结合彰显出意识形态的主体间性、幽灵化和不可能性的理论特征。但这种缝合显然不可能完美无瑕。在理论上,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陷入了后结构主义的窠臼中;在实践上,滑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泥沼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批判性地考察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启思。
-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
杨立华 试读
2019-04-29上架本书是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当代阐释和重构。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学术方向。既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取得的丰厚积累,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奠定了基础。当然,如何用现代汉语的哲学概念,接续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深度、重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辨内涵,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转变成当代意义上的活的思想,而不是以现代汉语梳理传统哲学的文本脉络、概念关联,通过“翻译”和解释将“理”、“气”等传统哲学概念嵌入到现代汉语的哲学文本当中,始终是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在语言和写作范式两个方面,都做了新的尝试。在结构安排上,本书基本依照《太极图说》的论述次第展开。
-
论集体主义的历史谱系: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型构
陈云 试读
2019-04-29上架本书立足于儒家文化的理论视野,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集体主义的历史谱系,追问集体主义的“问题化历史”,具体阐述了集体主义的原始起源、逻辑形成、历史构象、文化表征、教化方式、近代型变和论域延展等问题,较为完整地阐释了传统社会“个体与集体”的理论型构与内在关系,有力回应了集体主义的历史不在场观点,巧妙驳斥了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不讲个体利益的片面观点。
-
概念与范畴:哲学论文集(伯林文集)
以赛亚·伯林 试读
2019-04-28上架概念与范畴,是哲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尺度。《概念与范畴》收录了伯林早期的哲学论述和后期数篇关于科学历史学、政治理论和多元主义的文章。伯林总是说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抛弃了纯粹的哲学研究,转向观念史领域,但我们还是能够从本书收录的前后期文章中辨识出他学术生涯关键的连续性,这正是伯林之所以是伯林的缘由。
-
德国哲学(2017年上半年卷)
邓晓芒 试读
2019-04-27上架《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协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为国内外热爱德国哲学、热衷于外国哲学研究的学界同人提供一个深入研究德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的理论平台,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前沿阵地,在业内具有极好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
农业伦理学进展(第一辑)
王思明 试读
2019-04-27上架《农业伦理学进展》是中国第一家以农业伦理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集刊,以推进农业伦理学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反映农业伦理学最新研究成果。书中设有中国农业伦理思想,农业伦理学研究,农业、农村发展伦理研究,农业文明史等栏目。
-
-
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
钱满素 试读
2019-04-26上架本书打开了西方爱默生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即爱默生对儒学精神的选取与舍弃。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详尽介绍了爱默生在美国社会发起的一场观念革命;第二章论述了超验主义者对东方的兴趣,论及爱默生对中国的了解及其选择儒家的理由,并分析了东方思想中吸引爱默生的因素;第三章阐述了孔子及儒家思想对爱默生的影响,如天、命、仁政、性善论、君子说、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第四章阐述了爱默生对中国社会的批判以及对儒家思维方式的评价;第五章论述了个人主义在现代思维中的意义。作者认为,平民个人的崛起是现代社会中最本质的特点,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发展到近代的产物,而中国强调上尊下卑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产生个人主义的。
-
应用伦理研究(2018年第1期 总第3期)
崔延强 试读
2019-04-25上架《应用伦理研究》为西南大学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合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前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应用伦理学》。该集刊致力于推进道德哲学基础、中国道德哲学、外国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和特色伦理话题的研究。本辑有五个栏目:应用伦理前沿、中华传统伦理、人工智能理论、伦理基础理论、外国伦理思想。
-
-
-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王国富 试读
2019-04-24上架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哲学研究者和学习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
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研究
郑伟 试读
2019-04-23上架本书全面具体地勾勒、描画了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逻辑体系。通过细致的思想史考察,系统厘清了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及脉络,剖析其历史逻辑;通过深耕文本,系统阐释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石与重心,回应学界对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误解及争论,剖析其理论内涵;科学评价普列汉诺夫一元论历史观的贡献与不足,挖掘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意义。
-
-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一期 总第二期
侯欣一 试读
2019-04-22上架《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李宁 试读
2019-04-22上架本书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视角来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线索梳理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状况。书中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个维度的含义以及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关系中所蕴含的政治与学术关系的实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个案,呈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学术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第一期)
金民卿 试读
2019-04-22上架本书以2016年第七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与会论文为基础汇编而成。书中以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进展”为主题,按照各篇文章所论的侧重点,分为五个板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梦研究”“‘四个全面’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反映了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展现了当时的学术研究进展。
-
-
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
赵金刚 试读
2019-04-20上架哲学家朱熹如何思考历史世界?朱子对历史的思考,与他的理气论哲学基础有怎样的关联?王霸义利、三代汉唐如何在天理的视域中,既关联 着理气、理势的形上思考,又具体指向了朱子生活的现实世界?回复三代的理想如何通过格物致知与“学”之修炼最终达成在现实中实现天理?本书为近年朱子思想研究中的新锐之作,突破了传统朱子学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陈来先生认为,“本书在许多方面都实现了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一些思考和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材料的使用上,辨析的细密亦超过已有的相关研究;在观念提炼和总结上,也较前人更为深入”,体现出作者较强的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准。
-
熊逸作品集(套装共8册)
熊逸 试读
2019-04-19上架本套装包含《王阳明:一切心法(全两册)》、《纸上卧游记》、《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最美唐诗》共8册
-
暴力:思无所限(人文与社会译丛)
理查德·J. 伯恩斯坦 试读
2019-04-18上架我们的时代或许可被成为“暴力时代”,因为无论是在书籍报刊、影视作品还是互联网中,都充斥着各种现实或虚构的对暴力的呈现。但我们所说的“暴力”到底是什么?它能为人们带来什么?它的界限又在哪里?伯恩斯坦试图在本书中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考察施密特、本雅明、阿伦特、法农、阿斯曼这五位学者探讨暴力问题的著作,他深入分析并反思了他们对非暴力的重要性的论证,以及对特殊情况下的暴力的辩护。伯恩斯坦指出,并不存在判定暴力正当性的普遍标准,应对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是建构允许自由公开的讨论,让个体意见得到表达和倾听的公众环境。
-
-
思维导图攻略:快速上手与落地实践
王健文 试读
2019-04-16上架帮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思维工具有很多,而思维导图是使用人数较多,也较容易上手的一种。“无落地,不导图”,思维导图的学习并不在于思维导图的绘制本身,而是在于实际应用和思维提升。 《思维导图攻略 快速上手与落地实践》作者结合多年的实战经验,从一条曲线开始,到数个应用场景的落地实践,真正手把手教读者从入门到精通,玩转思维导图。本书共分为十章,前三章主要介绍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及其绘制方法,后七章均为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辅助的方法论。 本书适合想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及想要提升思维能力的各年龄段学生和各岗位职场人士阅读。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让—雅克·卢梭 试读
2019-04-13上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鲜明思想,在政治观点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篇论文中,卢俊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指出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这篇论文可谓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
细谷功 试读
2019-04-12上架为什么一直拼命努力却无法获得理想的业绩?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能轻轻松松地实现目标?严格按照上司或客户的要求工作,就一定能让对方满意吗?如何才能读懂趋势,及时赶上下一个风口?回答上面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更高维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书通过大量职场问题的解决案例,详细解析了运用“元思维”实现高维度思考的两种方法:Why 型思维和类推思维。Why 型思维通过追问上层目的,帮助我们冲破思维定式和狭隘视野,洞察问题的本质;类推思维通过放眼大千世界,教我们如何从其他领域借鉴灵感,从而实现跳跃式创意。如果你正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者正因为创意陷入僵局而一筹莫展,那么不妨按着本书的提示,开启一段简单高效的职场问题解决训练吧。如果能像无人机一样,像谷歌地球一样,从杂务中抽离出来,拉长镜头看一看,你会发现崭新的世界、不同的视角,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
国学大书院32:弟子规·龙文鞭影
李毓秀 试读
2019-04-12上架蒙养之学 传世经典《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是古代非常有名的汉族儿童启蒙读物。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它问世后,成为最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
-
国学大书院30:格言联璧
金缨 试读
2019-04-11上架说理之切、择言之赅,字字精准、富有哲理《格言联璧》曾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本书的这一特色,对于人们入世、出世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纬,涵盖了人生从读书修身到处世、理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
-
国学大书院24:传习录
王阳明 试读
2019-04-10上架立学、立言之著 立德、立身之典《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士人的推崇。
-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何历宇 试读
2019-04-08上架本书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进行导读。书稿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书的结构、基本特点与出版情况,然后解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思想。书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黑格尔思辨的理性国家观与王权理论的批判,其次是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再次是对黑格尔立法权理论的批判。最后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述。
-
思维简史
汪安迪 试读
2019-04-07上架这本书所要描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思维技巧,解题方法,而是在于了解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其是否能让我们确定方向,到达目的地;是否能让我们更接近自我层面,启迪我们能有更多的一些关于自我的思考;是否能从多种思维方式或方法中汲取对我们自身有益的养料。但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形成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如媒体、网络、物质形式等,一些固有的思维或观念,已经泛滥了。比如“技能是可以速成的”“成功是可以被提炼的,可以被复制的”。当这些“思维谬误”出现在还未经世事的未成年人身上,我们或许会付诸一笑。可它一旦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甚至是出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其结果是令人恐怖的。这已经不是简单地能从“认知”或“心理学”上能解释和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更多元化的综合视角来挖掘本质,从而真正做到釜底抽薪。就目前而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生活在人类史上科技最为先进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又生活在“缺陷思维”最为高产的时代。